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軍
摘要:文章通過對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的調查了解,以及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分析,提出了如何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問題;對策建議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整個鄉村振興的大局。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如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地探討新路徑。從滑縣的實際情況來看,多為集體經濟空殼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做好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長效機制,更可以破解貧困村組織能力建設的內生型財力保障問題,還可以在發展過程中培育貧困農民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為農民脫貧后建設美麗鄉村奠定政治、經濟、文化基礎。
一、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嚴重制約著滑縣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只有認真分析目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突破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才能促使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集體經濟薄弱村量大面廣
全縣1019個行政村中僅有382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只有75個村,沒有經營性收入的村占很大比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村組織運轉基本靠“補”,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靠“要”,公益事業基本靠“捐”,自我發展能力很差。
(二)村級集體經濟債務較多
目前,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收支不平衡,支出大于收入,有的村甚至很嚴重。出現收不抵支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又有人為的原因。所以滑縣出現村級集體經濟負債的原因很復雜,經營管理不善、國家政策變動都會造成村級集體經濟出現虧損或倒閉,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的負債。
(三)村“兩委”班子人才匱乏,經濟發展能力不強
從目前滑縣農村“兩委”干部的現狀來看,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意識不強,缺乏干經濟工作的經驗,綜合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有頭腦、有思路、懂經濟能夠帶領本村群眾共同致富的帶頭人更是匱乏。同時,很多村“兩委”干部缺乏發展意識和創新的精神,缺乏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氣,不同程度“等、靠、要”思想都存在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而對于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村,村“兩委”干部更難有序開展工作,一屆一茬的干部沒有思路,畏懼艱難,能力不強,都制約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另外,為了保持村里的穩定,有的村支部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年齡偏大,思想保守,缺乏創業發展經濟的信心和勇氣。
(四)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
滑縣大多數村級集體歷史積累底子薄,收入來源渠道單一,不是依靠集體土地或林場出租,就是財政補貼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也大多市場競爭力不強、發展層次低,更沒有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之路。
(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融資難度大
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大多數村集體資產底數不清,可以盤活的固定資產很少,村集體負債較多,缺少資產和信用抵押,再加上銀行等金融部門在村級集體涉農貨款時,手續復雜,要求條件高,有的村集體想上項目確因貸不出來款融資困難而停止,可以說目前村級集體發展經濟舉步艱難。
(六)村級集體資產產權不清,管理體制不順、不規范
清產核資制度實施以前,滑縣多數村莊沒有進行確權登記,集體資產底數不清,產權不明,很多集體資產流失。又因為歷史原因,村集體資產構成復雜,時間較長,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更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財務公開不夠透明。還有大多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主要是村主要領導或村“兩委”成員,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極個別村得益于城區地緣經濟優勢,依靠國家征用土地形成了較大集體資產,因為沒有及時進行量化固化,名義上村民“人人有份”,實際上被個別或少數人掌握,甚至出現決策失誤,造成村級集體資產流失、被挪用,違規現象時有發生。
二、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一)轉變觀念,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事關全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中央有要求,農村有需求,農民有呼聲,必須引起各級的高度重視,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到底;二要明確目標。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明確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之路,并以此為目標,精心制定新時代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任務,選準發展路子。認真分析每個村的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探索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
一要加強“兩委”班子建設,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保證。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領頭人,配強村“兩委”干部。二要加強培訓教育。對村“兩委”最基層干部經常進行有關政策法規和市場經濟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提高村“兩委”干部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帶頭致富能力和提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能力,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業務精湛的工作隊伍。適時組織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開拓發展經濟思路,增強致富帶富本領;三要加強考核和監督激勵。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成效和能力作為考核的硬指標,完善獎勵政策,落實獎懲責任。激勵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上來。要探索建立村級集體資產積累增加與村“兩委”干部報酬有機掛鉤的浮動增長機制,村級資產積累貢獻大,村“兩委”干部的待遇就得提高,激發“兩委”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拓寬發展思路,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途徑
一要從整合提升村域資源中增值收益。大量的農地分散在農戶手中,傳統經營,閑散低效。在明確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前提下,在農民自愿的原則下,在村級可大膽探索“只認面積不認位置”農地流轉政策,由村經濟合作社行使“土地銀行”職能,收儲連片農地,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參股招商引進現代農業企業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實現溢價收益。同時,要重視村內坑塘、閑散宅基地這個被遺忘的重要資源,明晰產權,整合開發利用。二要依托項目增收。積極招引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顯著、環境效益好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瞄準加工環節,新上項目或改擴建,重點考慮糧食初加工、花生初加工、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飼料加工、蔬菜加工等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項目,盡快形成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要合作發展增收。支持和引導村集體以土地資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穩妥參與產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多元化發展,實現資產管理向資本運營的轉變,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
(四)堅持分類指導、注重結合促進發展
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應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科學分類,按照分類情況,因情施策。一要對有明顯優勢,有成熟產業,經濟實力比較強的村,要加強規范管理,提高發展水平,提升發展質量,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并積極開展創建經濟強村活動;二要對有一定發展潛力,但發展相對滯后的村重點要合理引導,政策激勵,加強“領頭雁”的培養,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三要對無資源、無能力、無辦法的村要實施政策幫扶、項目傾斜。同時,要注重做好結合文章,堅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基層黨建、現代農業等中心工作有機結合,在項目安排、資金扶持、綜合調度等方面統籌考慮,多管齊下、攻難克堅、持之以恒,扎實推進滑縣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五)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和力量投資農村公益事業
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引導鼓勵村民、企業家、社會團體、企業單位等所有熱心農村公益事業的人士,捐款捐物多種方式投資興辦鄉村公益事業,加入到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來。
(作者單位:滑縣農業農村局滑縣農技推廣區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