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艷
[摘 要]在日常幼兒教育活動中,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角色游戲來豐富我們的教學活動。角色游戲對幼兒的各項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角色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出創造力、想象力,能使幼兒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明確角色游戲對幼兒的各項發展所產生的作用與效果,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受益更多。
[關鍵詞]幼兒教育;角色游戲;創造性
在日常幼兒教育活動中,要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角色游戲來豐富我們的教學活動。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明確角色游戲對幼兒的各項發展所產生的作用與效果,這樣,才能讓我們將教學活動設計得具有針對性,開展得具有趣味性,讓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受益更多。
一、角色游戲的意義
角色游戲是指幼兒以模仿和想象的方式,扮演游戲中一定的角色,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手段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參與的游戲活動。3歲前,幼兒以模仿動作為主要活動,3歲后,幼兒與人交往的范圍擴大 ,他們渴望參加成人活動。所以,3歲左右的幼兒在游戲中假裝成人,模仿成人活動,以滿足好奇心。
角色游戲有以下特點:1.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游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2.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游戲活動,玩的主題是什么,有多少個角色,情節如何,使用什么玩具,均由幼兒自行設計確定。3.想象和模仿是角色游戲的支柱,角色游戲的過程也就是幼兒創造性想象的過程。如扮演戰士、老虎、教師、醫生、售貨員等現實生活中幼兒接觸和看到的熟悉的形象,幼兒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出自己對這些角色的體驗與認識。
角色游戲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學活動方法之一。在教學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其教學目標的生成、活動過程的設計以及師生互動的質量,都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指導幼兒做好游戲中角色的扮演,能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我們要將枯燥的文字和數字等知識變成有趣的游戲活動,讓趣味性成為游戲活動的靈魂,提高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開展游戲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角色游戲產生的預期效果
參與角色游戲,需要幼兒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創造能力。例如,小朋友小斌和小蕊正在玩小醫院看病的游戲,小蕊當醫生,小斌當患者,小斌裝著肚子疼進來了,小蕊穿著白大褂,戴著醫生帽,脖子上掛著聽診器,有模有樣地問:“小斌,你怎么了?”小斌說“哎喲,哎喲,我肚子疼。”小蕊看著小斌指著肚子問“哪里,這里嗎?”“嗯,就這里。”這時候小蕊不慌不忙地說道“把手給我,我先給你把把脈。哦,應該是吃壞了東西,壞肚子了。我給你打一針就好了。”然后象模象樣地開了個藥方,隨手從醫藥箱里拿了個針筒和藥棉說:“來,我給你打一針就好了。”……
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角色游戲可以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變現出來。為使游戲更有趣,幼兒不斷提出一些新的問題,要求了解更多的知識。如在“醫院”游戲中,護士給病人試溫度計,首先要知道是多少度才算發燒;病人說肚子痛,“醫生”應知道該開什么藥,對病人說些什么。在游戲中,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知識,在遇到難題時,便會請教教師,解答了問題,幼兒就又獲得了新知識。
蘇聯心理學家查包洛塞茲指出:“游戲,象童話一樣,能使兒童充滿所扮演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并超越普通印象范圍而進入人的愿望和英雄行為的更加廣闊的世界”。所以,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展現的良好的行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表露出來。同時,角色游戲也可以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因為在游戲中幼兒必須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愛說話的幼兒,為了扮演好角色,也必須說話,不善于與人合作的幼兒,為了游戲也必須與別人友好相處。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要用語言進行交流,同時,也要思考下一步的情節,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下面請看幼兒園中班4歲幼兒“小小超市”游戲的一小段記錄:
教師正在“超市”旁邊忙著整理東西,“女士,你要買東西嗎?需要些什么呀?”一個悅耳的聲音在背后響起,教師當時沒有理會。“這位阿姨,你需要些什么?”聲音加大了,同時向教師的手里塞了一個塑料筐,并讓教師跟著她走一走,幫助找一找要買的東西。“我要買些日用品,日用品在哪里呢?”接下來,一場顧客與售貨員之間的自由交談就開始了。
售貨員:阿姨,您需要哪方面的日用品呢?比如,牙膏、洗面奶、香皂還是什么?
