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語文學科活動的研學旅行,需要創新課程實施方式,通過開展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當學生用眼睛發現世界,用行動探索世界,用心靈體悟世界,用行動美化世界的時候,真善美的種子才能在他們心靈中生長,教育為學生美好人生奠基的理想才能真正實現。
【關鍵詞】研學;小學語文;社會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7-0018-02
【作者簡介】陳向紅,江蘇省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江蘇江陰,214400)教師,高級教師,江陰市優秀輔導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創新課程實施方式,利用研學實踐活動,讓語文教學與社會天地相接壤,達到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目標。
一、活動設計:立足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讓語文學習走向社會生活
統編版二年級小學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圍繞“關愛”主題編排了《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馬》三篇課文,相應地,語文園地也安排了一組以“關愛”為主題的諺語積累和一首兒童詩《一株紫丁香》,這些內容強調了家人之間的關愛、人與他人之間的關愛,以及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旨在培養學生關愛他人、懂得珍惜與感恩的品質。“蒲公英使者在行動”主題研學活動就是以統編版教材內容為出發點,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依托,溝通課堂內外,把生活中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語文課程相結合,帶語文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見表1)。研學活動的具體目標如下:一是強化學生在志愿者活動中運用表達、朗誦、演講、口語交際、寫話等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二是通過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掌握簡單的社會實踐技能,提高團隊合作、探究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三是宣傳志愿服務理念,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體悟關愛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實施: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
1.蒲公英使者進社區:關愛老人,學會感恩。
在過去的歲月里,老人們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奉獻了青春,艱苦樸素、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是他們傳遞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對老人懷有愛和尊重(見表2)。
表2 “蒲公英使者進社區”內容呈現表
2.蒲公英使者走向社會:服務他人,收獲成長。
不少的獨生子女平時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懂得勞動的艱辛和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本活動旨在讓學生走向社會,服務他人,通過親身體驗,真正收獲成長(見表3)。
表3 “蒲公英使者走向社會”內容呈現表
3.蒲公英使者展示才能:演講比賽,情感升華。
為了讓學生在研學活動中進一步升華情感,深刻認識活動的意義,促進家校共育機制的完善,實現語文學科素養與研學育人的有機結合,我們設計開展了“蒲公英使者展示才能:演講比賽,情感升華”的主題活動(見表4)。
學生們說:“蒲公英志愿者大概就是希望我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把志愿者精神傳播到需要的地方,把愛心播撒在需要的地方。我會更加努力,讓自己的志愿者精神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飛得更遠。”
“蒲公英使者在行動”主題研學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用眼睛發現世界,用行動探索世界、用心靈體悟世界,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了服務別人、快樂自己的精神內涵,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學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需要我們創造條件,打開他們成長的空間,讓他們放飛心靈,在社會生活中成長。語文教學的本質在育人,學生成長的真正發生必須由學生自主體驗,學校應充分挖掘社會生活中的課程資源、學習資源,實現課堂與生活的融合,使語文教育根植于社會實踐的土壤,煥發更絢麗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