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下,要弘揚踐行沂蒙精神,通過群眾路線來增強高職院校黨群的干群關系,不斷更新其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因此,必須要認識到弘揚踐行沂蒙精神,在職業學院辦學中要深化沂蒙精神,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實現職業學院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弘揚;踐行;沂蒙精神
作為沂蒙人民千百年傳承的結晶,沂蒙精神是對沂蒙人民共有價值觀念的一種具體概括和表達,在沂蒙群眾生活實踐中產生、形成和發展,群眾基礎和精神感召力比較強大。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因此,新時代下職業學院要充分利用沂蒙文化資源,發揮其在職業學院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新時代深化弘揚踐行沂蒙精神的作用
(一)密切職業學院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要求
在新的歷史時期,山東的跨越式發展要大力弘揚沂蒙精神,以人為本,密切職業學院黨群干群關系,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促進山東“中國夢”的實現?,F在職業學院的黨群干群關系還比較健康和諧,某些地方、特殊時期、特定環境還存在疏遠、緊張和沖突的情況。這就使得在新時代下發展沂蒙精神很有必要,因為其堅持以人為本,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在新時期職業學院改革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要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將群眾路線全面貫徹落實下去,深化弘揚沂蒙精神。這樣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才更加緊密,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調動,職業學院教育工作才有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1]。
(二)彌補職業教育不足的要求
雖然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態勢良好,并取得了很多成就,人民群眾越來越滿意,但是我們的工作與中央要求、國家需要和人民期待相比還遠遠不足。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教育競爭力不強,開放程度低,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國際化的需要。我國國家發展的整體戰略要求職業學院教育也要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我國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各個方面的差距,因為現在的職業學院教育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優質公平教育的需求。很多職業學院教育追求“綜合化”和“規?;保沟棉k學理念與形勢需要不適應,而弘揚沂蒙精神、走群眾路線就可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有些職業學院具有行業、學科特色,但是其為了實現綜合化發展競相增設新的學科,出現了院校同質化的現象。而且很多專業供求比例出現嚴重失調,比如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國際貿易等,供大于求態勢明顯。對于基礎性行業和工種,其被劃成“一本線、二本線、三本線、高專高職線”四個分數段,所以職業學院的校生源質量比較差,數量也相對較少,這就使得其思想教育中必須要貼近人民群眾,以沂蒙精神作為其工作的精神動力。通過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來開創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新局面,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現代化。
二、新時代深化弘揚踐行沂蒙精神的對策
(一)加強學生骨干的思想引領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就是青年學生,其骨干代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所以必須要培養學生骨干力量和做好思想引領。在大學生骨干培養中,要不斷強化其紅色教育,融入沂蒙精神,提高廣大團員青年的學習和認知。實地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學生骨干教育中走入革命老區,在學生親身體會與感悟,比如可以在新四軍軍部舊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山東省政府舊址等革命遺跡和紀念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在實地對沂蒙紅嫂精神大型圖片展、走訪紅嫂進行參觀后,在實踐中對革命傳統教育進行親身感受,并強化其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內涵[2]。
(二)建立健全引導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對沂蒙精神也有重要的論述,使得沂蒙精神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更加清晰,所以必須要對沂蒙精神有關的史料進行挖掘整理,以沂蒙革命根據地斗爭史為基礎,進行紅色沂蒙系列叢書的編寫。研究時要把握其研究方向,進行沂蒙精神內涵的再思考、了解沂蒙精神對加強黨建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建設的實踐思考與經驗啟示等等。同時也要搭建研究平臺,將市縣黨校、社科聯和高校等聯合起來進行研究,發揮山東省沂蒙精神研究會、山東省沂蒙文化研究會等舉辦理論研討會的作用,提升其研究層次和水平。
(三)建立健全國民教育機制
教育中弘揚沂蒙精神占據著基礎性的地位,所以國民教育要擔負起弘揚沂蒙精神的職責,在國民教育中融入沂蒙精神,引導學生了解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弘揚沂蒙精神的一個重要陣地就是學校,所以制定教育目標、教學要求和方案要與各個教育階段、不同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相結合。比如,職業學院學生的沂蒙精神教育必須要納入教學的目標體系,這個衡量教育質量和效果的武科大標準之一。同時要把沂蒙精神納入教學的內容體系中也要融入沂蒙精神,包括教材、課堂等,將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出來。而且也要重視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等第二課堂,以重大活動或重大事件為契機、以先進人物和模范群體為典型進行沂蒙精神教育的開展。
(四)打造學生活動品牌
沂蒙精神集中體現了愛黨愛軍、開拓進取等精神,生動展示了民族性和時代性,反映了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黨群關系,超越地區、超越時代延續了中華民族優良品質[3]。因此,職業學院傳承沂蒙精神的長效途徑就是以沂蒙精神為核心開展紅色文化品牌教育活動,并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沂蒙精神,將沂蒙精神的豐富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推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立。
結語:
作為時代和實踐發展的產物,沂蒙精神的產生有其獨特的社會歷史環境和土壤。在新時代發展下,職業學院教育也開始融入沂蒙精神,并在不斷深化中踐行沂蒙精神,所以要永葆沂蒙精神的勃勃生機,必須要不斷發展創新沂蒙精神,堅持與時俱進,全面創新沂蒙精神,推動職業學院的思想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友.與時俱進沂蒙精神的理論品格[J].理論學習,2019(02):33-34.
[2]喬麗萍.論沂蒙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9(08):50.
[3]丁鳳云.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大推動力[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9(05):181-182.
作者簡介:胡東曉(1970.10)女,山東即墨人,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臨沂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