顧客:你們這有專業一點的洗頭用的洗發水嗎?海飛絲這個牌子我經常用,因為我平時有頭皮屑,這個“海飛絲”去頭屑特別好,但是,今天我想換一個牌子,總用一個牌子的有些煩了。
售貨員:阿姨,您跟我來。(她指著“飄柔”“潘婷”這兩種洗發水)這兩個不錯,我家人都用過的,分好幾種呢,有去屑的、柔順的、滋養的等等,阿姨可以自己選,您喜歡哪一種呢?
顧客:你看我適合用什么樣的,就幫我挑一個吧。
售貨員:飄柔好,我幫你挑個專門去頭皮屑的吧,我媽媽就經常用,而且小孩子也都可以用,很方便的。
以上一段記錄,可以看出5歲的幼兒在游戲中用語言交往并表演如何與顧客進行交流,懂得向顧客進行推薦商品,介紹商品的性能等,并且幼兒語言的自由度也很強,創造性地指出了商品的名稱、特點,以及適用人群。這就體現出了幼兒在角色游戲活動中表現的創造力,介紹商品具有針對性,具有自己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是與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處的環境和所接觸和事物分不開的。
三、對比中外兩國角色游戲的教學方式
角色游戲中,幼兒的角色扮演往往具有很大的創造力,這也充分說明了角色游戲能使幼兒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美國的一所幼兒園,兒童正在沙坑里玩沙子工程游戲,玩具有小鏟子、瓶子和漏斗。一個兒童正在獨自運沙,顯然玩得很專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鏟子把沙裝進漏斗,開始動作比較笨拙,動作也很慢,玩了一會逐漸熟練了,動作也越來越快,但發現漏斗怎么也裝不滿。他疑惑地前前后后仔細看了一陣之后終于明白了漏斗裝不滿是因為漏斗會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小漏口,這樣終于把漏斗裝滿了。然后,他試圖把漏斗里的沙子倒進瓶子里,可是他發現從手指移開到對準瓶口,沙子已經漏得差不多了,他嘗試著加快移開小指的速度。在反復嘗試若干次之后,他突然意識到,先把漏斗直接對準瓶口,然后再通過漏斗往瓶子里裝沙子,這樣沙子就會一點也不漏地順利被裝進瓶子里。于是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快就裝滿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時,快樂地回頭看身后的教師,教師拍手表示鼓勵,并讓他和其他的兒童一起交換經驗。
再觀察國內某所幼兒園的沙子工程游戲,同樣是玩沙子工程游戲,兒童經歷了同樣的困惑。兒童發現沙子放進漏斗就會從漏斗口漏出來,教師看到這個情景,笑了,然后手把手地教兒童把漏斗直接對準瓶口,再裝沙子,并告訴兒童漏斗是這樣用的。結果兒童沒經歷任何挫折,也沒有體驗任何失敗就立刻學會了正確使用漏斗的方法。但因為這樣,幼兒也很快爬出沙坑不玩沙子了,因為這個玩沙過程一被簡化就沒什么意思了。一個游戲活動或是教學活動的操作是受操作者所持有的觀點所支配的。中國人認為,手把手地直接傳授知識可以使兒童在最短時間內學會一種技巧或掌握一種技能。美國人則認為,兒童應當自己去思考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才能從中有所領悟。中國人認為,技能學得越多、越快,兒童就越聰明,基礎就越好;而美國人更重視兒童親身地體驗的探索,更關注來自過程的收獲。
我們經常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習慣性地先把角色教案擬好,再讓幼兒按照教案進行游戲活動,這樣就束縛了幼兒的創造思維。
總之,角色游戲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幼兒園和家庭都應準備一些玩具,以引起幼兒的聯想,保證和促使幼兒做好角色游戲。
參考文獻:
[1] 孫向陽.域外視野:國外學前教育理念解析,高素質幼兒教師新思維[M].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 2).
[2] 孫向陽.放飛天性:幼兒游戲新編,高素質幼兒教師新思維[M].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2).
[3]李燕貽.幼兒教育手冊[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4).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