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摘要:對于我國貧困地區來講,貧困地區之所以會貧困是有其自身的實際因素的,因此應當積極的分析導致貧困地區貧困的因素,根據這些實際創新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實現農村經濟高速、高效、高質量的發展。本文通過對于我國貧困地區貧困因素的分析的角度出發,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對于新時代我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思路做出了一些探索實踐。
關鍵詞:新時代;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創新實踐
引言
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時期,農村經濟逐漸的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只有實現農村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才能夠實現社會整體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十分巨大的發展,但是相比于城市來說,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舊相形見絀。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經逐漸的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積極的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途徑,實現農民收入手段的拓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這不僅僅關乎到農村改革和貧困地區自身的發展,更是關乎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就應當從農村經濟的實際出發尋找原因,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
一、我國貧困地區貧困因素的分析
(一)農民基數大,農業產業結構單一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農民基數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從有關調查中可以看出,有80%以上的農民具有初中以下學歷,有5%左右的農民具有小學以下的學歷,這就導致貧困地區的人口素質較差,農民基礎差就導致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基本是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但是能夠利用的土地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由于農民自身素質的原因讓農民找不到其他收入來源,導致貧困地區越來越貧困。雖然現階段我國發展農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單一的農業結構已經不能夠滿足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發展,農作物生產過量的情況越來越多,玉米、小麥、大豆等農產品的價格逐漸的降低就是其中一個表現。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農民的收入就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二)農業資源少,經濟市場管理缺失
農業資源少是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得不到發展的另一因素。上文提到由于農民自身的素質限制讓農民難以在農村經濟中發掘多樣化的農業資源,并且由于貧困地區自身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因素導致即使貧困地區拓展自身的農業資源也難以形成產業鏈,更遑論提升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了。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但是農村經濟的市場管理一直是缺失的現狀,大量的農產品滯銷,農民無法將自身一年辛辛苦苦產出的農產品放置到市場上進行交易,這不僅僅讓農民的耕作積極性得到打擊,更是讓農民自身的勞動銷量得不到提升,抬高了貧困地區的生產成本之外還削弱了農民的收入。
二、新時代我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思路
(一)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創新農業產業資源
發展貧困地區的農村經濟首要的就是應當立足于貧困地區實際來進行農業產業資源的開發和發展。在我國,可以說貧困人口集中地地區往往是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民生事業發展相對不高的地區,因此在這類地區中的社會矛盾復雜繁多,并且一些社會事件的突發概率較大。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更應當立足于貧困地區的實際來創新發掘農業產業資源,讓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相結合,改變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比如,通過發掘貧困地區的自身的生態、文化、農業等特色優勢來進行農業產業的拓展,能夠利用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將其轉化為經濟優勢,并且借助國家政策的扶持來吸引人才和資金的投入,發展貧困地區自身的特色產業,實現貧困地區能夠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二)關注農村市場實際,創新金融結合農業
上文提到,經濟市場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缺位導致了農村經濟難以真正的實現騰飛,因此應當積極的關注到農村市場實際,創新金融結合農業的方式,設計結合貧困地區市場實際的金融模式來保證貧困地區農村經濟貿易的長久發展??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第一,建立貧困地區的金融扶持政策。從政府層面應當注重對于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的金融扶持政策,能夠通過發展農業經濟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確保本地區的貧困人口能夠快速有效的脫貧。第二,將農村經濟融入到地區產業化發展中。以往農村經濟在政府的規劃中占據不了很重要的地位,應當轉變這一現狀,將農村經濟融入到地區產業化發展中,確保農村經濟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并且利用城鎮化進程讓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相互融合協調,實現共同進步。第三,吸引外來金融融入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的發展僅僅依靠政府的扶持引導是不夠的,更應當吸引市場上的金融來為農村經濟注入全新的活力,可以將農村經濟的特色發展進行宣傳,讓外來金融融入到農村經濟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基于農民需求實際,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在貧困地區農民的實際需求可以說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增加自身的收入。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更應當注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來拓展農民的收入渠道。比如,完善通訊設施設備讓農民能夠在網絡上開設“網店”,拓展自身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同時也能夠讓農民收入得到提升;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能夠保證農產品的產出和銷售的高效性,注重農村經濟自身的品牌建設。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保證整個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全面的保障,并且讓農村經濟發展轉型順利進行。
(四)整合農業優勢資源,實現新的農村經營方式
優化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勢資源,創建新的標志性的農特產品品牌,實現“一鄉一品”。政府引導、服務動員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大潮中,適應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營方式,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真正實現“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新的農村“三變”經營方式。
三、結語
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經濟應當積極的抓住機遇,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從一個創新、開放的角度來看待農村經濟不僅僅可以實現農民收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效果,更是能夠讓貧困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北生.新時代我國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思路[J].農業經濟,2016
[2]儀曉芹.創新思路加快發展農村經濟[J].中國經貿,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