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樂梅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國民大眾對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對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同時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衛生系統是我國承擔社會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機構,在上述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衛生系統的發展需要堅持相應的風險控制,才能在保持良好的經營管理的同時為社會帶來高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其中內審風險便是需要強有力監控和管理的重要風險之一。
關鍵詞:衛生系統;內審;風險;防范
在我國,衛生系統屬于一個較為特殊也較為基礎的名詞,其主要是針對于那些致力于衛生行動的組織、機構、資源等的總和。所謂衛生行動,主要是指個人衛生保健行為、公共衛生服務行為等等,以此來滿足全社會對于衛生和公共健康的需求。我國的衛生系統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行政單位,比如各級衛生局、中醫藥管理局等等;另一類是事業單位,比如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各級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等等。這些機構或者單位共同組成了我國較為完善的衛生系統。
對于衛生系統的內審風險來說,其主要是指內部審計在反映被審計的機構單位基本情況的時候可能出現的重大錯報、漏報等等行為。按照其具體產生的原因,內審風險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固有風險,這是審計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風險,是不為具體審計行為而改變的;其二是控制風險,主要是指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缺失帶來的審計風險;其三是檢查風險,主要是指針對審計機構和人員的監督評價不到位產生的風險。
一、衛生系統內審風險防范現狀及問題
(一)衛生系統內審機構的獨立性不強,缺乏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相對于國家審計或者企業審計,內部審計具有先天獨立性不足的特點。我國衛生系統的內部審計機構是衛生系統中某一具體單位根據相關政策和上級要求而設立的,其具體的審計人員也是由本單位聘用的,其考評、工資、福利等等都是由本單位來承擔。在此情況下,衛生系統的內審機構想要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可想而知是不大現實的,也正是由于審計機構和人員不能夠自主的開展審計工作,也就造成了衛生系統的內審工作面臨著較大的風險,這種風險并不是固有風險,而是由于機制設計不健全帶來的控制風險。
(二)衛生系統內審方法對于新的內部運營環境適應不足,內審方式單一
無論是對于哪一類的組織形式,不同的內部運營方式或者特點會適用不同的內審方式,對于我國的衛生系統來說也是如此。隨著近年來我國衛生系統的不斷發展,其內部運營模式和具體行為已經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最為突出的就是以HIS系統應用為基礎的全面信息化的建設,同時還有諸如醫聯體建設、互聯網建設、人工智能應用等等新的場景的不斷出現,這些一方面提升了衛生系統的運營效率和效果,同時另一方面也為其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例如衛生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會將所有業務進行重新梳理,然后整體遷移到線上,各個環節和流程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都統一匯聚到數據平臺。這樣的好處是內審機構能夠更加容易的獲取到更加全面、準確的信息和數據,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信息化的建設也使得衛生系統每一塊原本較為單一的業務變得相互交叉和融合,這對于“溯源式”的內審工作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同時,我國衛生系統的內審方式也較為單一,創新能力不足。上述兩個方面的疊加使得其可能會出現由于環境適應不足和內審方式單一帶來的控制風險。
(三)衛生系統對于內審機構和人員的監督評價工作不到位
在衛生系統的內審風險分類中,檢查類風險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類風險,也是當下我國眾多衛生系統機構或者單位容易忽視的方面。衛生系統對于內審機構和人員的監督評價工作是基于其自身的獨立性的,在獨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證的同時,其監督和評價工作,特別是監督工作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就目前的情況看,眾多的衛生系統單位均沒有在內審的監督評價方面做出較好的執行和探索,對應的合規性控制及積極性調動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在一些衛生系統機構和單位中,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和評價機制,但是其具體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比如監督評價的主觀性較強,相關量化的指標較為缺乏等等,這些都會造成衛生系統內審工作檢查風險的暴露。
二、衛生系統應對內審風險防范的措施建議
(一)從衛生系統整體的角度,優化內審機構設置及工作的體制,增強其獨立性
對于衛生系統內審機構獨立的問題,這不是某一個具體機構或者單位能夠根本解決的,而是需要從衛生系統的宏觀整體出發,做好相應的頂層設計,包含機構設置、具體執行、監督評價等等方面,然后在各級各個具體的衛生機構或者單位來貫徹執行。這種頂層設計的初衷,即是要增強衛生系統內審機構及其行為的獨立性,為尋求公正、客觀、準確的內審行為和結果奠定堅實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的獨立性都是相對的獨立,離不開中心化的控制監管以及多方面的權利牽制,對于衛生系統的內審獨立性來說也是如此。我們不必追求其絕對的獨立性,而是要在各個層級之間建立起相對的權利落差以及權力制衡機制,這樣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下這種獨立性不足的問題。從國家的層面看,衛生系統的頂層設計優化完善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工程,而是具有相當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系統性工程,其涉及的面之廣、利益交叉之復雜是遠超想象的,這就需要切實的沉下心來,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改革完善,切忌急功近利,盲目推廣。
(二)積極適應衛生系統內部運營新環境,創新內審方式
針對衛生系統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新的內部運營環境變化,其內審機構及其具體工作應該積極的面對和適應,最好在一開始就積極的參與到其新變化的部署、執行、落實過程中去,從而一開始就為后續的內審工作奠定基礎。例如近年來普遍開展的信息化建設,這是衛生系統發展的大趨勢。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內審機構及其工作也不能回避,而是應該在信息化系統搭建之初就研究部署相應的對策措施,與相關的部署方共同協商具體的應對措施落地,比如將原本的各個條線或流程在信息流通的過程中打上具體的有查看權限的標簽等等方式,都能夠為后來的內審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在具體的內審方式方面,堅持創新與發展并舉也是重要的趨勢之一。我們主張以“預防”為核心的內審工作,將“預防”放在首位能夠更加有效的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發生,對于構筑衛生系統的“免疫能力”的十分關鍵的一步。除了“預防”,“控制”和“應對”也是內審的重要方面,這是在風險發生之后,直面應對其風險本身的重要舉措,力求能夠通過控制和應對措施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并且精準的化解相應的風險。
(三)在增強獨立性的基礎上強化其監督和評價工作
監督和評價也是衛生系統內審工作的重要環節,并且是最容易忽視的環節。監督對于內審來說,其往往能夠保證內審工作過程的合規性,規避錯報、漏報、舞弊等風險行為的發生。評價對于內審來說,其往往能夠提升內審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帶來高效率的審計工作狀態。監督和評價的結合能夠為衛生系統帶來高質高效的內審工作。監督和評價工作順利開展最為基礎的是內審的獨立性,其關鍵因素是具體的監督評價方式,主要包含監督評價指標體系等等。我們建議衛生系統應該建立起具有共性和通用性質的監督評價標準,并且提升能夠量化的指標的比例,然后各級衛生系統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具體情況來設計更加契合自身的監督評價指標體系。
三、結語
衛生系統在我國的社會公共衛生健康服務中起到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其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是防范各類風險的基礎。衛生系統應該從頂層設計出發,增強內審的獨立性,然后著眼于內審方式創新、監督評價強化等等方面,切實的提升衛生系統內審風險的防范能力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蘇莉民,皮星等.衛生計生系統重大風險內審識別方法研究——基于風險導向視角[J].衛生經濟研究,2016 (08).
[2]郭長紅.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何通過內部審計提高效益、防范風險[J].中國總會計師,2017 (08).
[3]趙炳志.風險管理和風險管理審計在醫院內部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