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凡 黎海利 孫余丹

摘要:園林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建設實習基地的過程,可以作為園林專業多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有利于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實操能力。將不同課程的實驗集中整合在實習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協同培養園林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表明,該培養模式可以串聯多門專業課程,并整合相關課程中重復的實踐教學內容。有助于師生之間加強溝通,教學相長,并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綜合能力。
關鍵詞:實習基地;協同培養;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TU986;G642986
文獻標志碼:AAS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0)06-0075-03
收稿日期:2020-03-02
修回日期:2020-03-23
Abstract: The specia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practicality.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e base can mee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ask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ultiple cours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is study integrates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different courses into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e base, to jointly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landscape student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raining mode can connect sever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tegrate the repeated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in relevant courses. It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Practice base; Cooperative training; Practical ability
基于園林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和國內園林專業教育實踐環節普遍較為薄弱的現狀,嶺南師范學院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園林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趯嶋H項目建設的實踐教學方式是提高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適逢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生物園,以此為契機,嘗試將園林專業兩大類課程模塊—園林植物和園林設計與施工的實踐環節進行整合,探索基于實習基地建設,協同培養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新模式。
1研究背景
國內開設園林專業的高校大多都從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性教學實習環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園林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1~4]。其中有一些較為新穎的改革模式,如楊建民等[5]提出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實驗課和教學實習的第一個循環,及校外基地實習和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第二個循環等措施,并提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但以上研究大多只是對一門課程進行改革,缺乏對跨課程之間實踐環節相互聯系的教學模式探索。只有蔡建國等[6]強調了目前這類課程存在實踐教學環節各自獨立、知識的持續性和連貫性較差、缺乏科學的教學考核辦法等問題,并提出重組實驗教學內容、增加開放性實驗、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等途徑,來構建一個“課程群”實踐教學體系。
關于園林專業建設實習基地的作用,也有多位學者進行了闡述和實踐,認為通過建設實訓基地,可讓學生與園林花卉產業鏈對接,能充分滿足園林花卉技能培養的需要[7];可促進風景園林類專業與學科建設[8];提升人才培養質量[9];起到提供實踐教學場所、模擬實訓教學、聯合實訓教學、為有關賽事提供實訓場的作用[10]。但這些研究沒有從園林專業各門課程之間實踐教學的整體性進行探索分析,而這正是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2依托實習基地建設的園林專業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模式
2.1實習基地建設過程
本研究依托了2個實習基地的建設過程。一為學校內部的園林專業花圃建設, 其主要功能是滿足園林植物老師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尤其是新優園林植物的引種,兼顧景觀需要。由大四學生分組設計方案,擇優采用了“四分花壇”方案,由大一到大三同學集體施工。在此項目中,可以整合園林設計、園林施工、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植物栽培養護的課程實踐內容(圖1~3),具體試驗課程包括園林花壇設計與施工、道路設計與施工、有氧堆肥的制備、花卉露地直播、花卉扦插、新優花卉引種、大樹移植、灌木移植、園林植物修剪、草坪鋪設等。
二為嶺南師范學院與寸金公園共建的生態植物園的科普區域建設。由大三同學設計,優選了“一米花園”方案。此項目涉及的課程也包括了園林設計、園林施工、園林花卉學、園林草坪學等內容,并且在花園建成后,由學生組織了多次科普活動,起到了類似“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2.2多門課程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模式的構建
根據以上具體實踐內容,本研究構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園林專業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模式(圖4)。在此模式中,首先根據園林行業的運行規律,即從園林設計到園林施工,再到園林植物的栽培與養護,構建一個完整的實習過程。其中涉及了2個大的模塊,一為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教學,主要包含園林設計與園林施工等課程;二為園林植物教學模塊,主要包含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草坪學等課程。在后續實習基地的使用過程中,又可以為上述課程提供實踐環節的場所。多門課程的實踐環節在實習基地建設過程和使用中融合,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協同發展。
