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近些年,“微寫作”成為受人關注的獨特文化現象,它起源于微博,指通過微博創造150字以內的小文章,精短的語句濃縮了大量的信息,對制作者的敘述本領有很大的要求。被網絡包圍著成長的新世紀學生,對“微寫作”的應用如魚得水,學校如若將這種寫作應用于語文寫作的課堂教學中,將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為此,本文以初中畢業班為研究對象,開展“微寫作”在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實踐分析。
【關鍵詞】微寫作;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實踐;分析
“微寫作”成為熱潮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緊跟當代學生的成長環境特點,轉變傳統教學思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才能進一步推動初中寫作教學工作的發展。本文運用“微寫作”這一創新的寫作模式,對初中寫作教學實踐展開新的教學研究,旨在改進和優化寫作教學實踐方式,探索出適合學生的、高效的、有意義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在中考中更好地應對寫作。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相關的分析:
一、“微寫作”對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的意義
(一)符合當下時代背景對寫作的要求
現代生活中,短信、微博、微信盛行,人們習慣用這些平臺發表生活的見聞和感想,在字數限制的前提下,以及曝光于公眾視野的性質,發表者會對文字的書寫非常謹慎和認真。畢竟網絡的傳播是迅速且大面積的,一旦發表的內容存有不當之處,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是極大的。現代學生的生活處處被互聯網包圍,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孩子父母疏于對孩子的管教,因而出現很多學生在網上發表想法、記錄生活的行為, “微寫作”對當代學生已然不陌生。因此,將“微寫作”應用于寫作課堂教學中,符合學生的表達需求,2014年北京語文高考出現“微寫作”,這也說明“微寫作”將成為語文寫作教學的新趨勢。
(二)有利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
“微寫作”是學生將大量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文字的組合、排序、邏輯等進行情感表達來鍛煉學生對文字斟酌和篩選能力。同時,“微寫作”步入語文寫作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創新,對學生來說也是全新的嘗試。教師要探索新的寫作教授模式,以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應用。學生則要適應“微寫作”走入課堂,按照教材的要求去進行創作,而非網絡平臺上的隨心所欲。開展“微寫作”在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適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該應用研究可以為高中課堂的“微寫作”教學做好鋪墊作用,畢竟初中學生的好奇心比高中生要強,學習壓力也比高中要少,對新事物的接受時間也比較快。開展該項研究,將改變以往的寫作教學模式,是寫作教學上的創新,是順應時代的、有意義的創新。
二、如何在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中應用“微寫作”
(一)補寫課文留白
課文教材經常在中間或結尾“留白”,教師可以利用留白部分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想象,補寫留白的內容。課文《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的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悲慘可笑頹廢的一生,文章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為結尾,到底孔乙己是否已死是個未解之謎,如已死,又是因何而死,是餓死,還是因偷竊被人打死,亦或者是病死;如未死,他究竟在何處,在做著什么,是繼續偷竊,還是重新給人抄書討生活,是否已經娶親生子,過上潦困卻簡單幸福的生活,亦或者在某個村落教人識字……這些內容課文都沒有寫出,給人留下懸念,總有“未完待續”之感。而通過應用“微寫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對孔乙己的后續進行精短的描寫,是給孔乙己制造出無數的結局。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仿寫教材精彩語段
語文教材匯聚了眾多文學巨匠的優秀作品,能被眾人傳閱,必是有其過人之處,教師如若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精彩詞句,并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不失為積累寫作素材的好方法。例如課文《溜索》,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多方面描寫峽谷險峻氣勢,使人如臨其境。文中句段:“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俯望怒江,驀地心中一顫,慘叫一聲。急轉身,卻什么也沒有,只是不敢輕易向下探視。叫聲漫開,撞了對面的壁,又遠遠蕩回來”,短短幾句,就讓讀者獲知峽谷的面貌和險峻之勢,既有實景的描寫,又有主人公的心理描寫,動靜相結合,增加語言的層次,“顫”、“慘叫”、“撞”、“蕩”等動詞準確刻畫主人公的恐懼,極富有畫面感,仿佛所描繪的畫面就在眼前發生著,極有感染力。學生寫作時,對景的描寫是必不可少的,那如何能做到寫景讓人身臨其境,既不乏味,又生動有趣呢?教師不妨叫學生仿寫該段文字,讓學生對自己旅游過的景點進行一段精彩的描寫。
(三)擴寫古詩詞
中國古詩詞是文學史上的偉大成就。短短的幾句包含了海量的內容,讀來朗朗上口,理解詞句之后更是敬佩作者的用詞能力。對古詩詞進行擴寫,亦是一種進行“微寫作”的方式,這不僅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微寫作”的擴寫要求應是,抓住畫面的主要部分擴寫。先讀懂古詩,古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在根據詩句把當時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畫,畫面上應該有什么?然后根據畫面具體想一想這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干什么、說些什么。最后適當加入一些情節,再加入環境、語言、表情、動作描寫,把自己想到的內容通順、連貫地寫下來。
以古詞《漁家傲·秋思》為例,寫出了邊塞戰士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通過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刻畫了的思鄉之情、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讀來真切感人。在擴寫時,要注意著重景物的描述,因為作者是以景抒情,以秋景的蕭條襯內心的悲涼;其次要重點刻畫作者內心的感受,作者是邊塞地區守衛國家領土的戰士,條件艱苦,戰爭不停至歸期無望,渴望建功但統治階級又昏庸無能,作者內心是既有豪情壯志但又迫于現實的無奈,一個蒼老的、悲涼的戰士形象躍然紙上,學生在擴寫時要注意景與情的融合,以直白、簡短的白話文打動讀者。
三、結束語
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最熟悉的,開展“微寫作”在初中畢業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師可以課文為突破口,充分利用手頭的課文資源,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能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和欲望,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未來,“微寫作”將逐漸成為考試的趨勢,教師和學生應重視該種寫作的練習。這種寫作的字數要求雖相對于大作文要少很多,但正如“濃縮即是精華”,它對文字功底的要求更為苛刻,學生萬不可懈怠對寫作詞句和素材的積累,仍需多閱讀優秀作品,多進行“補白”、仿寫、擴寫等,慢慢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學生不僅在應對“微寫作”時游刃有余,也能在應多大作文時,有充足的底氣。“微”也是一個整體,正如古話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微寫作”積少成多,將成一片汪洋。
【參考文獻】
[1]丁鋒.微寫作:初中議論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嘗試[J].語文知識,2015,26(10):70-71
[2]李健明.“微寫作”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38(23):879
[3]鄭廣全.微寫作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16,21(34):123
[4]江海燕.仿寫,讓語文精彩繼續熠熠生輝[J].語文天地,2016,35(29):506-507
[5]紀佳麗.讓“微寫作”成為提高初中生寫作水平的法寶[J].文理導航,2018,35(10):009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福建? 漳州?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