摘 要:在以微信、微博、微電影等信息傳播、交流媒介為基礎的“微時代”影響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開始發生變化,深刻認識并理解當前思想教育工作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在確保國家政策方針基礎上,與時俱進,是保證和促進“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得以最大化發揮的關鍵。
關鍵詞: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
以網絡及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微時代”,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和行為意識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文化環境的教育方式[1]。在人們開始習慣甚至更愿意通過微信、微博等微信息傳播平臺進行意見表達、經驗分享以及社會現狀關注的“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適應與受教育群體所處環境,切實的把握時代特點和優勢,才能更好的將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實處,確保思想教育導向功能更好的發揮。
一、發揮“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
(一)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導向功能
首先,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導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始終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緊密結合“微時代”的時代特征和環境,通過微平臺的“微傳播”方式,有效的將當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給受教育者。尤其是在言論自由的“微時代”背景下,逐漸形成了追求個性,敢于表現和突出自我,敢于創新的自由群體,一個群體的形成,一定會有一個共同的群體意識,群體意識將群體內的各個成員都圈定在某一個范圍內,在這個突出的群體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緊抓群體特征,緊抓“微傳播”手段,加強和改進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式,促使個人在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影響下,不斷增強受教育者的群體意識,使其積極自覺投入和投身到當前群體活動中,從而培養受教育者們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
其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功能。在“微時代”背景下,言論過于自由,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接收到的相關信息及輿論更加多樣化,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良好保證教育內容的條件下,顯然信息多元化的“微時代”無法更好的對信息進行篩選。由于受教育者在大量的信息沖擊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在不具備正確的、完善的思想政治觀念的同時,會對其造成許多錯誤的引導,從而使其養成自我意識過強,集體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等錯誤的思想政治觀念。
(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行為導向功能
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決定了不同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就我國而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前提下,我國形成了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表述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是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對受教育者在思想、行為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進行指引,從而促使其在符合社會要求的同時促進個人發展。簡單來講,就是讓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從而影響受教育者的實際行為活動。
在“微時代”背景下,尤其是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移動設備的產生和發展,為信息帶來了新的傳播途徑和模式,人們更加熱衷于通過各種網絡微平臺進行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抓好“微傳播”所帶來的力量,充分利用微平臺,將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好的應用到實際中來,為受教育者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和條件。將“微時代”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機遇,將微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將“微傳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在“微時代”背景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
(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導向功能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來說,其大多數處于價值觀構建階段,對于相關信息的篩選和辨別能力十分有限,在“微時代”背景下,各種輿論和信息撲面而來,使得這些受教育者很容易接觸到一些暴力、淫穢、極端的信息和內容,繼而在其無法更好控制自己的基礎上,逐漸被這些不健康或不正確的信息所影響,從而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被覆蓋。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其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自律教育,發揮“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合理、健康的使用各類微平臺以及軟件,有效的通過自我監督和自我批評來抵制“微時代”背景下的不健康信息,切實的讓“微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起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二、“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特征
與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功能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在伴隨社會時代發展的基礎上,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基礎,通過對受教育者思想、行為以及價值觀的影響,不斷促進受教育者個人的發展,其伴隨著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而變化。在“微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環境,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表現出更為明顯的特征。
(一)現實和虛擬并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行為意識、以及價值取向,在該有效影響和引導下,促進個人發展或社會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發揮的主要內容。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影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一般會跟隨社會背景、文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可以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是通過虛擬的思想教育,對受教育者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灌輸,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
在“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這一現實和虛擬并存的特殊教育方式并沒有發生實質上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作用的發揮仍然要以受教育者所處的社會現實以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從而通過虛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隱性和顯性并存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發揮的條件,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課堂或者具體講座來對受教育者進行正確思想觀念的培養。在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微時代”背景下,傳統單一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改變,受教育者可以簡單的通過微信相互間的交流,或者通過微博中輿論傳播所帶來的影響進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隱性和顯性并存的學習方式,是“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不同于其他功能的特殊之處。
(三)針對性和靈活性并存
“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而言的。就一般來講,在思想教育工作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通常是有具體教育內容、教育目的以及教育計劃的,也就是說教育工作具備針對性。在“微時代”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對任何一名受教育者都通過簡單單一的教育工作方式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顯然是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因此,在確定具體思想教育方向的基礎上,即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實際條件和環境,通過靈活且合適的工作方式,來完成具體思想教育工作,即“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特征[2]。
三、制約“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發揮的因素
(一)“微時代”信息多元化背景下缺乏對信息的正確篩選
