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產學合作:日本經濟界的自覺推進與啟示

2020-02-14 07:39:04王妍妍王志蔚
職業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啟示

王妍妍 王志蔚

摘要:產學合作是戰后日本經濟界促進高等教育適應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覺精神的集中體現。日本經濟界不但對產學合作具有清醒的認識和強烈的愿望,而且積極搭建產學合作組織,向政府和高校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提供合作經費等,他們是日本產學合作強有力的倡導者、建言者和推動者。戰后日本經濟界產學合作的教育自覺與積極作為為我國的職教發展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日本;經濟界;產學合作,教育自覺;行動策略;啟示

中圖分類號:G71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0)01-0091-06

產學合作是指高校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開展研究活動而實行的一種互利共贏的協作模式。高校和企業是產學合作共生環境中的兩個主體,產學合作的前提是兩個主體都必須具有合作的意愿和要求。從世界范圍看,一般企業對產學合作的態度大多是消極甚至排斥,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的目標是致力于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與高校教育目標與合作要求存在較大矛盾。但在戰后日本,產學合作情形卻有很大不同。為了恢復世界強國的地位,日本經濟界主動適應產業轉型發展,強烈要求政府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實行產學合作,協同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鮮明的教育自覺和建言咨詢能力,成為推動產學合作的關鍵力量。

一、日本產學合作產生的歷史背景

產學合作源于1906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教育合作”制度。這個制度的目的是校企合作培養既掌握知識又富于實際操作技能,畢業后立即發揮作用的技術人才。其教育模式是大學生第一學年在學校里接受基礎知識教育,升入二年級以后,每三個月為一期,讓學生輪流到工廠實習,使學生在校學習和在工廠實習交替進行。這種教育模式的優點是“一方面減輕大學在設施設備方面的負擔,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學期間就獲得企業內的人事經驗”[1]。日本的“產學合作”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這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恢復,日本經濟發展步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產業結構從農需工業為重點轉向重化工業為中心。經濟規模的擴大、產業結構的變化、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以及自動化的實現,日本產業不但急需大量掌握現代先進技術的熟練勞動力,也需要大批具有高深知識和技能水平,適應能力很強的勞動者,“要求大學和工業高中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養”[2]。如何才能培養適應新崗位,使用新設備,掌握新技術的人才呢?日本產業界認為,傳統的高等教育是以培養高深學問的社會精英為最高目的,重文法、輕理工,培養的人才缺乏實際應用能力,不能適應產業轉型和技術革新的要求。在杜威實用主義以及美國占領當局教育專家的影響下,1957年,日本生產性本部組成產業技術振興專門考察團、產業合作專門考察團赴美考察。1958年,生產性本部向文部省和產業界提出了“大學畢業后繼續實施產學協作教育”的建議。當時,雖然一些企業對“產學合作”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一度冷漠,但是,隨著產業技術革新和全新人才的匱乏,日本各企業逐步認識到優秀的技術員對企業的重要性,開始以重金爭奪優秀技術人才,并改變了對產學合作的態度,于是,“產學合作”得以順利發展。20世紀60年代,日本“大學既可以從產業界聘請優秀技師為兼職教員、舉辦講座,也可以從大企業的研究所里索取最新資料;既可以讓學生到工廠實習,又可以接受工廠的委托研究等。反過來,大學教授既可以被聘請兼做企業的顧問,也可以為企業代培人員,開辦夜校等等”[3]。產業界的合作要求和廣泛參與徹底打破了日本高等教育傳統的辦學模式。

二、日本經濟界產學合作的教育自覺

自覺是指主體對自我有所認識,并付諸行動的意識。教育自覺是教育領域的所有參與者,對教育觀念、教育傳統、教育質量等問題的理性認識,是對教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準確把握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深刻反思,理性抉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品質。大教育觀認為,教育自覺并不限于教育界。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都是教育產品的消費者,同時也是教育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都會對教育觀念、教育傳統、教育質量等問題提出自己的認知、批判和訴求,產生教育自覺,并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介入教育。戰后日本經濟界在教育為“立國之本”的戰略思想指導下,為了振興經濟、發展產業、提升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對產學合作表現出鮮明的自覺精神和參與意識。

