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育體制處于不斷革新的狀態。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聲樂人才培養的需求,因而構建全新的聲樂教學模式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的聲樂教學不僅面臨著挑戰,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因此,文章對“互聯網+”模式下聲樂教學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旨在推動聲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聲樂教學;發展狀況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于各行各業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在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模式被引入教學中,各種網絡授課平臺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模式被引入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這不僅豐富了聲樂學習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聲樂學習平臺[2]。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該模式具有較大的優勢,然而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聲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需在新教學模式下尋求一個平衡點,以便更好地推動聲樂教學的發展。
一、“互聯網+ ”模式的含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一種經濟發展形態,教育已然不能置身事外,“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由此誕生。在“互聯網+”模式之下,教學內容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不論是教師的“教”,抑或是學生的“學”,都要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各種學習資源在網絡平臺上實現了高度的共享。可以說,“互聯網+”模式已經深入教學實踐,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互聯網+”模式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的教學趨勢。
二、“互聯網+”模式下聲樂教學的優勢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互聯網+”模式下,多種授課平臺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聲樂知識的途徑[3]。首先,教學資源的開放性與零門檻。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之下,慕課、QQ等新教育途徑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的壟斷地位,還推動了高校聲樂教學的轉變與創新。在該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聲樂學習資源,不再單純地局限于課堂教學,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網絡課程的突出性與針對性。在“互聯網+”模式之下,網絡課程逐漸走進學生的視野。網絡課程具有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特點,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在網絡上查詢學習資源,這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有助于增強教學的靈活性
從高校聲樂教學的角度來看,聲樂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每個聲樂學習者在嗓音條件、聲音特點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課堂上面對全體學生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4]。而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依據自身的學習條件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還可以通過慕課、微信等網絡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聲樂的靈活性。
(三)有助于拓展資源獲取途徑
在如今“互聯網+”時代之下,網絡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獲取聲樂資源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學生積累聲樂曲目提供了保障。首先,借助網絡獲取新的聲樂曲目。在“互聯網+”模式之下的聲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方式發生了轉變,這主要體現在網絡學習上。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聲樂學習資源,這為學生的聲樂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高校日常的聲樂教學中,對于教材中沒有涉及的聲樂曲目,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搜索,及時學習新的曲目,更新自己的聲樂曲目量[5]。其次,借助網絡獲取稀有曲目。從高校聲樂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學習的曲目資源大多來自聲樂教材,學習的曲目比較有限。而利用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獲取當下的新作品,還可以獲取古今中外的經典曲目。這就避免了教材教學存在的局限性,為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提供了便利。
(四)有助于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
從高校傳統的聲樂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很多優秀的聲樂學習資源被知名院校壟斷,聲樂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現象。而在“互聯網+”背景之下,這種教育資源壟斷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實現了聲樂教學資源的共享,推動了教育的公平發展。尤其是在聲樂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模式,更可以縮小教育上的這種“知溝”,而零門檻的學習條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優秀的學習資源,不同學生群體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這些對于提升高校學生的聲樂水平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互聯網+”模式下聲樂教學的發展途徑
(一)應用慕課組織教學
最近這些年,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為聲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尤其是慕課的出現,這種全新的線上教學模式掀起了聲樂教學的變革。在目前的聲樂教學中,慕課儼然成為線上教育的最前沿,更是一種網絡化的知識載體,“戴你唱歌”聲樂慕課作為一種網絡課程,在國內聲樂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戴你唱歌”聲樂慕課的每節課時常在15~25分鐘,主要是音樂人演唱一首經典的作品,再由聲樂界的知名大師對歌曲的演奏技巧、情感處理等方面進行指導。在聲樂課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慕課課程,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指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知識,掌握聲樂演唱技巧與情感處理技巧。
(二)發揮名師效應教學
從目前的聲樂教學情況來看,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慕課、微信等全新教學模式的出現,不僅突破了聲樂教學的局限性,更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接觸聲樂資源的途徑。因此,高校的聲樂教學需要合理借助網絡平臺,發揮名師效應,以此來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戴你唱歌”聲樂慕課就突出了名師效應這個優勢,借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的權威性與可信度,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與關注,同時也為廣大聲樂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聲樂學習環境。因此,在高校聲樂實際教學中,需要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引入聲樂專家,通過名師效應與全新教學模式的結合,推動高校聲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借助網絡整合資源
在如今這個“互聯網+” 背景之下,聲樂教育的途徑越來越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聲樂教育的變革。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聲樂教育中發揮的不僅僅是積極作用,還存在一定的消極作用。由于網絡上的聲樂資源處于無序化管理的狀態,這就造成網絡聲樂資源質量參差不齊。盡管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聲樂資源,為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提供了便利,然而網絡資源管理的無序狀態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有效性。因此,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建立起完整的網絡聲樂學習系統,對聲樂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取高質量的聲樂學習資源。
(四)提升聲樂錄音音效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音樂的產業化特點越來越明顯,錄音制品在現階段已經成為了音樂傳播領域的主導。一是各種音樂播放軟件的盛行,音樂制品的商業性越來越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消費品。二是音樂的錄制作為一個復雜性的工程,其不僅承載了聲音的記憶,還凸顯了聲音的價值。因此,高校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掌握調音技術、均衡器技術,優化聲樂錄音音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技術普及的基礎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教育方面也應用了互聯網技術,借助網絡遠程交流、信息共享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存在的缺陷。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方面,教師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建立健全聲樂教學機制,并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明白聲樂教育意義的同時,培養出更多的聲樂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朝碧.“互聯網+”時代聲樂器樂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探索[J].當代音樂,2020(8):40-42.
[2]周敏.互聯網及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聲樂教學創新設計[J].藝術評鑒,2020(12):133-136.
[3]高鳴.互聯網及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聲樂教學創新設計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32):196,198.
[4]吳沁柯.互聯網時代下的聲樂表演混合式教學探究:評《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9(9):146.
[5]呂軍成.互聯網及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聲樂教學改革創新設計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9):119-120.
作者簡介:
王志麗,邵陽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