3多門課程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模式的優勢
3.1串聯多門課程學習內容
在此模式中,不同課程的知識得到相互串聯,使學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并深刻理解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以園林設計、園林施工與花卉栽培課程之間的聯系為例,如設計花壇高度時,應結合要栽培的花卉根系的深度;又如園林廊架的高度和形式除了考慮美觀以外,還應結合所栽培花卉的攀援性,并且需要考慮施工的難易程度和廊架的抗臺風能力,從而使各專業課程之間的學科邏輯和內容在整個基地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無縫銜接。
3.2加強溝通,教學相長
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教師作為整體實習基地建設的引導者、把控者,必須在實踐當中提高自身的施工和教學管理經驗。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品行和職業素養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建設實習基地這一“項目式”的教學方法,師生充分溝通,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學相長。學生有時會給人驚喜,提供很好的建設思路,如為解決經費少的問題和考慮抗風性,提出在花圃建設中使用不同粗細的PVC水管做成“蘑菇”形花架。同時,在整個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涉及到多名教師的課程內容,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更為密切,形成了更好的教學團隊氛圍。
3.3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由于建設實習基地經費少、任務重,整個設計、施工過程調動了園林專業4個年級的學生。在建設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均得到了鍛煉與增強。參與基地建設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更增強了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并且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傳、幫、帶”式的設計、施工過程中建立了友誼。由于是親自動手建設的實習基地,學生課余來實習基地觀察花卉生長,為花卉澆水、施肥、修剪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升。還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其中進行新優宿根花卉的引種試驗,并以第一作者發表了科研論文[11]。
3.4整合重復的實踐教學內容
在多門課程協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實習內容在不同課程中有所重復,應該將其進行整合,避免重復教學。如播種、扦插的內容,在園林花卉學和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中出現了重復,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保留了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中的播種、扦插內容,在花卉學中加入新優花卉的引種課程。所以,協同培養模式的應用有著優化、整合教學內容的作用。
4總結與展望
本研究結合校園專業基地建設和校地合作的公園建設,在多門課程實踐環節協同培養模式下,讓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開展園林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得到最直接、有效的專業訓練。該模式整合了多門課程的專業實踐內容,讓學生在建設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其全局觀、綜合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打破了不同課程之間“各自為政”的局面,加強了園林植物與園林設計、施工等課程的交流與聯系;并為不同年級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探討提供了空間和契機。
總之,基于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能力協同培養模式可節約教學資源,提升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
注: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攝自繪。
參考文獻:
[1]樊保國,李月梅,張永清,等. 高校園林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探索與體會[J]. 中國林業教育,2010,28(6):26-29.
[2]畢翼飛,趙學琴,趙普天. 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 學周刊,2013(36):33-34.
[3]藍蔚青,謝晶,張飲江,等. 高?;ɑ軐W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 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2):15995-15996+15998.
[4]張圓圓,趙麗娜,谷雨. “校企合作、協同共育”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為例[J].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6):69-71.
[5]楊建民,王廣友,聶慶娟,等. 強化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探索[J]. 中國林業教育,2007(3):14-17.
[6]蔡建國,馬進,林夏珍. 農林類院校園林專業園林植物課程群實踐教學體系構建[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同濟大學. 第三屆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08-111.
[7]賴娜娜,馬憲紅,于紅立,等. “園校一體”的園林花卉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82-86.
[8]劉倩如,蔣瞻. 依托教學科研基地,促進風景園林類專業與學科建設[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2):228-230+248.
[9]王保全,周建,張曉娜,等. 論園林專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39(12):76-80.
[10]王彥萍,翟彥. 園林工程實訓中心的作用:以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工程實訓中心為例[J]. 農技服務,2019,36(11):109-110.
[11]列志旸,王子凡. 9種宿根花卉在湛江市的引種初步研究[J]. 廣東園林,2016,38(2):38-42.
作者簡介:
王子凡/1984年生/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湛江 524048)/講師/研究方向為花卉栽培與應用
黎海利/1981 年生/女/廣西宜州人/博士/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湛江 524048)/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造景與栽培
孫余丹/1980 年生/男/黑龍江雞西人/博士/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湛江 524048)/高級實驗員/研究方向為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