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燕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落實,打造高效課堂,減輕學生負擔,成了教師面對的兩大課題。而小學數學教學,由于學生自身學習條件的多方面限制,課外作業作為課堂訓練的延伸和補充,其設計的要求就更高、更難。所以我們必須仔細分析學生課外作業完成的現狀,尋思對策,找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這把鑰匙,關注學生的習慣養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努力把學生帶入美好的數學王國。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數學素養
一、關注學生的習慣養成
教學前教師要備教案,要分析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等,還要設計課內訓練、板書,數學課外作業也可以在此時做一個優化布置。這里包括:做哪些題目,什么時候查驗,如何反饋,如何評價,如何輔導,這都是要做事先安排。教師要對課本中習題精選、對基礎訓練中的題目篩選,對手頭教輔資料中的習題優選,要多花時間,多動腦筋。
例如:在設計《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課外作業布置計劃時,可以這樣設計:完成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二第3、4題、《基礎訓練》;組長及學習委員要進行檢查并對相應的題目進行提問,然后反饋,老師再進行復查,不懂的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然后將檢查的結果記錄在作業批改記錄本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我設計一個‘學習小結,用合適的形式(表、圖、卡片、電子文本等)歸納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學習中的收獲,遇到的問題,等等。”這樣長時間的訓練,班級就會自然形成一個氣氛,很多學生都會很自覺的將自己的作業上交并檢查通過才可以,也會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首先,要針對學生差異性布置合理的數學課外作業。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學中應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由于班級學生對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差異,加上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布置題目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布置,難易要適中,那些學習有些困難的學生要有作業做,所以要有選擇性的布置課外作業,重要是建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課標》中有這樣一段話:“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息。”,這是我們面對學困生態度的“定向標”。
例如:在設計《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課外作業時,此節內容計算比較復雜,很多學生遇到這些數學題目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防讓那些學生在家里去實際測量一下家里房屋、家里的場地、院墻的長度和寬度,第二天到學校再由老師面對面的進行輔導,再和學生一起計算面積,再拓展到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這樣比硬布置一些計算的題目要好得多。
其次,課外作業要針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有目的性的布置作業。課外作業是對當天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和復習,教師要根據當天的新課重難點內容,布置基礎性題目,這樣,讓學生在課外練習中充分復習鞏固當天的知識點,做到及時練習,及時鞏固,及時反饋,讓學生都能跟得上學習的進度。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
要激發小學生對課外數學作業的興趣,引起他們情感上的接納,教師必須尋找他們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必須考慮他們的生活環境。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時候,由于分數的抽象性和計算的量大,一些學生回到家中根本得不到監護人的輔導,加上自制力不強,很難繼續思考,容易半途而廢,自然就會失去信心。
又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時,老師要求學生動手制作實物,由于條件的局限性,材料、工具的缺乏,一般的學生都很難完成。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業余時間適當的將這些家里做不了的課外作業,在學校里由老師指導后完成。再者,可以適當布置一些有針對生活實際的應用型數學課外作業,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上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讓他們感受到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應用,讓他們在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習《統計》知識點時候,可以讓學生回家幫爺爺奶奶晚上統計一下家里的雞、鴨、鵝的數量,數一數有沒有全部到家,然后再制定相應的表格,作為第二天上交的作業,這樣知識應用了,還幫助家里做了一些家務,還得到爺爺奶奶的表揚,更能感受到快樂。還例如:可以讓學生在家里幫助奶奶數數一天當中家里母雞下了多少個雞蛋,能積攢多少天才能湊出一定數量的雞蛋,放假帶給爸爸媽媽吃,或者能賣多少錢等等。這樣,數學計算的在生活中的實例,都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外作業。
四、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
小學數學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基本的演算、周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小學數學學習比其他學科學習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撐,而且小學學生由于年齡小,大腦高興與克制還不平衡,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活動自覺性、目標性差,自我把持力弱,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容易疲勞,在數學學習中常常涌現思維過程不流暢甚至中斷現象,加上學生的特殊性,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要讓他們有能力去完成作業。
例如:在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由于方程知識點的抽象性和邏輯推理性,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比較高,對于很多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方程解應用題就很難掌握,那么,課外作業題自然就很難完成,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先小組探究,盡量通過自己的分析來解決,然后老師檢查完后,利用業余時間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