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長輝
【摘 要】歷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啟迪,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借鑒性的意義。高中歷史知識較為復雜,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運用個人獨特的思維感知歷史、品味歷史,從歷史的學習中獲得精神養料,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度,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力,促進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多元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有些歷史教師過于注重教學成績,一味地鼓勵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思維和情感,導致他們的歷史學習積極性被嚴重消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新鮮感,給予他們更大的歷史學習空間,讓他們在歷史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感,并適時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方式學習歷史,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規律性認識,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以歷史人物為著力點,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
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點也千差萬別。高中歷史教師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載體,讓學生分享歷史人物的優秀品格。為了增強歷史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搜集他們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和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增強對歷史人物的全面感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感,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歷史偉人的影響,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培養他們的優良品格,促進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每周的周五,教師可以舉辦歷史人物學習分享會,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情趣。筆者在此作簡要介紹,曾舉辦以“我喜歡的歷史人物”為主題的演講會,讓學生以歷史人物為關鍵點,了解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及背景,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在營造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力。從以下幾方面執行:第一方面,創設問題。設置如下問題:你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什么?他的哪種品格最吸引你?這種品格是通過什么歷史事件體現的?第二方面,設置評判委員會。為了讓學生更為全面和正確地理解歷史事件,挑選本班學生組成歷史事件評判委員會,并讓委員會成員及時糾正發言學生的常識性錯誤,增強歷史教學的正確性和高效性。第三方面,實施引導。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在敘述人物時,要從人物所處的時代,以及人物的代表性事件入手,注重事件描述的因果聯系。”第四方面,開展交流。教師在此對學生的交流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小陳走上講臺說:“我最喜歡羅斯福,主要是因為他在就任總統時的演講,他說,‘我們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這種難以名狀、失去理智和毫無道理的恐懼,把人轉退為進所需的種種努力化為泡影,這句話使我獲得了面臨困難的勇氣。當時的美國現狀經濟大蕭條,隨時有可能發生社會動亂,而羅斯福的這篇演講給予了那個時代人們自信心,使他們的心獲得平靜,并腳踏實地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實現美國經濟的轉危為安。”通過運用人物閱讀的方式,教師給予學生更為自主的獨立學習空間,讓他們建立更為完善的歷史知識面,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吸收歷史知識的精神之鈣,使學生塑造優良的品格。
二、以地域資源為契合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每個地域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歷史事件,教師可深入挖掘當地歷史,增強學生的家鄉情懷,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歷史認知維度,讓學生站在中國歷史的發展角度,分析和理解歷史事件在整個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第一,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到當地的博物館,欣賞和了解當地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較為精湛的藝術品。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邀請當地的講解員對相關藝術品進行詳解,增強學生對本地區歷史了解的廣度、深度。第二,教師可以邀請當地的老兵講授當年浴血奮戰的場景,讓學生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銘記那些保衛家鄉,為家鄉安危而奉獻終身的英雄,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第三,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塊閱讀當地的文化典籍,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尋找先人在此片土地上付出的點點滴滴,了解本地發展的前世今生,提升學生對當地文化的理解力。通過以上三方面的措施,可以讓學生全面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事件,可培養學生的家鄉責任感和自豪感。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當地的歷史融入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讓學生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思考當地區域資源的歷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當地區域歷史的角度,探析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規律,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針對性和理解力,增加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知厚度,促進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以思維導圖為延伸點,提升知識系統性理解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系統地建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能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可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效率,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值得注意是,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展開授課,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獲得良好的歷史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部分內容時,因為這部分知識點相互摻插,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難度,也是他們歷史學習的錯誤重災區。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分割,并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增強被分割部分內在知識的聯系性,提升學生整體把握歷史知識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構建。第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對整章的歷史事件進行分割。教師可以以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分界點,讓學生從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兩個方面開展歷史知識的學習。第二方面,微觀把握。以舊民主主義為例,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階段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如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等事件作為關鍵性的詞匯,并在此之下,依次列出歷史背景、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等,讓學生從橫向和縱向對中國的近代戰爭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幫助他們更為系統地梳理高中歷史知識,讓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對應的知識網絡圖。當學生在做這部分習題時,他們可以由一個知識點遷出一串知識點,建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連接,可培養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認知和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可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系統性。教師在講授歷史思維導圖的運用時,可以引導學生從教材目錄的角度,列出對應的歷史思維導圖,并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各個歷史事件,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聯系性,將歷史事件的點連接成面,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綜合能力,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系統性。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歷史教師應充分考慮歷史知識的特點、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方式以及客觀學習狀況,從而探究出符合學生認知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獲得精神的成長、思維的完善,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歷史學習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式,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獲得良好的高中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磊.試析構建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有效路徑[J].名師在線,2018(2)
[2]楊玉成.高中歷史教學實現高效課堂的研究[J].知識經濟,2019(6)
[3]欒永強.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6)
(甘肅省臨夏縣田家炳中學,甘肅? 臨夏? 7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