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弩
摘要:在新形勢下,高校良好的預算管理不僅能夠保證學校完成各項工作計劃,還能夠保障學校合理調度資金與資源,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實施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保證。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勢下,對高校預算管理的新要求,并提出了加強完善高校預算管理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新形勢;高校預算管理;措施
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當中,高校預算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預算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經濟活動的發展和學校資金科學的使用。為了能夠保證高校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和財務管理的發展,各個高校就應該合理的對財務運算進行管理。
一、高校校內預算的含義和作用
(一)高校校內預算的含義
高校預算是指對學科建設、教學、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據不同高校的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可以將高校預算分為部門預算和校內預算是兩個部分,部門預算是編制政府預算的一種制度,必須要經過法定程序審核批準后才能進行實施。而校內預算則是高校根據主管部門批復后,按事權與財權相結合、責權利相統一原則在校內的分解和落實,預算管理比較具體化。
(二)高校校內預算的作用
高校資金的來源渠道不是單一的,而各種活動經費的支出也是多樣化的。在高校的規模不斷的壯大之下,對高校的資金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原來對于高校資金的管理方法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管理需求。在新時代的形勢下,想要使高校財務管理變得科學化,就要加強實行校內預算管理。有效地校內預算管理能提高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率,能減少超預算費用的支出。通過高校校內預算的管理,能有效地加快高校預算的具體的執行計劃。
二、新形勢對高校預算管理的新要求
當前形勢下,高校預算管理缺乏內部的自我管理,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目前的管理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形勢的發展。
(一)強調預算的全面性
在新的預算法的規定下,要強調預算的全面性。對于預算外的資金的存在,使得部分資金游離在監管之外,這樣就會造成資金使用的浪費的情況時常發生,從而也實現不了高校的職能。新預算法明確地指出了各級預算支出要按照功能以及經濟性質分類核算。這樣就要求了高校要將所有的收入都納入預算當中,并將學校內的一切支出費用都按真實性的預算范圍列支,另外還要使決算與預算的口徑保持統一化。
(二)增設績效考評環節
高校預算目前采用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是相當的被動,都是由高校的財政部門進行統一的資源分配,然后再由校內財務處集中編制年度預算,將預算進行分解之后才能作出最終的決算。在這樣的預算模式下,各個部門的預算模式都沒有強烈的意識,把預算的重要性完全給忽視了,對于如何的節省資金、勤儉辦學等也缺乏了嚴重的責任感。同時,在預算的執行上,也是缺乏有效地管理和評價制度。員工對于預算執行工作是否到位也沒有進行有效地考核,這樣就降低了各個部門對管理預算工作的積極性。在新的預算法當中,面對的一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也就是說要各個部門對高校預算支出的情況都有展開有效地的評價。在進行評價的同時還要根據評價數據估算出下半年的預算。由此得出,高校對于預算的管理應該以新預算法的思想來增設績效考評環節。高校校內預算管理要將管理的目標、管理預算和業績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形成。
(三)允許跨年度預算平衡
近幾年,高校預算的形式都是采用每一年做一次預算。并且嚴格的遵守著收支平衡的原則,然而在項目周期內這樣的預算形式最終也不是最為理想的。一旦出現超收或者超支都不利于高校的穩定的發展。而預算的編制方法會直接影響到預算執行的效果,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就要結合高校的實際發展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編制方式。高校為了能夠長久的發展,就應當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并根據高校的經濟情況將收支流量控制在所考慮的范圍當中,將調節基金用于超收與赤字的調節,從而有效的實現了預算收支平衡。
(四)明確預算信息公開透明
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的發展,對教育資源也是越來越重視,為此相關部門對高校預算的管理提出了更為科學和民主的要求。與此同時,新的預算法還制定了透明公開的預算制度。各個單位還要將預算過程中的一系列程序報告給上級部門,并在獲得批準后的二十日之內由所屬的政府的財政部門向社會公開。因此,高校就應該將校內的預算管理進行全部公開。這樣在內部和外部的共同監管下,也有利于高校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三、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校內預算管理的措施
(一)實施全口徑預算,推進精細化管理
高校要實施全面的預算,就必須要將所有的收支納入預算體系中,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在實施全面預算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會計核算系統,建設有效地財務信息平臺。在高校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將軟件的平臺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等進行一系列的信息整合,從而獲取更大量的信息數據庫。另外,高校在預算管理中還可以借助辦公軟件實現各個模塊財務信息的數據對比和專項分析等。
2.完善預算編制流程。在預算編制工作展開之前,相應部門要對資金做出詳細的調查。并計算出初步的金額,然后再進行預算審批,這樣就解決了有些部門申報金額與實際需求不符合的情況。在進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要保持預算與實際的需求相統一,這樣能夠使高校預算更具有真實性。
3.細化經費預算,采用多維度核算。多維度的核算不僅使預算管理的方法更加地精細化,還有利于預算人員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在能及時糾正在預算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率。
(二)增強績效意識,構建績效評價循環體系
傳統的高校預算管理中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是注重分配、輕視績效的特性。因此,在高校預算管理當中就應該增強預算工作人員的績效意識。通過各項制度的完善,能夠確保各項資金的高效利用。預算工作人員要改變以往的預算思想,要強調以結果為導向,進行成本效益風險管理。逐漸形成“以效益為主要目標”的自我管理意識,這樣就在無形當中提升了預算工作人員的責任感。為了完善高校預算管理制度,就要建立績效評價循環體系。高校更應該加強預算人員對自身責任的使命的認識和提高預算管理能力。
(三)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根據社會需要來衡量預算盈余與赤字,在高校的預算管理中,建立有效地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可以使整個項目周期內預算保持平衡。為了使預算更加的符合實際建設的需要,高校就應該編制中長期的滾動預算。并通過設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來調節部分差額,盡可能的彌補赤字,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
(四)加強預算透明化、公開化
為了不斷的壯大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校內就要加強預算的管理,而完善高校的預算管理更離不開高校內部與外部的共同監督。因此,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就要加強預算的透明化和公開化。為了有效地實行預算公開,高校就應該將其需要公開的收支信息公布出來,至于信息公開的文字形式要簡單明了,這樣就有利于不同人員的理解,并且可以進行共同的監督。另外,還要將預算編制、執行以及決算的整個過程進行公開,將有效的預算方案以及預算調整的情況以報告的形式對外進行公布,這樣才能在預算的每個環節中,都能得到內部和外部的共同監督,并且能夠及時解決預算中出現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高校實行校內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精細化的必然趨勢。同時,高校在加強校內預算管理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提高工作人員對于績效預算的意識,從而使校內預算管理變得更加的透明化和公開化。為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高校預算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現宗,畢治軍,顏敏.高校預算管理轉型研究[J].會計研究,2012 (12):68-95.
[2]徐琴.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對高校預算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教育財會研究,2015 (04):15-17.
[3]涂淑娟.新預算法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探析[J].會計之友,2014 (35):121-122.
[4]夏先德.全面貫徹落實新預算法應把握十大重點[J].中國財政,2015 (04):20-24.
[5]王金秀.解讀跨年預算平衡新機制[J].財政監督,2015 (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