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英
小學教育是學生時代的基礎教育,是學生真正意義上受教育的開始。每個人在任何事情開始的時候接受的程度與速度都是不同的。在語文這門課程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強,學習程度比較好;有些學生一開始學習程度不好,后來慢慢也趕了上來;還有些學生一直沒有進步,在這種環境下就逐漸影響了止步不前的學生的學習心態,進而形成了學困生這一說法。作為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從多方面下手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帶領學生學好語文。
一、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想要徹底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先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徹底根治。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找到問題所在,然后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觀察到學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長時間的觀察下發現學困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總的來說就是自制力比較差,不由自主的走神。第二個問題就是知識方面的欠缺,學困生學習成績差,上課不注意聽老師講課、經常走神、聽課斷斷續續,從而造成知識不完整。一節課錯過一點,課下也不及時補上,下一節課又錯過一點,長久下來錯過的知識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補上,長此以往就成為了學困生。第三個問題就是學習方式不正確。一般情況程度好的學生都知道上課好好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有不懂的知識及時問及時解決,好學生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而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往往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造成學習成績差。第四個問題是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學生的教育和家庭環境也會有重要的影響,其受教育程度對學生的學習也會產生影響。第五個問題是教師方面的原因,教育方法不正確,不利于學生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尊重,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逐漸對學習喪失興趣。或是對學生只有批評缺乏表揚,沒有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氣,讓學生逐漸脫離班級隊伍。還有就是上課時課堂氛圍沉寂,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最后一個問題便是外界的影響。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電子產品越來越豐富,網絡游戲對學生非常有誘惑力,還有一些其他娛樂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不乏有一些學生沉迷于游戲,荒廢學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放松,不可沉迷于游戲,現在是該學習的時間,不應該用來荒廢。
二、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1.轉化學困生工作要從幫助他們行時基礎做起
學好語文,一時的興起是不夠的,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想要改變學困生,首先要在他們的基礎知識上著手。之所以成為學困生是因為落下的知識太多了,很多基礎知識都不懂,或者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才讓學生的學習越來越難。所以基礎知識的缺失是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拼音的學習階段就沒有學習好,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楚;還有一些在最初學習漢字時,筆劃不對也不及時更改,便覺得學習越來越難;再就是一些學生在課文理解方面能力很差,讀不懂課文。總而言之,基礎知識沒有學好,進而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困難重重。因此,學生基礎知識的補缺是改善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步驟。
教師首先需要深刻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如何,找到學生的知識缺口,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補上知識上的缺口。在給學生查漏補缺時,也要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自覺的去學習,這樣比老師強教給學生更有效果。補基礎知識是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短短的一段時間在成績上沒有很明顯的效果,學生會覺得沒有效果便不想再堅持下去,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度過這個時期,學生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然而中途放棄就會徹底失敗,所以在如此關鍵的時期,學生需要堅強的意志才可以度過,教師也要給學生足夠的鼓勵,幫助學生跨過這個困難走向成功。除此之外,在學生的生活上也要有所改變,在生活中、課余時間可以多看些書,比如,童話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看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還要教會學生要有耐心,畢竟學習是長久之事,沒有耐心是學不下去的。
2.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些學生學習成績差的直接原因就是學生對這門課程不喜歡甚至到達了討厭的程度。因為對這方面的沒有興趣,所以上課的狀態也會不積極,慢慢的什么也學不進去了。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想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就學要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興趣。比如,學習課文時,不要采取傳統的講課方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故事來進行表演,多找幾組學生來比賽,看看哪一組表演的好,這樣課堂氣氛也提起來了,學生在課堂上也會很高興,學生的對語文的興趣慢慢也有了。
三、轉變教師教育理念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還是依靠于老師。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愛學生,教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因為人的學習基本方式在于模仿,而任課老師就是學生進行模仿學習的第一個選擇。所以,作為教師需要在學生面前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耐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有耐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也要不斷的學習,讓學生知道老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學生受老師影響也熱愛學習。還要做到師生平等,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并且相信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被信任的感覺,這樣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然后就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能墨守成規,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順應學生成長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正確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引導并且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在課余時間也需要經常開展教研活動,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及時完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