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靜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全球各個領域的高度快速融合,國際性人才的概念漸漸深入人心,我國對有著良好英語口語交際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如何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與成效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當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教師放在了引導者與指導者的位置上,使得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和需求。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和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平日授課過程中的觀察、總結,發現學生英語口語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目前來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基礎較薄弱。究其原因,與國內英語教育體系構建受傳統英語教學觀念的影響有關,即重讀寫、輕聽說。長久以來,以語法為中心的英語教學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并未建立起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加之缺乏口語能力測評標準與體系,很難激發他們的口語學習興趣,造成英語口語水平難以提高。
“怕犯錯”是學生產生的錯誤學習觀念,是其在口語學習中畏難情緒的集中體現。這種觀念的形成既有學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又有一味強調語法教學所帶來的惡性“連鎖效應”。受這一觀念的影響,學生每當要開口說英語時,就會擔心自己發音不準確、時態錯誤等,于是不敢也不愿意開口,何談提高口語能力。
學習自主性是語言學習的先決條件(Wenden 1998)。然而,通過觀察發現,在口語學習方面,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究其原因,長久以來的應試模式讓學生形成了一種“只有要考試的,才要去拼”的功利性學習思維。縱觀各種英語等級考試,無論是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是針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過級考試,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英語教育及能力培養的新要求,引起學生對口語技能鍛煉的重視,都陸續增設了英語口試部分,但因其作為自愿參考項目,“應試思維”的學生抱有能不考則免的心態,缺乏積極性和內在動力,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大部分高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是每周2學時,主要用于講解課文和語法知識,留給學生練習口語的時間十分有限。另外,在口語類課程以外的其他英語相關課程中,根據課程要求的不同,留給學生鍛煉口語能力的時間也不足。沒有足夠的口語實踐機會,學生的口語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基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思考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整體教學成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現行大學英語口語課程設置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學生口語學習問題的形成和固化。因此,要想改善、提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整體質量,就要從教學框架進行優化和科學設計。針對框架的改革,第一,應適當增加口語類課程在整體課程設置中的比例,增加其課時數。雖然總說口語很重要,但在實際的教學框架設計上并未體現出對其的重視。因此,要先從課程體系設置上肯定口語的重要性,適當增加其在整體培養方案中的比重,增加其標準授課時數,這樣既可以留給教師足夠的時間將口語教學做扎實,又可以為學生進行充分的口語鍛煉創造條件。第二,建構分級教學體系。由于學生的口語能力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對其統一教學是不科學的,而分級教學正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的教學質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應積極探索大學英語口語分層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教師過分強調語法,將重心放在學生表達的語法正誤方面,很容易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和開口說英語的意愿。學生只有在積極情感背景下形成足夠強的交際意愿,才有可能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提高語言能力(吳莊、文衛平 2009)。因此,教師應采用更為親和化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調整心態,引導他們開口說英語。口語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是讓學生能積極交流。這就要求教師轉變重語法講解的授課模式,并允許學生在課堂英語交流中犯錯誤。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應打斷其發言、急于糾正,而要讓他們完成自己的話語表達,并給予其肯定;當學生因反應不過來出現“冷場”時,教師要適時與他們進行互動,引導他們用其他詞匯代替,幫助其完成表達。在學生表達完成后,教師可以對他們口語表達中出現的代表性、典型性問題或重要語法錯誤進行總結,加深他們的印象。另外,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能使其大膽開口練習口語的環境,逐步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
任務式、項目化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知識“變現”能力。因此,教師應加大“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開發力度,提供練習的平臺,幫助學生實現足量的口語輸出。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名偵探”游戲,編輯完整的“偵探破案”故事,并將信息拆解,讓學生以英語口頭交流的形式尋找、搜集信息以還原故事脈絡,最終推理出故事中的罪犯并對該推理進行闡釋。從以往的實施情況來看,這種類型的口語任務在活躍課堂氛圍方面較有成效,還能激發學生參與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同時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商品推銷模擬賽”活動,讓他們以小組形式針對選定產品或自己小組手工制作的參賽作品制訂推銷文案,進行展示解說與推銷,并以投票的形式選出優勝組,這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與創新能力。
另外,獨立的項目化課程開發也是一個有效途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中外教師聯合性口語實踐項目課程開發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中外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合作能帶來互補、促進效應。中國英語教師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特點有深入的認識,同時熟悉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內容與異同,在合作教學中可以起到“橋梁”“疏通”的作用;外籍英語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能提供一個直觀的跨文化交際現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對口語的畏懼心理,加之外籍英語教師口語地道且流暢,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得更為真實全面,總體注重以“聽說”促“讀寫”,將重點放在meaning(意義)上,而不是一味追求form(形式)(李建英2015)。這既能給予學生適當良性刺激,進一步消除對口語學習的心理障礙,又能提供一個真實的英語交流場所,讓他們鍛煉英語口語能力。
隨著社會對復合型英語人才的需求的增強,英語口語變得越發重要,也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教師既要重視對學情的把握,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又要為他們創設口語交流的平臺和機會,鍛煉和培養他們的口語能力,進而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