(一)發展技術教育需要產學官三方合作

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切資本中最貴重的是投給人的資本。在技術革新日新月異的時代,促進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勞動的量,而是勞動的質。建立有效的人才開發機制,提高員工的質量,是企業競爭取勝的重要法寶。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以下簡稱“日經聯”)和經濟團體聯合會(以下簡稱“經團聯”)指出:“提高日本將來的技術水平和增強國際上的競爭能力,長期維持經濟繁榮,我們認為最基本的緊急課題是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迅速擴充遠遠落后于歐美各發達國家的日本的技術教育”[4]。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技術教育的質量,日本經濟同友會認為,大學不能脫離社會發展。技術教育和經營教育質量唯有通過“產學協作”,才能培養出“財界接班人”[5]。“大學應考慮同社會要求更加適應的體制,尤其要確立大學、產業界和政府三者之間的人事、觀念和流通資金的制度”[6]。20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產業界又提出,根據產業社會的發展要求,日本高校應該辦成“開放性大學”,謀求大學與企業的人事交流。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適應產業技術的發展要求,突出表現為技術人才缺乏且質量不高。對于這樣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日本產業界比日本政府和教育界的認識則更敏銳、更迫切、更深刻,也更主動。他們紛紛呼吁中央教育審議會“改革新大學制度”“加強大學和產業界之間的聯絡”[7]。

(二)產學合作教育是產業界的社會責任

日本政府最大最有影響的政策咨詢機構經濟審議會認為,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人的能力開發,不能只局限于學校教育。重要的是對各種能力的人分別進行適當的再教育”“在復雜而激烈變化的技術革新時代,應該進行社會性的有組織的各種再教育。應該通過產學協作來努力解決再教育的問題”[8]。“日經聯”多次表示,對于“產學協作”,產業界要“不惜力量予以具體的合作”[9]。日本經濟同友會在《經營者對社會負責的覺悟與實踐》的聲明中強調,現代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是與大學協作共同培養高質量的經營者和后繼人[10]。東京都產業教育審議會表示,聯手大學和短期大學實施產業發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相融合的科學與技術再教育乃至終生學習是企業不可推卸的職責[11]。在他們看來,產業界是教育的利益攸關者和重要參與者,人才培養不僅是高等教育的事業,也是日本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要擔當其應盡的社會義務,按照產業發展要求參與高等教育,提前介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尤其是在學生職業觀形成、職業適應能力培養、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12]。

三、日本經濟界產學合作的推進策略

(一)建立產學合作協調組織

組織結構是實現其目標的一種手段,是推動內部高效運轉、取得良好績效的先決條件。組織結構的表現形式為組織目標、人力資源、職責權限、工作內容等。日本經濟界特別是生產經營機構通常都有自己的教育研究機構,產學合作組織就是其中之一。1955年,日本產業界與日本政府協同成立了民間性質的“生產性本部”,“本部”專門設置了“產學協作委員會”。在這個領導機構理事會的人員構成中,“企業首腦約占45%,工會代表約占20%,學者、教授和本部的專職理事約占35%”[13]。“本部”經常舉辦形式多樣的產學合作討論會、懇談會等,邀請日本政府官員、工商界、教育界、學術界等人員探討經濟發展形勢、企業管理、職業培訓、技術創新等問題。1959年,為了促進高等教育“了解產業界的實際情況,滿足產業界要求不斷地發揮作用”,促進日本經濟實現現代化,經濟同友會決定設立“產學協作中心”。“利用產學協作中心,頻繁召開懇談會和講座,疏通財界和學者、學生集團之間的意見”,要求“每個企業和大學一起通過共同研究等形式,積極推進產學協作”[14]。其他經濟團體如日本經濟聯合會和日本經濟團體聯盟也分別設立了產學合作中心。

(二)提出產學合作意見與建議

戰后日本經濟界認識到,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關鍵取決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發展,日本經濟界經常圍繞企業利益、技術創新、國際競爭和長遠發展等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活動,不斷向政府和高校提出各種意見、建議和報告。據不完全統計,1952—1996年,“日經聯”、“經團聯”、經濟同友會、關西經濟聯合會、日本產學懇談會、東京商工會議所等經濟團體先后向日本政府提交了《關于技術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意見》《關于經濟同友會的產學合作》等15份產學合作建議書或咨詢報告,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學合作要培養高素質技術人員和創造性人才

