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平 王黎

摘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實踐教學是會計類專業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手段。文章通過問卷調查以從學生的角度找到了我校實踐教學中學生滿意度最低的方面是教師講授,尤以講授內容中案例講授是眾多影響因素中滿意度低且重要性水平最高的。據此提出加強課程信息化建設、建立學生實踐“第二課堂”;加強師生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管理,提高學生滿意度。
關鍵詞:實踐教學;實踐課程;實踐教學建設
一、引言
教學創新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落腳點是學生滿意度、社會認可度,文章將從學生的視角進行探究我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響應解決辦法。
二、CD大學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我院會計類專業立足于西南地方,旨在為區域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以應用型學科定位專門構建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結合的教學框架。
我院實踐教學經過長期發展,我院會計學實踐教學形成多層次、梯度式、互補性實踐培養模式。校內實踐和校外實習相結合來提高學生基礎技能、管理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校內實踐分專業基礎實踐、專項實踐、綜合實踐三種;校外實踐由專業認知和專業實習組成。
三、CD大學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一)問卷設計
問卷以滿意度等于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比值為理論依據。提出實際效果=實踐內容+實踐講授+學生最終掌握程度+技能實用性的假設;進而劃分實踐內容下二級指標為校內和校外內容,實踐講授下二級指標為教師教學方式和內容,二級指標下再設三級量化指標。通過三次數據分析找出滿意度低重要性高指標。
(二)數據收集
1.問卷預發放
為了確保問卷的可靠性,在正式調查前,先進行了小范圍問卷發放,調整問卷結構、內容,問題設計,語言表述等。此次預調查共發放9份,根據反饋對問卷問題數量、專業術語表達進行了修改。
2.正式調查
問卷采用網絡發放,共計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59份,回收率79.5%。收回問卷中會計學專業學生占64.15%,非會計學專業但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習掌握會計學基礎理論并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學生占35.85%,由此可以認為此次被調查對象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三)問卷結果分析
1.信度和效度分析
根據問卷正式發放后收回的數據,在對數據進行SPSS檢驗信度和效度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對問卷所有數據檢測顯示:Cron-bach α系數為0.949,大于0.8說明數據信度質量高。前三項校正項總計相關性
(CITC)低于0.3,考慮刪除;其余各問題CITC均顯著高于0.3可保留繼續分析。
(2)對我校實踐教學整體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信度分析,結果顯示研究數據信度系數值高于0.8,刪除題項后信度系數值并不會明顯提高,結果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2.重要性分析
問卷問題設置采用五級量表法,采用打分法來進行數據處理,分別對特別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賦予5分、4分、3分、2分、1分,對所有人的得分加權平均得到滿意度。相關系數表示研究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程度,反映變量之間相關關系密切程度,分析中將其視為影響滿意度的重要性水平。以下就問卷調查數據,在保證信度效度的基礎上作以下分析,找到重要性高滿意度低指標:
第一階段分析:
由圖1可知,在4個影響滿意度的因素中滿意度最低且重要性高的是教師講授方面(15),滿意度為0.664,其重要性水平達到2.176。
在實踐教學教師講授部分的教學內容(16)與教學方式(20)方面,滿意度分別為2.239和2.245,滿意度水平相差不大;重要性水平分別為0.837和0.727,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水平顯著低于教學內容。
進而進行第三階段分析: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講授部分的教學內容中,重要性水平最低是講述的案例(18)為0.782,但就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其滿意度差別明顯,案例講述的滿意度最低為2.157,實踐項目仿真度滿意度最高為2.327。進而可知,影響實踐教學教師講授部分的教學內容各因素中,老師授課講述的案例是最重要且滿意度最低的。
據上述得出結論:其是影響實踐教學滿意度的最關鍵因素,但同時可知,實踐教學的情況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要真正提高我校實踐教學質量首先需要解決實踐教學中的案例滿意度問題,同時多管齊下,多方面改進。綜上,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可以基本確定:我院實踐教學中確實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影響高質量實踐教學的問題是多方面,現就以上數據分析,指出當中最突出的問題。
1.實踐授課案例缺乏新意
在我校實踐教學中,學生對實踐教學滿意度不高最大誘因是對教師上課案例的不滿意。學生在校內實踐環節占絕對優勢的條件下,無法到校外接觸新鮮的實踐項目,面對老陳舊的實踐授課案例自然興趣不大。
2.授課方式有待轉變
此次調查中37.74%學生認為對授課方式很不滿意、不滿意和一般;關于目前我院實踐教學需要改進方面的訪談中,超過半數學生認為在課程開設順序、改善實驗室條件以及與會計信息建設方面需要改變。
3.實驗室軟硬件不足
調查對象中參加過我院企業虛擬仿真綜合實驗室教學的學生中,有61.73%的學生認為實驗室太陳舊或參加了但用處不大或與預期有差距。進一步的調查中發現:45.46%的學生認為課前培訓不足;19%認為課程與實訓所見實際工作差距太大,實驗仿真度不高;16.53%認為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四、改進CD大學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一)實踐課程建設層面
1.信息化建設
在當前信息化條件下,會計學實踐教學要幫助學生強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應對來自人工智能的沖擊的能力。首先完善會計信息化教育的內容,區別于過去信息化建設,現在需要考慮人工智能化的建設;其次開發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成像了解實操概況,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發揮和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息化程度強,仿真度高的實驗室。
2.建立實踐“第二課堂”
目前校外實踐存在實習質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一是部分學生無法通過自行分散實習找到實習,二是部分學生找的實習,但單位提供的崗位與專業無關。建設實踐第二課堂,采用校企合作簽訂實習協議或者校外企業專門實訓基地有助于解決學生實習難,實習內容不專業等問題。
(二)師生教學層面
1.教學前培訓
據前述可知我校實踐教學存在是課前培訓不足,加強課前培訓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前儲備知識,對問題有相應的認知,更好的運用實踐檢驗知識、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2.教學后總結
我校實踐教學環節中往往存在因學生人數眾多,知識儲備差異化,實際操作不統一等原因使得實踐環節問題頻出。針對這些問題的教學后總結,可以找到實踐項目今后的提高方向,挖掘出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重點突出的進行今后教學。
3.加強檢查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校應舉行定期和不定期教學檢查。定期組織專家隨堂聽課,檢查教師上課情況、課堂教學互動情況,重點對實踐授課案例情況進行檢查,避免老陳舊案例。不定期進行教學督導,檢查學生和老師的出勤情況,上課狀態。
參考文獻:
[1]張曉嵐,鄔展霞.沈路高校會計學課程實驗教學體系思考[J].財會通訊,2010 (25):45-46.
[2]李中,劉衛柏.高校會計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財會通訊,2012 (16):40-41.
[3]李思瑾.探究現代高校的會計實驗教學改革[J].現代經濟信息,2016 (24):463.
(通訊作者: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