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小股東 權益保護 知情權 司法解散清算 股東利益
作者簡介:萬樾莉,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三級律師,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房地產、民商事領域。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55
孫某夫婦系南京某公司原始股東,被告孫某系法定代表人,職務為執行董事兼經理,其妻子董某系公司監事。
2014年5月,委托人葉某作為受讓方與作為轉讓方的南京某公司簽訂《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轉讓方轉給受讓方公司49%的股權對價60萬元。2014年6月,葉某將60萬元轉賬給董某。
2014年6月,經股東會決議,公司增資,葉某出資24.5萬元成為公司股東,增資后仍由孫某任法定代表人。
增資后,因股東間矛盾,葉某被迫于2014年11月離開公司。并委托律師索回其支付的60萬元款項損失。
筆者擔任其代理人,經周密研究,就該60萬元損失,確定兩種訴訟思路。其中對工商部門登記的增資款以外的部分,通過不當得利訴訟索回35.5萬元。對增資款24.5萬元,適用公司法進行追索。
本文結合上述成功代理案例,就巧用知情權和司法解散清算及損害股東責任糾紛的司法救濟組合拳,最終成功為委托人挽回全部出資損失的方法進行總結和分享。
第一步,通過知情權訴訟,以期了解公司賬目,確定后期訴訟方案。
第二步,知情權判決勝訴后,因控股股東拒不配合執行,通過執行程序固定了委托人知情權無法行使的證據。
第三步,提起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該案雖敗訴,但在判決文書中,固定了法院觀點,即委托人知情權無法行使的情況下,有權主張損害賠償,但因未經清算,無法確定損失。
第四步,提起司法解散訴訟。在該案中,股東一致同意解散。
第五步,提起司法強制清算訴訟。通過清算組要求控股股東提供公司賬目,但控股股東拒不配合。
第六步,再次提起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筆者將前五步訴訟程序取得文書均作為本案證據,經層層鋪墊,本案取得勝訴結果,可謂水到渠成。法院經全面審理,支持我方訴請,判令控股股東賠償我方當事人全部出資款及相應利息損失。
以上六步訴訟策略,步步為營,步步精采,限于篇幅,下文將就上述第六步的收官之訴訟進行詳述。
筆者代理原告葉某提出的觀點:
原告作為公司股東提起知情權訴訟后,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股東知情權請求,但因公司控股股東和法定代表人孫某在執行中拒不提供賬目,其所列不提供賬目的原因為:公司會計無法聯系。因公司拒不配合致原告不能行使股東知情權,該案現已執行終結。
原告在知情權判決無法執行后,隨即提起了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法院雖未支持原告的訴請,但確認了被告孫某作為控股股東,拒不配合原告行使知情權,應對原告承擔賠償責任,未支持的原因只是因公司未經清算,無法確定原告損失大小。
原告和被告在司法解散程序中,達成了解散公司的股東會決議,但因雙方矛盾較大,無法自行成立清算組,迫使原告無奈申請司法強制清算。
在原告提起的申請對公司強制清算一案中,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對公司的強制清算申請,并指定清算組對公司進行強制清算。然在強制清算程序中,被告作為控股股東仍拒不提交賬冊,致清算無法進行,法院裁定終結公司的清算程序,并明確股東可以向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公司的主體主張有關權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強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對于股東申請強制清算,因重要賬冊、文件不全無法強制清算的,股東可向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公司的主體主張?!豆痉ā返诙畻l第二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故被告應賠償原告的出資損失本息。
在委托人葉某第二次提起的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一案中,作為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被告方抗辯:
原告此前曾就與本案相同被告提起相同的訴訟請求,本案系當事人基于同一事實理由重復起訴,應裁定駁回起訴。
原告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向公司的投資系因被告濫用股東權利導致損失,原告作為公司股東有權查閱財務賬冊及憑證,也并未排除原告系財務賬冊的保管人,故被告不存在法律規定的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被告認為,原告的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股東申請強制清算,因重要賬冊、文件等不全無法強制清算的,股東可向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公司的主體主張。
本案并不屬于重復起訴。原告雖曾以損害股東利益為由提起過訴訟,但當時公司未經解散清算,尚在存續階段,對損害后果該案審理時亦無法確認,該案中,法院基于此未支持原告訴請,但并未否認原告在損失后果明確后享有向兩被告主張損害賠償的權利。現法院因重要賬冊、文件等不全無法清算已依法裁定終結公司的強制清算程序,原告基于不同的法律事實提出的同一訴訟請求并非重復起訴。
被告存在損害原告股東利益的行為。原告作為公司股東,依法享有知情權和收益權,即應當保障股東知曉公司經營及資產情況并在公司清算后對剩余財產享有分配權,被告的行為損害了原告的股東權利。理由主要有:第一,針對原告起訴被告股東知情權糾紛一案,判決后,公司未能履行生效判決提供相應財務資料供原告查閱復制,而兩被告作為公司持股100%的原始股東系夫妻關系,在公司設立后對公司享有必然的實際控制權,對賬冊、主要財產、重要文件理應知曉,但孫某以無法聯系代賬會計為由未能提供賬冊,對公司資產情況亦未向清算組進行明確。第二,在原告起訴的不當得利訴訟中,被告董某稱原告的出資款實際用于被告購買房屋,被告孫某卻稱增資款三股東均未向公司實際出資,其陳述與股東會決議及生效判決均已確認原告實際出資的情況下,被告對出資款的使用顯然不符合公司正常的財務管理規范,明顯侵犯了公司資產及原告的合法權益。
