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雯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深入實施,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新的教育目標和方向。目前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將更有利于學生價值體系、藝術審美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和提高,這也成為音樂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不少高校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已將與傳統音樂的有效融合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同時,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文章就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積極意義以及傳統音樂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高校聲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音樂核心素養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發展,高校應對在聲樂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予以重視,通過教學實踐,對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創新,有效提升高校聲樂教學水平,進一步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聲樂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使我國重要的文化得以不斷延續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不僅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現了極具特色和差異性的風俗習慣、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地域風情等。同時,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也是世界音樂體系中重要的構成部分,通過與現場聲樂教學有效融合,能夠對以往的教學內容予以補充和延伸[1]。
由于傳統音樂文化內涵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完全可以與現行的聲樂教學進行有效融合,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對自身知識體系及價值體系的全面構建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傳統音樂文化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缺乏重視
在高校音樂教育體系中,對于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不少高校的音樂教育體系對傳統音樂教學內容雖有一定的涉及,但大多是選修課程。由于學生較難接觸到多樣化的傳統音樂,高校音樂教育體系無法起到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西方音樂文化沖擊
西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西方音樂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涌現了大量的優秀音樂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經典優秀作品,并在世界范圍得到廣泛流傳,獲得了極高的贊譽。這些音樂作品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不少學校的聲樂教學也主要以西方音樂為主,從而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和制約。
三、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積極意義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淀和積累不斷形成的,具有獨特傳統文化氣質。傳統音樂文化不僅包括多樣的傳統樂器,如二胡、笙、笛子、古琴等,還有著不同類型的音樂形式,如古代聲樂,包括昆曲、南音等經典類型。另外,作為多民族的國家,我國的傳統文化還包括不同民族的特色音樂,如客家山歌、侗族大歌、裕固族民歌、傈僳族民歌等[2]。為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通過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有效融入,能夠使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進一步得到提高,同時更有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二)提高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以及發展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化訓練,通過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融入,使聲樂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借助傳統音樂的文化底蘊,使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得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審美情操、表演經驗等不斷增強,從而有效促進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音樂教學也不斷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同時也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目前在不少高校音樂教育中,一些音樂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引入和融合缺乏重視,墨守成規,對自身的聲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缺乏改進和創新,導致傳統音樂文化難以有效融入聲樂課堂教學,學生對音樂的多元性缺乏深入認知和理解,影響和阻礙了高校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四、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音樂教師的傳統音樂文化素養
高校應對音樂教師的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的優化和提高加強重視。目前不少高校缺乏專門針對音樂教師的傳統民族音樂教育培訓,使教師在傳統音樂文化素養方面呈現出明顯不足。在聲樂教學中,為了使傳統音樂文化能夠有效融入,需要對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使聲樂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的傳統音樂文化學習興趣得以激發,這樣也有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滲透和傳承[4]。
(二)適當增加傳統音樂教學比重
目前不少高校所采用的音樂專業教材中,所包括和涉及的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通常只占20%左右,并且約有15%的內容為選修類,這就造成學生的傳統音樂文化學習難以有效深入,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需要在教材編寫時對傳統音樂文化所占比重進行適當增加,應達到40%左右,其中選修比例可達到30%左右,從而為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音樂教師應針對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設計獨立的教學要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使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成效有效提升。
(三)注重情感體驗的有效融入
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對表演者的情感表達更加注重,表演者在進行民族、民間音樂表演過程中,需要將自身情感充分融入,使聽眾在欣賞過程中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音樂文化也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情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對情感融入加強重視,利用具有鮮明民族情感色彩的歌曲,引導學生對歌詞等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刻理解。
(四)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方法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在注重情感融入的同時,還應對聲樂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有效提升聲樂教學水平。音樂教師應結合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內容,對各類教學法進行靈活運用,如合奏指導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實踐表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使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游戲性增強,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
(五)不斷完善教學設備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置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教學設備,在確保音樂教學設備相對完善的情況下,聲樂教學才能得以順利開展,同時才能使高校聲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5]。因此,相關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領導應對教學資金投入加強重視,教師也應積極組織學生深入民間,對當地民族音樂文化進行采風學習,并對各種傳統民族樂器進行購置,促進學生的聲樂練習和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從而使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五、結語
作為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瑰寶,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的弘揚和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豐富聲樂課堂教學素材,使聲樂教學課堂的拓展性、全面性得以保障,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對綜合型、高素質音樂人才的需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使學生感性體驗和感知能力不斷增強,使聲樂教學更有活力,有效提高現代聲樂課程教學質量,不斷強化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常艷妮.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分析[J].音樂時空,2018(24):113-115.
[2]劉佳.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海,2019(4):84-86.
[3]魏紫艷.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
[4]范雪琴.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策略淺析[J].藝術家,2018(10):123.
[5]陳光芬.論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策略[J].北方音樂,2018(9):171.
作者單位:
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