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凱
摘要:由于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問題不僅會影響自身,同時也會牽涉到地方政府的發展。因此,只有做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這樣才可以提高資產周轉率和利用率,并且也可以降低資產成本,能夠為事業單位節約資金,這樣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服務事業單位發展。因此,基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的分析,就是希望能夠為今后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
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使得事業單位的設備設施需要做好持續的完善與增加,從而大幅度增長其實際的固定資產數量。所以,還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就成為當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因為事業單位要依靠固定資產提供功能服務,固定資產也直接關系到內部的經濟問題。在當今時代,社會職能不斷優化,事業單位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妥善解決問題,更好地滿足合理優化人民群眾服務的要求。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
合理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在滿足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時,也能夠滿足事業單位之外的信息化需求,這樣就可以避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問題的出現.最終滿足社會的持續發展。
在國有資產中,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作為關鍵組成,能夠在物質上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持。所有,還需要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做好合理有效的監管,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專注對事業單位內部正常運轉的維護。同時,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注重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還有利于行政管理體制的持續改革,這也是順應十九大精神的有效措施,從而更好的提供公共的社會化服務。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有效的實施途徑
為了實現規范化處理,還需要注重對其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并且在控制中,還需要考慮到財產保護、預算控制、歸口控制等諸多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第一,合理有效的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制度建設與協調是基礎。事業單位還需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能夠通過聯動機制的建立健全,按照預算管理開展內部控制工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銜接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第二,事業單位需要將文化管理制度落實與健全,能夠實現內部控制人員的合理配置,并且定期開展培訓工作,確保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意義能夠得到廣泛的關注,并且增強風險意識。
(二)完善內部控制手段
1.預算控制。①基于需求實施論證。第一,選擇專業能力較強的人做好固定資產購置計劃的有效編制;第二,成立專家論證小組,能夠針對對應的信息資源做好搜集處理,從而論證固定資產的購置計劃。②落實配置標準。對于已經擁有固定資產分配標準的,則需要嚴格的執行;對于部分尚未制定固定資產標準的,單位應參考行業的基本信息標準,再與專家論證進行相互的配合。③強化購置預算執行力度。針對事業單位,在實施固定資產的購置預算需要結合采購程序執行,并且按照對應的標準,確保采購到高質量、滿足固定資產部門需求的產品。④編制中還需要實現相關信息的引入。在編制對應的購置預算中,還需要搭配信息的共享機制,能夠對其存量、使用績效、價值信息等固定資產信息加以了解。
2.會計控制。①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伴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合理有效的實現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并且在2019年的1月1日正式開始執行,新的制度實現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的革新,并要求單位在開展會計核算之中可以利用權責發生制來進行處理,這樣就可以滿足會計核算的針對性處理。②合理有效的評估固定資產價值。在落實對應的管理工作中,也要求了能夠實現賬實相符的處理,并且要求事業單位能夠針對固定資產做好清查處理,能夠對其使用情況和存量情況有全面的了解。第二,在實際的評估之后,還需要針對固定資產做好相應的處理與評估,能夠將真實的資料提供出來,這樣才有利于有序的使用與參考處理。
(三)完善內部風險控制
1.建立風險識別、評估、應對機制。第一,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風險的確認屬于較為復雜的一項工作,因而最好在確認風險的環節就結合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第二,針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風險做好科學的識別,能夠明確風險的嚴重度。第二,針對不同風險做好對應的分析,隨著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逐漸擴大固定資產的實際投入量,并且考慮到固定資產管理之中依舊有風險的存在,這就要求能夠完善固定資產風險應對方案的制定,從而確保事業單位持續發展,穩定運營。
2.設定目標。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目標的設定,還需要努力提升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并且能夠對于其目標做好分解,融入內部控制流程之中。
3.定義偏好和容忍度。事業單位在實施具體的工作中,也需要結合風險的實際偏好,這才是建立內部控制目標最為根本的要求。在風險偏好完成對應的定義處理之后,還需要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風險的容忍度加以明確。在這種容忍度的基礎上,事業單位還應提升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水平。
(四)完善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機制
1.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于信息共享主要是針對內部與外部。內部共享主要是針對各個部分內部資產的相關信息,能夠針對內部的各部門開放;外部共享則考慮到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交流,能夠將其信息水平提上去,直至滿足資源的共享。作為事業單位各部門同樣應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機制,通過固定資產的管理機構來負責管理信息共享,以便整合固定資產的各方面信息,這樣就可以真正實現對固定資產各類信息的快速獲取。
2.明確共享信息。第一,實施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的編制處理,還需要針對其價值、存量、使用效率等做好對應的分析與參考,這樣才有利于了解其實際的需求度。第二,在執行信息共享機制時應加深對購置固定資產的預算與標準等信息的了解。第三,在日常的固定資產使用中,使用人員還需要了解其功能、存放地點、存量、使用情況等對應的信息,這樣就可以避免各自為政的情況出現,防范出現重復購置的問題。第四,全方位的監督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針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所有信息加以了解。第五,落實對固定資產的績效考評,并且做好績效考評結果的及時反饋。
(五)完善全程監督機制
針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監督,其主要是針對內部與外部。內部監督,主要是針對其內部控制的監督小組建立,并且按照財政部門公開的相關信息,這樣就可以全過程的監督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對應的使用情況,并且記錄監督結果,做好相應處理。而外部監督就是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所以,事業單位還需要及時的與外部共享。
三、結語
總體來說,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如果需要有效的提升,還需要做好內部控制的完善處理,形成相互匹配的控制體系,能夠針對當前固定資產管理之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合理的改善,這樣才可以滿足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效能的全面提升,這樣才可以實現事業單位社會服務功能的優化,最終滿足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洪燕.淺析事業單位同定資產管理[J]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7):12-13.
[2]宋麗.事業單位同定資產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固集體經濟,2018(1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