“經濟審議會”提出“產學合作”要實行“能力主義”教育。所謂“能力主義”教育,是指高等教育要盡早地發現并精心培育那些具有高素質的高級技術人員。“能力主義”教育理念要求高等教育應按照產業界對高級技術人員、技師和熟練工人的需求模式,實現學校體系的多樣化[15]。東京商工會議所認為,高等專科學校的專業設置要緊密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積極為企業培育“既有理論基礎知識、又有實踐能力、很受企業歡迎的第一線技術人員”,切實地支撐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16]。日本產學懇談會希望高等教育要著眼于培養“對于未知領域充滿敢于積極挑戰氣概的人才,提高對創造性的社會評價以及形成培育創造性的土壤,培養善于開發新技術的創造性人才”[17]。

2.高校要加強與企業交流,準確把握產業和崗位要求

高等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了解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是日本產業界對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日經聯”在《關于技術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意見》中認為,理工系統的大學要和產業界建立緊密的聯系, “確切地把握產業界的要求”。產學懇談會認為,大學要“與產業界、學會、中小學社會各方面建立積極而又廣泛的合作與聯系”[18]。其主要建議為:第一,要“設立大學和產業界可持續性交換意見的場所”。第二,“大學人士要進一步了解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及其作用”。第三,“積極而又靈活地實施如企業有經驗者上學校講臺那樣的特別臨時講師制度”“實施實習生制度,讓學生了解本地企業以及進行實踐體驗,獲得企業實習的經驗體會”[19]。

3.政府要增加產學合作教育的財政援助

“日經聯”和經濟團體聯合會認為“確立有關擴充技術教育的綜合性的各項措施是當務之急”。在上述措施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是日本政府要增加技術教育、產學協作經費、改善教員的經濟待遇”[20]。“對于由企業捐贈給大學和學校的研究費、設備資金、實驗實習設備、獎學金等,政府應給予免稅。”“為了擴充高等學校技術教育的設施設備,并使之現代化,要大幅度增加國家預算和援助費。對國立、公立的技術教育要采取措施,用國家和地方公共團體經費盡可能地予以擴充”[21]。

(三)提供產學合作支援經費

日本產業界向大學提供合作經費的主要形式,一是按照產業革新需要投資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如日立制作所投資3億日元建設東洋大學工學部。日本財界資助慶應大學設置管理工學研究生院和“東京大學工學部”[22];二是提供共同研究經費。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有2/3的企業與大學共同開展技術開發研究。90%的企業提供的研究經費在10億日元以上,50%的企業提供的資金在1億日元以上[23];三是委托高校研究。1983年,企業委托高校“研究課題1286項,經費26億日元;1993年課題2432項,經費為69.1億日元。1994年經費為65.7億日元”[24];四是企業獎學捐贈。日本的贈金制度是產業界與高校合作的獎勵和捐贈制度,主要是為大學生籌措學費,促進學術研究。“1983—1992年間,日本高校獲得的獎學捐贈金從150億日元增至501億日元。1993年和1994年度分別為500億日元和489億日元”[25]。

(四)參與政府產學合作決策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實行內閣審議會(又稱協議會、審查會、調查會、委員會)制度。審議會是指附設在行政省、廳針對某些事務進行調查并提出建議的咨詢合議制機關。其主要職能是根據有關國家行政機構的咨詢,負責制定各項政策和重要行政措施,進行必要的調查,并做出有關行政事務的各項決定。日本經濟界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等“六大壟斷財團”是日本的核心勢力,他們控制著全國的金融、工礦業、運輸業、建筑業、商業、貿易等主要經濟部門。各大“財團”為了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千方百計通過審議會直接或間接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教育等行政決策活動。例如,以“重建戰后日本經濟”為目的,由壟斷企業的經濟團體和中小企業經濟團體組成的綜合性經濟團體聯合機構——“經團聯”,一方面,對接日本政府職能部門下設30多個委員會,以便在政府決策過程中與執政黨——自民黨加強聯系,進行“政策協調”;另一方面,各專門委員會分別向日本政府的各種審議會、調查會、懇談會等咨詢機構派出委員,并通過這些機構申述“意見”或要求。“經團聯”的這些“意見”或要求,無疑會對日本政府各項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當“日經聯”提出《關于技術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意見》,要求有計劃地培養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和技術工人,改善培養技術人員的理工科大學教育,謀求理工科大學同產業的緊密聯系時,日本文部大臣及時向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了振興科學技術教育措施的咨詢報告,文部省依此報告發表了《科學技術教育振興方案》。日本“生產性本部”、日本經濟同友會和日本經濟審議會提出產學合作的要求,日本內閣積極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在《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對教育訓練來說,今后更重要的是推進產學合作。”“為了補充教員和指導人員,必須加強同民間技術員、熟練技術工人之間的合作體制,加強學習教育和職業訓練的聯系”[26]。

