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芝
(安徽省臨泉第一中學 236400)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如果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上講解理論,講解習題,會使得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且高中數學相較于初中數學來說難度上升了一個大層次,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畏難情緒.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任何一個數學規律、概念、公式等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鉆研和思考的結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加入數學史,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讓學生知道數學并不僅僅是單調的數字、公式,而是數學家們創造力的具體體現.數學思維、數學精神都是數學文化的精髓,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領悟數學理論知識的內涵,更好地凸顯數學文化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數學公式、規律、概念都比較抽象化,如果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追求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會容易感到數學學習十分枯燥乏味,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增強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如向學生講解公式的創造過程、創造背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和科學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人類發展進步的產物,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關系,有效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教師通過數學文化滲透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同時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家們的創造力和嚴謹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過渡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在逐漸完善.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要求的提升,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著“素質教育”轉變.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人文價值和科學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理性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文化素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教師是數學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是要結合數學文化和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和掌握數學文化,才能更好地為學生進行講解.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多媒體教學資源中蘊含的數學文化.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華羅庚、祖沖之等數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的小故事和光輝事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邏輯思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并適當引入數學文化,如讓學生對“守株待兔”、“龜兔賽跑”、“水中撈月”等成語和寓言故事結合隨機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進行分組,并為小組布置查找和講解數學文化的任務,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學習數學文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沒有哪一門學科是可以獨立在外的,數學與其他學科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教師可以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串聯,適當滲透數學文化,在講解幾何知識時可以利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詩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或是讓學生圍繞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概念、公式是學生學習好數學的基礎,如果僅僅是死記硬背,學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其內涵.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引導學生了解概念、公式、規律的產生背景,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提高數學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樂于去吸收和研究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數學文化了解數學家們堅持不懈、潛心鉆研的優良品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