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徐元善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現有的養老模式普遍存在服務范圍窄、精準度低、程序繁瑣等問題。本文將“互聯網+”引入到互助養老中去,通過政府、社會、老人三方的協同合作,搭建全新的互助養老平臺,整合全社會的養老資源,對原有互助養老模式中存在的行為加以規范,充分調動了老人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緩解了農村互助養老的壓力。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養老;養老服務;互助養老
引言
老齡化現象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出現。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家庭養老的模式,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上的慰藉,于是互助養老模式應運而生,互助養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傳統家庭養老的負擔,但也同樣存在效率不高、連續性不強、服務過于形式化等問題。基于這種情況,基于“互聯網+”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構建,可以更好的提高互助養老模式的運轉效率,運用科技的手段減輕傳統養老模式的負擔[1]。
1、農村互助養老面臨的問題
1.1 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過于形式化
農村互助養老的服務形式往往只是老人之間簡單的互幫互助,且受到場地、養老服務設施的限制,大多數都只是在村里劃出一份空地作為簡易的養老場所、老年活動中心,這就直接導致了所能提供的養老服務只能是單一的、沒有安全保障的。甚至受到商業化的影響,有的養老場所時不時還會被商業活動所占用,無法真正從實處為老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1.2 貧富差距導致互助養老發展不均衡
當前互助養老模式的推行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互助養老受限于所實行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所帶來的互助養老推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所追求或者給定的養老服務目標,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就無法實現。經濟相對發展良好一些的鄉鎮各方面的養老資源都較為豐富,也更加容易受到來自不同主體的幫助,互助養老服務工作較容易開展,但在偏遠的、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交通各方面都受限,養老條件也與其他地區存在明顯差距,不利于互助養老模式的推行。
1.3 農村地區互助養老院的醫療服務水平較低
在農村互助養老推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老人身體狀況下降,患病老人數量增多的現象,這從側面反映了在互助養老過程中,老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加上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照護,直接造成老人對醫療服務的依賴性。但是由于資金的限制,農村的互助養老的醫療服務設施相對簡單,無法為老人提供完備、系統的醫療體系,當老人出現較為嚴重或突發疾病時,無法為老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將老人送往大醫院,將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所以互助養老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很難真正滿足老人的需求[2]。
1.4 農村地區互助養老資源有限,無法滿足老人個性化需求
我國當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在互助養老方面投資的經費尚不充足,加之社會資源的整合度不高,社會對互助養老事業缺乏一定的關注,導致互助養老的資源嚴重匱乏,一些互助養老組織明確規定,加入互助養老的老人均需具有一定自理能力,這使得互助的范圍變得狹窄,那些由于家庭功能弱化而難以得到照料的高齡老人則被排除在外,由于在互助養老模式運作的過程中,不同類型的老人所需要的養老服務是不同的,所以互助養老服務的提供也就相應被要求具有一定的精準性,只有精確滿足到不同老人群體的服務才是有效的、高質量的,但介于現實情況中互助養老組織的種種不合理的規定,互助內容也大多停留在情感慰藉方面,對于那一部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的需求與互助養老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就會有所偏離,無法滿足老人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2、引入“互聯網+”智慧互助養老的優勢
2.1 能夠對養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不同鄉鎮之間信息交流缺乏導致了農村互助養老資源分散,各種養老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共享與整合。鑒于此種情況,互聯網自身具有極強的共享性,加上大數據的支撐,各個互助養老院之間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極大的加強了養老資源在不同養老院之間的流動[3]。例如:老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自己的詳細信息登記到個人信息賬戶中,不同養老院可以通過“云數據”平臺,在線實時查看每位老人的信息。互聯網還可以對互助養老服務中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資源進行主動篩選和識別,可以主動屏蔽掉一些會對老人產生誤導作用的信息,為老人提供一個潔凈的信息環境。
2.2 極大程度上提高養老服務效率與質量
老年人多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圈子,使得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相對比較單一,信息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他們手里,互聯網作為橋梁則能夠很好的提高信息傳遞的時效性,讓信息能夠更好的在老人與其他主體之間傳遞。老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能夠接觸到一些較為新穎的信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寬老人的視野。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會將全國各地的互助養老院暴露出的問題予以公開透明,可以有效的對自身的養老工作進行預防和監督,也能夠讓社會大眾更好的了解互助養老開展工作的流程。
2.3 有效規避養老風險,降低養老成本
互聯網自身具有高效、方便快捷的特點,智慧互助養老新模式將以老人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形成多方協同合作下的互助養老平臺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節約養老的成本。“互聯網+”互助養老的新模式為老人提供了全新的養老服務平臺,省去了原本需要找人照顧老人的費用,也使得家人能夠騰出時間去更好的投入工作。互聯網+將所有信息公開透明,能夠很好的避免一些養老的風險。