四、日本經濟界推動產學合作的啟示

(一)產業界要有跨界教育支持產學合作的責任擔當

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人才。然而,培養多少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高校必須做出回答,作為經濟主體和教育消費者的企業也需要回答,而且需要合作。這既是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企業不能回避的社會責任。人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企業活力的主導力量。無論新設備的更新,還是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都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日本企業界流行一句名言——“企業就是人”,企業由人經營,經營是由人來決定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反復強調“造人”先于“造物”,這些遠見卓識表明,日本企業把人看作決定企業發展成敗的根本因素。因此,日本企業家認為,“造人”不僅是教育界的職責,也是產業界的責任。美國經濟學者理查德·帕斯卡爾和安東尼·阿索斯在評價日本企業管理藝術時指出:松下的人們創造了一個聯結他們勞動生產與社會的方式,于是,產生了具有達爾文主義色彩、力圖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相聯系的一類管理哲學思想“一個企業應該自力更生,為社會提供服務”[27]。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高橋龜吉認為,戰后“日本多數企業和經營者所選擇的根本方向,都不在于利潤第一,而在于擴大發展事業。在經營者的頭腦中不斷閃爍的傳統信念,就是求取事業的擴大和發展,同時也是為國家和社會服務”[28]。不把眼前的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服務,這是日本產業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參與產學合作,共同培養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共識。反觀中國,大部分企業能夠看到人的重要因素,但缺乏跨界“造人”的教育意識,更缺乏校企合作的社會責任。應用型高校步履艱難的校企合作現實反映出,許多企業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消極對待甚至拒絕校企合作。但在媒體上、兩會上,他們卻喋喋不休批評高等教育脫離實際,埋怨學生缺乏崗位實踐能力,這些批評令高等教育陷入尷尬和悲哀的境地。

(二)企業要成為提升高教質量的建言者和推動者

在戰后日本經濟恢復與高速發展過程中,日本產業界從經濟發展的要求出發,對日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規模與人才規格等方面向政府和高校提出了許多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如此,他們還主動建立產學合作組織,提供辦學經費,以期培養產業轉型發展所需要的高級技術人才和創造性人才,他們是名副其實的產學合作倡導者、建言者和推動者。如人才培養規格,“株式會社三菱綜合研究所”進行了周密的調查研究。他們認為日本企業最看重的能力依次是溝通能力、基礎學力、責任感、積極性、行為能力、工作禮儀、上進心、演講能力、PC操作能力、職業意識、環境適應能力、專業知識、抗壓能力、發現問題能力、社會活動等[29]。這個報告對日本松商短期大學課程目標的調整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才需求調查基本由高校或教育信息咨詢機構來進行,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查研究則漠不關心。除了新員工上崗前急功近利的短期培訓,我們極少看到一個企業設立教育研究機構,系統地研究校企合作,為高校專業調整、課程改革、師生到企業實踐等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校企合作是高校與企業共生發展的重要事業,是提高應用型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提高校企合作的實效性,實現產教融合,企業不能只是袖手旁觀的批評者,也不應該是口惠而實不至的敷衍者,而是合作的主體和不能回避的利益相關者和推動者。當然,企業合作離不開政府的引導、組織和調控,更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和規范。