關于應當賠償的數額。公司的財務資料缺失,收支不清,致使公司的資產狀況和盈虧具體情況不明,原告無法舉證剩余財產分配權未能實現的損失。但公司存續期間應該保持注冊資本穩定,其實際財產應當維持公司實收資本的水平。加之被告在其他訴訟中陳述原告入股公司時公司資產價值一百余萬元,亦認可原告入股后公司有盈利且分紅?,F被告未能舉證公司的資產和盈虧情況,應賠償原告的出資損失及利息。
本案中委托人系公司小股東,其之所以能夠最終索回出資損失,有多種因素存在,如控股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拒不提供賬冊,損害了小股東的利益;違反股東忠實義務,將公司增資款用于個人購房;變相違反股東高管競業限制業務,擅自將案涉公司停業、并另以其家人開設的同類公司名義與客戶聯系等。
中小股東在利益受損失的情況下,需要以行使知情權為契機,為進一步維護權益作初步準備。如公司控股股東拒不配合其他股東行使知情權,知情權受損的其他股東有權主張賠償損失,但通常損失金額難以確定,進而訴請難以得到支持。而在司法解散中,公司控股股東仍拒不配合提供財務資料致無法全面清算,法院終結清算程序的。則在此后股東提起的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中,法院通??刹槊鲹p失大小,并進而判令控股股東賠償。
首先,關于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的原被告主體資格。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中,原告享有公司49%的股權,在知情權經過司法強制執行仍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在股東會決議解散公司后,進一步向法院申請強制清算。在法院裁定強制清算后,因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仍拒絕提交賬冊致清算不能,再次侵害了其作為股東獲得剩余財產分配的權利。故原告方以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被告,提起的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之訴中,原被告主體均是適格的。
其次,關于損失額的舉證責任分配。
司法實踐中,通??梢酝ㄟ^舉證責任倒置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即在控股股東控制公司的情況下,其未依法提交有關財產狀況說明和財務賬冊等,導致無法清算或者無法全面清算,其他股東起訴要求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公司的主體賠償出資損失的,如控股股東認為不應支持其他股東請求的,應由控股股東承擔不存在損失的舉證責任。
除非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公司的主體能夠充分證明公司已經資不抵債、沒有剩余財產進行分配或者不能返還出資,或者公司雖有剩余財產但數額較低、且低于權利人主張的數額,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支持其他股東要求返還出資的訴訟請求。
最后,在特殊情況下,中小股東亦可獲得超過股權出資額的賠償。
如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存在明顯規避法律、損害中小股東合法利益的行為,將公司主要資產處置獲利額遠超注冊資本額;且案件無法查明公司凈資產狀況的原因是實際控制人、股東拒不提供公司完整、有效的財務資料,導致無法清算的。在此情形下,可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之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和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故中小股東有初步證據證明實際控制人有上述行為的,雖無法舉證證明公司凈資產額,亦可能獲得超過股權相對應出資額的賠償。
因股東怠于履行清算義務,導致承擔賠償其他股東出資損失的不利后果后,能否再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司法強制清算?
筆者認為,在此情況下,如承擔賠償責任的股東沒有新的證據和事實理由的,再行申請清算亦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難以獲得法院支持。
本案糾紛中,控股股東孫某在被判擔責后,主動申請對公司進行清算,委托人葉某認為其目的系為拖延履行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的判決,委托筆者應訴。筆者代理委托人葉某進行積極抗辯,以股東孫某的請求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為由,不同意再次清算。最終法院采信了筆者的全部代理意見,駁回了股東孫某的強制清算的申請。法院認為,股東孫某作為清算義務人,當出現法定事由時,怠于履行清算義務,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應由其自行承擔,故對孫某提出對公司進行強制清算的申請,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綜上,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切勿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否則將會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參考文獻:
[1]吳瑞驥.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
[2]劉敏.公司解散清算制度[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王松柏.淺談公司股東的訴訟權利[J].中國商業,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