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光
【摘要】伴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和操作方式的簡單快捷,第三方支付在短短十多年間就迅速滲透中國金融市場,對國家金融市場的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于第三方支付擴張速度過快,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監管有漏洞、資金管理不當、網絡安全頻發等很多問題。如何規范和促進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已成為急需解決的現實要求。本文簡要總結了第三方支付近年來發展的概況,剖析了第三方支付發展中面臨的網絡安全、金融監管、行業競爭等現實問題,就如何促進第三方支付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網絡安全;金融監管;對策建議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金融實力并獨立于銀行的企業或機構,通過和銀行簽約的方式,以中介的形式為用戶提供網上交易服務的一種網上支付方式。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也迅速成長,成為我國金融發展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狀與社會影響分析
(一)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務發展迅速,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支付結算方式,第三方支付因此成為了金融支付結算市場發展的新動力。目前市場上一般將其劃分為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和第三方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貨幣電子化進程。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非現金支付數額的增長率超過20%,并且增速還處于上升趨勢。非現金支付金額的上升離不開第三方支付的大力推動,隨著第三方支付在消費、理財、跨境轉賬和個人應用等領域的不斷開拓,對線上與線下不同場景的廣泛布局,實現了支付功能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第三方支付還不斷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并由此推動了中國貨幣的電子化進程。
(二)對社會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的出現,使得網上購物的交易雙方互信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由于傳統的現金支付和依托銀行所進行的支付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面臨地域、距離、網點、時間的限制,存在著諸多不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依靠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現金支付所占的支付份額日益減少,逐漸成為第三方支付的輔助支付手段,而依托于銀行的巨額支付則轉向了巨額交易市場。方便快捷這一優點是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推廣的重要原因。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壯大,其業務也從最初的網上支付平臺,逐漸拓展為網絡購物、金融理財、線下支付、跨境轉賬等多個領域。其中,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線下支付成為了第三方支付對民眾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可以說,第三方支付正在代替現金支付,使中國加速進入無現金社會。
二、目前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監管問題
第三方支付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目前,我國關于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法律條文與政策還不夠完善,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常常處于相關支付業務的“灰色地帶”。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相關法律條文應盡快完善,以便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
(二)網絡安全問題
1.網絡違法犯罪問題。由于第三方支付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隱蔽性,而交易雙方又可以在網上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在使用過程中很難逐個審查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信息和交易金額的來源與去向。第三方支付也因此容易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用以進行資金的非法轉移、洗錢、賄賂和詐騙等活動。同時,利用第三方支付也可以進行信用卡套現,不法分子可以通過信用卡套現來規避相關利息費用,無償地占用銀行信用資金。最后,由于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存在漏洞,商家利用工商、稅務的監管漏洞,以個人名義進行商業貿易,逃避稅收,使國家遭受損失。
2.網絡安全問題。第三方支付本質上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支付方式,這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黑客攻擊、網絡病毒或者系統崩潰等問題。即使第三方支付平臺擁有強大的網絡安全保障中心,也不能完全避免網絡安全問題的發生。
3.信息泄露問題。近幾年,消費者在網上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的問題屢見不鮮。在出現技術風險和網絡違法犯罪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消費者利益,避免第三方支付風險和投資風險對消費者利益的威脅,避免第三方支付平臺利用技術和信息優勢損害消費者利益,成為第三方支付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妥善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不良競爭問題
我國互聯網公司自主開發能力較弱,但卻有著良好的商業嗅覺和模仿能力,因此“先模仿后超越”幾乎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思維的集中體現。同時這些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幾乎同質,這就導致了它們難以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是將收取支付手續費作為盈利的主要方式,而競爭的殘酷,導致價格戰頻發,使用非常規的競爭手段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成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競爭常態。這些行為進一步擠壓了支付市場有限的盈利空間,使第三方支付平臺缺乏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盈利的能力,更談不上為用戶提供持續、穩定、安全的服務。不少互聯網公司在爭搶市場份額和吸引用戶加入時只能不計成本,向用戶收取非正常的低價交易費,在擠壓了自身有限的盈利空間、導致低盈利甚至虧損的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四)資金管理問題
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發展,大眾開始習慣用智能設備為日常消費買單。而出于對第三方支付與日俱增的信任,人們將自己的儲蓄資金越來越多地放入第三方支付平臺中以方便日常消費,導致第三方支付積累起了數量巨大的沉淀資金。如何利用這些資金成為中國金融業極其關注的問題。第三方支付平臺對沉淀資金的過度運用可能會帶來很多潛在問題。比如,有可能在未經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動用沉淀資金,對用戶的資金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因此,如何妥善保管沉淀資金、保障用戶的支付需求,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重大考驗。一旦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支付風險和信任危機,進而產生連鎖效應,對金融業造成威脅。
三、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機制
針對第三方支付存在的監管不明確問題和監管不到位問題,首先,應該通過法律監管、外部監管、自我監管等多種方式共同解決。這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法律監管,建立健全對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范,出臺明確規定第三方支付的經營模式和監管要求的法律條文,使監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了完善的法律條文之后,金融監管部門就可以依法對第三方支付進行全面監管。其次,中央監管部門也應和地方進行聯合監管。不僅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要承擔起對第三方支付的市場監管責任,地方政府也要承擔相關監管責任,以防止區域性風險發生。最后,第三方支付也應發揮其行業自律、自我監管的作用。自我監管是第三方支付最有效、最直接,也是監管成本最小的監管方式。第三方支付進行自我監管的最大優勢在于機構內部監管信息的暢通,通過第三方支付的自我監管,能夠有效推動機構內部的自我約束,激發機構良性發展的動力。
(二)建立強大的網絡安全保障
完善第三方支付的網上交易安全,避免消費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時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就要做到法律保障和技術保障并舉。首先,國家應當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法律層面保障第三方支付的網上交易安全,提高黑客的犯罪成本以阻止網絡犯罪的發生。其次,完善網絡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最后,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應該建立強大的網絡安全保障機構以防止網絡安全問題的出現。
(三)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內部競爭
對于第三方支付存在的行業不良競爭問題,應從政府引導和行業內部創新兩方面進行解決。加強政府引導,就是政府可以出臺措施來鼓勵第三方支付進行行業創新,為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創新多開綠燈,減少過時的法律法規對第三方支付創新發展的約束。第三方支付也應該提高創新意識,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抓住機遇,拓展自身業務范圍。
(四)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的管理
為了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的管理,政府尤其是中央銀行相關部門應當在法律和機構設置上同時對相關資金進行管控,而管控的重點應當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對用戶的資金吸收方面。首先,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資金的所有權屬于用戶,并由此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與用戶的資金進行嚴格區分,劃分出沉淀資金的范圍和金額大小。同時,政府可以參考央行對商業銀行保證金賬戶的監管方式,來對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的存儲和流動方向進行監督。其次,國家還可以通過立法明確中央銀行在第三方支付中所擁有的監管義務和權力。中央不僅可以出臺相關法規限制第三方支付對沉淀資金的過度利用,還可以責令商業銀行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要求,協助監督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動情況,并保證其資金的使用合法性,從而對第三方支付的資金使用實現有效的監督。最后,央行還可以設立指定的無息賬戶,將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的第三方支付擁有的備付金進行強制性托管,有效預防第三方支付對巨額沉淀資金進行過度利用甚至非法使用,以保證用戶的資金安全。
參考文獻:
[1]譚卡吉.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2(4):87-90.
[2]梁文彧.第三方支付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專題研究,2011(8):4-8.
[3]陳一稀,李納.互聯網金融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及對策建議[J].互聯網金融,2014(8):50-54.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