(三)政府要建立教育與經濟融合的決策咨詢機構

隨著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國家事務日益復雜,國家行政管理面臨著來自新科學、新知識、新技術的挑戰。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日本政府不斷增加和完善著審議會制度。根據《現代日本經濟事典》統計,“大臣級‘私人咨詢機構有39個,官方正式咨詢機構有212個”[30]。為了增強政府決策的有效性,日本政府邀請各部門、各方面的代表,進行充分的調節和協商,既重視整體利益,又兼顧局部利益,以便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能互相協調,力避決策的片面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經濟審議會中有一些高校的知名教授,教育界的審議會里有一些經濟界權威。“在日本財政,金融、貿易及稅收等11個大型審議會的373名委員中,政府官員有77名,占總數的20.6%,壟斷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有208名,占56%,大學教授等有87名,占23.4%”[31]。1998年,日本大學審議會第六屆委員共有20人,“其中大學校長、教授10人,文化、教育、研究機構代表5人,企業界代表5人”[32]。在“臨時教育審議會”的25個委員中,“有財界5人,官方5人,學界6人,中小學各1人,中教審5人,會長助理2人”[33]。這種“你中有無,我中有你”的制度設計把經濟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產學合作教育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有利于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中日兩國雖然國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促進校企合作問題上,我們應該學習借鑒日本政府教育決策制度,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設立高等教育政策咨詢機構,吸納我國產業協會人士、著名企業家、卓越工程師、財經界權威人士等作為產學合作政策調查研究與決策審議成員;在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吸收教育界專家、高校教授參與經濟決策,充分發揮經濟跨界教育、教育跨界經濟,協同服務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聰明才智,為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做好頂層設計。2018年11月,國務院為了改革職業教育,制定了《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為統籌協調解決我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期存在的低效問題邁出了關鍵一步。

參考文獻:

[1][3]李永連.日本的“產學合作”[J].日本問題研究,1979(2):136-143.

[2]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按照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制定長期教育計劃的報告[J].日本問題研究,1978(3):26-45.

[4][9][20]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關于確立和推進劃時代振興技術教育的要求[J].日本問題研究,1978(3):50-51.

[5][10][14]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關于經濟同友會的產學協作[J].日本問題研究,1978(3):24-25.

[6]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大學的基本問題(中間報告)[J].日本問題研究,1978(3):75-83.

[7]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關于改革當前教育制度的要求[J].日本問題研究,1978(3):12-15.

[8]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關于開發人的能力政策的各詢報告[J].日本問題研究,1978(3):58-69.

[11][17-19]陳永明.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較與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陸素菊.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就業問題及其出路——透視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政策選擇[J].江蘇高教,2005(1):127-130.

[13]張鎖柱.加速科技產業化的有效途徑——日本的產學研協作初探[J].日本學刊,2001(2):65-77.

[15]于洪波.日本和美國的教育問題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75.

[16][33]梁忠義.日本教育與經濟[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1]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關于振興技術教育的意見[J].日本問題研究,1978(3):21-23.

[22]梁忠義.戰后日本教育與經濟發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7.

[23]梁忠義.戰后日本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39.

[24-25]聶長順.日本產學合作的基礎、現狀及發展動向[J].日本問題研究,1997(1):56-60.

[26]日本橫浜國立大學現代教育研究所.國民收入倍增計劃[J].日本問題研究,1978(3):52-57.

[27](美)理查德·帕斯卡爾,安東尼·阿索斯.日本企業管理藝術[M].張小冬,周全,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34.

[28](日)高橋龜吉.戰后日本經濟躍進的根本原因[M].宋紹英,伊文成,董璠輿,等,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176.

[29]羅海鷗,陳俊英.日本短期大學——以松本大學松尚短期大學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0.

[30-31]金泰相,張赤宸.戰后日本壟斷資本[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88.

[32]胡建華.大學審議會與日本高等教育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1(12):41-42.

(責任編輯:張宇平)

猜你喜歡
啟示
淺析中西方藝術的思想差異與啟示
發達國家現代物流發展的啟示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9:19:44
淺談莊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46:10
馬克思的管理思想對加強中國社會管理的啟示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30:18
淺析目的論視角下漢語新詞英譯的特點及啟示
戲曲表演藝術給予我的啟示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8:08
NHL聯盟制度安排對我國職業體育改革的啟示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57:28
西方管理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有效實施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6:03
論美國警察院校政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及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28: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欧美日韩v|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福利片91| 久久国产热|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欧美极品|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日韩精品资源| 97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成人中文在线| 天天色综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88av在线|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一级在线毛片|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啪啪永久免费av|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88av在线播放|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红杏AV在线无码|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亚洲香蕉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麻豆a级片| 国产99精品久久|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国产91在线|中文|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