3、“三方協同”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構建
3.1 模式構建的原則
3.1.1 互利共贏原則
根據社會交換理論的相關內容,人之所以能夠合作就是因為存在利益的交換,該理論也同樣適用于互助養老模式。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構建就是為了提高老人參與到養老活動中來的積極性,將更多的老年人放到同一片屋檐下,通過自助、互助的基本方式,去獲得其老年生活所需的情感慰藉。智慧互助養老平臺的構建,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有效養老服務的供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老人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4]。
3.1.2 連續性原則
由于我國老年人基數過大,倘若只依靠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是不長久的,在這種情況下資源整合顯得尤為重要,應積極調動、聯合各方力量,積極開發一切可利用資源進行智慧互助養老模式的構建。在平臺搭建的過程中,要鼓勵、號召各方力量的參與、加入,為智慧互助養老模式提供源源不斷的、持續性的全方位支持。
3.1.3 信息透明原則
智慧互助養老平臺是建立在大數據平臺上的,關于平臺、養老服務、養老活動的具體內容都會通過網絡予以公示,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監督,同時這也是一個窗口,政府也可以通過定期查看公開的養老信息去把握養老活動的走向,以便實時調整相關的政策。同時這種信息公開透明的方式也能夠讓老人增強對平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平臺的長期發展[5]。
3.2 模式的構建
如圖1-1所示,“互聯網+”智慧互助養老新模式主要劃分為三個主體,政府、老人、社會力量。在運行的過程中,該平臺自身將以手機APP的方式實現互聯、互通。政府為老人提供法律保護和相應的法律援助,保證養老工作的平穩進行;政府為參與到互助養老工作中的社會力量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社會將集思廣益,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老人將自身的養老需求反饋給社會力量,為社會力量的行動提供方向,社會力量也會積極的去了解老人的真實需求,并將這些需求匯集成建議提交政府,他們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如圖1-1所示。
4、“三方協同”智慧互助養老模式實施的建議
4.1 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
“三方協同”的智慧互助養老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互助養老模式,它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這意味著這種模式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檢驗與社會的認可。鑒于此種情況,政府應該出于保護該模式的角度,提供相應配套的保護措施,同時加強對該模式的宣傳,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對該模式有一個全面、完整的了解,以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到其中的切合度。
4.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任何模式的建立與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三方協同”的智慧互助養老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資金的地方很多,但籌資的方式卻相對單一,因此政府要加大對該模式的重視程度,為其籌集更加充足的資金或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籌資通道,為智慧互助養老的模式提供充足的資金基礎。
4.3 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
老年人大多很少接觸網絡或接觸網絡較晚,這使得他們對于網絡環境比較陌生,這也導致了他們更容易上當受騙。在平臺的運作過程中,要重視對于網絡環境的監管,并開設相關知識科普的講座,為老年人講解關于網絡、平臺的相關知識,讓其對平臺有一個完整的認知與了解,并向老人傳授一些相關的網絡安全知識,讓老年人在互助養老的過程中不被虛假信息蒙騙。
5、研究結論
“互聯網+”智慧互助養老新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社會認可度以及社會力量的參與度還不高,因此宣傳顯得至關重要。政府要充分把握好自身的主體地位,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力度,并積極鼓勵、號召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該模式中去。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政府、社會、老人廣泛鏈接,不同的養老渠道之間也實現了互相之間的關聯。這種模式的建立與實施,不單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養老的成本、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還能夠為老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現代化的養老選擇,符合當前形勢下養老模式的需求,為今后互助養老模式的運行和發展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道路[6]。
參考文獻:
[1] 謝玉,李婷.淺析當下我國養老問題[J].商業經濟,2013(3):24-27.
[2] 曹瑩,苗志剛,李明杰.基于“互聯網+”的智慧互助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公共管理,2017(7):23-25.
[3] 丁宏.依托“互聯網+”提升江蘇智慧養老服務供給水平[J].唯實,2017(1):93-97.
[4] 胡善平,孫秋峰.基于大數據視角的互聯網+常態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機制創新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7(9):49-60.
[5] 郭驊,屈芳.智慧養老平臺的辨析與構建[J].貴州社會科學,2017(12):125-132.
[6] 郭安輝.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路徑分析[J].時代金融,2017(9):280-285.
作者簡介:
張昊,研究生,江蘇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互聯網時代下的農村養老;
徐元善,教授,江蘇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行政倫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