由于傳統教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自上而下的僵硬是灌輸,在“微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轉變顯得尤為突出,信息的多元化,影響了教育方式的轉變,傳統硬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始轉變成靈活的多媒體教學,交流式教學也逐漸開始走進課堂。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下,除了課堂教育,課下幾乎不存在其他方式的學習和教學,“微時代”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多種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獲取從而獲得相應的思想教育內容,而這些信息并非都是正確、健康的,其中充斥著大量不健康且錯誤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尤其對于思想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仍然處于形成階段的受教育者而言,根本沒有正確的辨別和判斷能力[3],加上網絡或平臺本身也并不存在信息篩選能力,這些受教育者肯容易受到錯誤及不健康信息的影響,形成錯誤的思想政治觀念,從而制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發揮。
(二)“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導向作用發揮不足
在傳統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方式以及其自身作用都非常明確,伴隨社會的發展,繼而受到“微時代”的影響,傳統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新時代的受教育者更傾向于通過微電影、微視頻、微信、微博等方式來學習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其教育方式仍然止步于日常課堂教學,再加上本身習慣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信息傳播媒介,對于“微時代”下各類“微傳播”方式并不熟悉,首先,自己并不會通過這些“微傳播”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在建立相應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之后,也完全無法有效利用平臺優勢,通常只是對相關內容進行簡單的編輯和發布,只是讓受教育者換個方式“看書”并沒有真正發揮“微傳播”優勢,因此,很大限度限制了在“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導向作用的發揮。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不乏有一些年輕的成員,他們熟悉并熱衷于利用“微傳播”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面對“微傳播”復雜的信息交流以及輿論力量,這些工作者們本身的思想、心理也受到了直接沖擊,有些思想意識程度不高的教育工作者們很容易在思想上受到影響,并且動搖,從而影響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導向作用的發揮。
(三)“微時代”背景下網絡多媒體發展帶來的娛樂化加重
就“微時代”本身來講,人們可以即時的將所見所聞以及所想編輯成文字或圖片、視頻信息并傳送給任何人,實現相互交流。而越來越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逐漸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隨意化、娛樂化。在當前“微時代”發展環境下不難看出,“微時代”所代表的,是更具簡潔化、生活化、娛樂化以及草根化的信息傳播和交流,對于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很少有涉及,許多新聞或信息為了適應當前時代變化和大眾需求,開始轉變原本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的內容設置,轉而添加越來越多毫無學術概念的娛樂性信息和新聞,使得“微傳播”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尷尬。同時,在“微時代”信息飛速傳播條件下,繁衍出了大量以娛樂為主的應用軟件和程序,這些娛樂性的軟件和程序將許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以及受教育者都吸引過來,使其沉迷其中,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和學習,從而無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在“微時代”背景下得以發揮。
(四)“微時代”背景下話語權的過于自由化
在傳統社會環境下,言論自由始終是在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下的言論自由,通常都是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體現,而“微時代”為大眾提供了言論的新空間和新平臺,在不需要真是信息驗證的微平臺上,人們可以充分發揮其言論自由的權利,通過虛假的注冊信息,暢所欲言[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或者微平臺都無法對這些言論進行阻止和篩選,從而在“微時代”發展環境下,很容易的喪失了話語權。
尤其是在一些思想觀念超前的人們面前,一些人充分利用微平臺“微傳播”的力量,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偉大的“思想領袖”,通過“微傳播”的力量來用自己的思想政治觀念影響他人,假如這些思想政治觀念是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也罷,而事實卻并非如此。許多“思想領袖”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刻意的將一些極端的、歪曲的思想或輿論美化和學術化,使得真正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面前十分被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而言,在其未接觸到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很大可能會受到這些錯誤輿論和思想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思想政治觀念,影響其發展,或者由于兩個不同觀念,對其本身所學習的正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產生質疑,阻礙“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發揮。
四、“微時代”背景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途徑
(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
“微時代”將言論自由這一概念不斷擴大化,人們在各種輿論和言論的沖擊下,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保證社會穩定的思想基礎,在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微時代”的“微傳播”力量強大的今天,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大體方向不發生錯誤。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利用一切“微手段”將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深入到受教育頭腦中,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深入到受教育者的頭腦中,抵制“微傳播”不健康信息,堅定思想政治信仰。
(二)加強“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這對于“微時代”背景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是遠遠不夠的。“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要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對其思想上造成的局限性,要進一步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在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結合時代背景條件下,樹立新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運用微平臺的能力,進一步完善在課堂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體系;在課堂之外利用微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加大把握對于相關信息和內容的審核,確保信息的健康和正確性[5]。
(三)積極把握“微時代”特征,建設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平臺
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網絡平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應對時代變化和受教育者需求的舉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網絡平臺的建設,并不是簡單的教育信息及內容的展示,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們充分利用平臺優勢,例如充分運用實時交流、微視頻等工具,加大課堂之下網絡平臺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靈活性,通過堂上堂下,線下線上的教育方式,提升“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四)完善“微時代”的監督和約束體系
“微時代”背景下五花八門的信息內容的沖擊人們的視覺,甚至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發揮,對信息的有效監控是關鍵,要有效的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監控和輿論防控能力,同時提倡網絡微平臺等的信息合理公開和保密,進而凈化“微時代”背景下的新聞環境以及優化整體社會大環境。
參考文獻
[1] 劉丹,張多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4).
[2] 趙山,王小云.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在“微時代”的困境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16(33).
[3] 王東光.”微時代”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
[4] 張金鑫,張國啟.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的邏輯思考啊[J].繼續教育研究,2015(2).
[5] 陳婷,安建平.微時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的途徑[J].人民論壇,2016(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8GJJG261)“河北紅色文化載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坤(1982- ),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