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歐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一些學生在幾次的高考模擬中化學成績不穩定,在各等級間來回變動,這樣的學生被稱作“高三化學臨界生”。這些學生中包括成績變化幅度大的學生,以及其他學科分數在模擬本科線上,而化學成績達不到相應水平的學生。本文針對高三化學臨界生展開了分析,并對其轉化的意義和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三化學;臨界生;方法措施
在高三階段,學生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思維和批判的能力,在學習中也較高一、高二階段表現出了更強的自律性。在課堂學習中,他們不僅有著對知識拓展的渴求,還表現出了對深入理解知識的要求,從形象的思維品質逐漸轉變為抽象的思維品質。
此外,他們還意識到了對知識進行自我整理和吸收消化的意義。在復習中,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梯度的學習計劃。
一、高三臨界生的特點
高三的學生青春活潑,但又對人生時時感到迷茫。這是人生道路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信念和理想逐漸形成,向獨立的成年階段過渡。
在高三階段,學生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矛盾愈發突出。在高考前的一段時間力,對自身的升學要求和來自老師家長的期待,會導致高三學生心理壓力徒增,急于看到自己成績有所進步,甚至在復習中的一點點小挫折都會引起他們的焦慮。再加上長期高強度的高考備戰中,學生一直壓抑著自己潛意識中的情緒,極易被一點點小摩擦引發情緒失控。
同時,乏味單調的三點一線生活,導致高三學生在情感上缺乏交流,急需教師的鼓勵和安慰。以上原因都導致高三學生形成害怕出錯、擔心失敗的心理,學習態度變成保守派,不愿做出改變,封閉自己,很少與同學合作交流,擔心被超越,學習效率低下。
如果此時不能認識到學生的水平能力不一,仍然用統一的方式進行化學教學,勢必影響學生形成化學知識體系,影響學生積極探究化學學科,影響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得到成長,影響學生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所學化學知識。學生耗費了了大量精力和實踐,卻沒有相應的收獲,其對學好化學的信心會大受打擊。
二、轉化臨界生的意義
學生是承受和表現課堂教學效果的載體,展現了教育的目的。學生真正學會知識的關鍵,就在于學生能夠學會積極自主地去思考、學習、領悟、辨析。一直以來, 高三化學在復習中總是強調“傳道、授業、解惑”,導致課堂教學死板、模式化,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展現,每位學生自身的問題得不到專門有效的解決。
課堂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戰場,教師需要抓好這一點,針對不同學生的特殊學習需求,施行有梯度的高三化學復習,“按需施教”,提高學生化學成績,與其他科目相匹。在高三學生中,各層次的臨界生正是一類典型群體,這類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有機會考上大學,卻受自身發展失衡或者外界環境因素,暫時沒有真正發揮出實力,表現在教學要求之下。
如果教師能夠準確分析這類學生的心理狀況,提供恰當的幫助,便會得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啊。做好對臨界生的轉變和升華,增加考入大學的學生數量,對于提高普通高中升學率的有著決定作用。
三、轉變高三化學臨界生的方式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沉重的高三學業和壓力下,興趣可以有效促使學生提高成績。特別是臨界生,他們迫切想要突破學習瓶頸,心理壓力更大。以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將化學學習當作一種興趣,發自內心地想要達到目標成績,可以讓學習的過程變成一種享受,提高學習效率。分析課堂教學效果,可以發現在分層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精神狀態、提問頻率、提問質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激活。
首先,教師需要認真準備課堂問題,組織學生合作討論,照顧到各個層次臨界生。在課堂上努力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利用實驗、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維持學生對深度思考、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其次,通過分層次設計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指導,以多樣的評價方式來對所有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魅力,減輕學生在復習中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然后,將學習競爭的參與者由學生個體變為小組,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放下同學之間戒備的緊張心理,同時在小組互幫互助下,同學一起向著目標不斷進步,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情感,激發對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在分層次的合作模式教學中,教師應學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小組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與同學交流,獲得認可和尊重,增加學習知識帶來的成就感,更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要想真正實現對高三化學臨界生的轉化,讓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養,就需要教師根據高考政策,分析學生在高考化學復習中的不同需求,實施分層教學;合理規劃復習內容,通過取舍、整合和補充,制定不同的教學方針,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要,將復習課由傳統的教師講課模式變為解答各層次學生疑難的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寬林.構建高三化學學習中心課堂的策略研究[J].化學教與學,2018(07):33-35.
[2]王曉丹.高中化學分層走班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