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森
摘要: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能夠增強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教學步驟的簡化、教學內容的補充、和諧互動關系的構建等,幫助小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突破自我也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具體研究了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更好的組織教學工作提供幫助,達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的目的,促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分析;研究
引言: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要求孩子們按照要求完成規定的任務,不常給他們自主分析、獨立思考和綜合實踐的機會,就造成了教學質量越來越差,互動效果不盡人意的弊端現狀。在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進行語用型課堂的構建,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一邊挖掘學生們的智慧潛能,一邊體現出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價值,是教師們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的意義
語用型課堂就是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應用語言產生效果,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并且形成長久記憶的新型教學方式。語用型課堂的主要特征有:涉及了語言文字和符號的意義,強調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從不同的表達效果中分析它們的實用性,加強語言運用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1]。另外,應在特殊環境下尋找語言的規律性,鼓勵學生們“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口語表達水平、語言學習興趣后,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全面發展的道路走的一帆風順。
二、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品味文章語言,感受語用魅力
咬文嚼字是語言文字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師訓練學生語文欣賞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要想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就必須要對語言、文字的搭配組合規律,以及其中體現的語言技巧和文字魅力進行深入分析。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語用型課堂的過程中,應該從兩個層面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培養:其一,讓學生明確語言文字表達的含義。字斟句酌是經典文章的必備品質,教師在運用教材課文的過程中,應該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從字、詞、句的基礎分析中,讓學生領略其中的含義,在理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輔助工具,也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式進行理解,并在點滴的積累中,提高語言文字含義的理解。其二,讓學生體悟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情感是貫穿文章的靈魂,而語言文字也是情感表達的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相應的文章品讀,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兒歌的特點鼓勵學生朗讀,讓學生說一說“你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兒歌中為什么稱小動物為小畫家?”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更進一步與作者產生共鳴,并深刻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聽與說的結合,引導學生認知
教師可從“聽”與“說”入手,讓孩子們對語言的應用進行感受[2]。如《草原》就是一篇文筆優美、描寫細致的寫景文章。以此篇課文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師:大家在課文的時候,有想象出草原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嗎?你們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身旁的同學聽。聽完之后,你們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彼此想象地風景是一樣的嗎?通過兩個人彼此讀出課文,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大概說出自己心中草原的樣子,但對于其中的具體詞語可能還有不夠理解的地方。在這段課文之中,有一句這樣的描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教師此時就可以問學生,為什么這句話中要用“渲染”而不是“涂抹”,是“勾勒”而不是“描繪”。抓住了重點詞語的用法,學生們對于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就會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在講解完重點詞匯之后,教師也可以找一些草原風景圖片,讓學生對著圖片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感受。這樣一來,不但能夠鍛煉學生們聽說的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注重思考表達,運用語用技巧
在傳統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往往會把重點放在學生基礎知識的分析上,沒有關注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上面。所以使用語用型的課堂設計,就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結構,表達方式的理解,從而為他們的自主表達打下基礎。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部分的時候,作者就是利用不同季節的時間線,展示了小興安嶺的變化,從而體現出它的美麗。在進行引導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細節,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特點,重點的進行描述。這樣四個完全不同的美景,就會讓學生更加了解小興安嶺。而通過分析相關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就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表達規律,為學生以后的寫作活動打下基礎。
(四)讀寫有效結合,提高語運能力
語用型課堂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而寫作就是學生表達能力的集中體現[3]。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個薄弱環節,不僅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忽視寫作的訓練,學生由于日常積累有限在寫作中也頗為頭痛,如完成《小小的書櫥》閱讀教學之后,某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寫一篇讀后感,多數學生在寫作中情感表達蒼白,甚至胡編亂造,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效果。針對這些問題,在語用型課堂設計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讀寫結合。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一定的閱讀儲備中不僅能夠完成知識的積累,更能夠提高對情感捕捉的敏感性。例如在上述課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為學生推薦一些“書屋”“書桌”“圖書角”之類閱讀資料,并創設分享閱讀經驗的教學環節,這對于學生交流情感、增強表達的勇氣以及表達的流暢性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結束語
其實,語言文字的運用看似很簡單,但其中所涉及的內容卻是多種多樣。就如葉圣陶先生所言,語言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與積累,并且在生活中養成習慣,才能夠在運用的時候變化成自己的東西。綜上所述,我們只有抓住語文教學的本質“語言運用”,切切實實地創新語文教學的設計思路,才可以實現學生語言運用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浩.例談語用型課堂教學的切入點[J].小學語文教學,2018(08)114-115.
[2]趙朝美.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資源利用例談[J].教學月刊,2018(23)60-61.
[3]張瀾.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9(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