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霞
摘要: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培養高校輔導員的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因此,在概述文化自信含義和重要性的基礎上,重點提出培養高校輔導員文化自信的路徑和策略,希望其能為大學的思政教育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新時代 輔導員 文化自信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107-02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富強的基礎,培養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文化自信是高校輔導員必不可少的思想信念,高校應創新文化自信培養的路徑和策略,提高輔導員文化自信心。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引導者,應充分重視培養自身的文化自信,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最終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文化自信的概述
1.文化自信的含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乃至政黨對本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認同,其中包含著對本民族文化的積極踐行,顯示著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靈魂,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具備的自信心,它是我國“四個自信”中最深層、最基礎的自信。
2.新時代文化自信的表現
第一,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表現在矢志不渝的文化立場上,即在不同意識形態的爭鋒中,中華民族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1]。第二,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表現在健康積極的文化心理上,即以昂揚的姿態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第三,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表現在包容性的文化選擇中,即以包容的心態吸收借鑒各國優秀的文化,不過分看高本民族文化也不看低其他民族文化。
二、新時代培養高校輔導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引導高校輔導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新時代,文化呈現著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輔導員的價值觀念也會受到沖擊,如傳統文化意識減弱、意識形態偏差等[2]。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者,輔導員應自覺抵制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建立愛國主義、奉獻主義等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增強輔導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才能在思想上對大學生起到引領的作用。
2.有利于促進輔導員的全面發展
在新時代加強對高校輔導員文化自信的培養,既是為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也是為了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文化自信的建立有利于培養輔導員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增強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信心,促進其思想境界的提升。輔導員應對自身有充分認知,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克服自身缺點,優化思政工作,最后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有利于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新時代國家與國家間的競爭早已不單單是經濟實力的較量,而是包括文化在內的綜合實力的較量。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引領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培養高校輔導員的文化自信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使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綻放光彩。
三、新時代培養高校輔導員文化自信的路徑和策略
1.提高文化素質
高校輔導員應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同時,將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并在熱愛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包容外來文化。
高校可以定期對輔導員教師進行培訓,講授中華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提高輔導員的文化素質和文化自信。同時,高校輔導員應有自覺學習的意識,主動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探索學習中華文化的新方法和新方式,理順中華傳統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關系,為培養文化自信營造適合的工作氛圍,增強輔導員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3]。
2.加強與輔導員的互動和交流
高校領導缺乏與輔導員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一些輔導員進入思想認識的誤區。新時代,高校領導應定期開展主題教育,加強與輔導員的互動交流,內容可以是中華詩詞、中國傳統名著等,使輔導員能夠與領導、同事共同探討傳統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文化自信。同時,輔導員還應自主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并定期與領導、同事交流,培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習慣,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水平,從而堅定文化自信。
3.善于觀察輔導員的心理變化
輔導員對中華文化的喜愛和掌握程度各有不同,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比如,對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美德的輔導員,高校應給予鼓勵和支持,并引導其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包容外來文化;對于文化自信心欠缺的輔導員,高校領導應主動與其談話,增強其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隨著信息化和多元文化的發展,高校輔導員難免會受拜金主義、反意識形態主義等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高校領導應善于觀察輔導員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其自覺摒棄不良價值觀念,樹立傳統美德,增強文化的自信。
4.利用互聯網
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成為高校培養輔導員和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高校應充分重視網絡資源,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展示給輔導員和學生,增強其對中華文化理解。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不同國家的文化大量涌入大學生的生活,這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沖擊作用。高校應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等新媒體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幫助輔導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4]。此外,高校還應通過新媒體引導輔導員對外來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豐富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增強輔導員的文化自信。
5.積極開展文化實踐活動
文化自信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工程。以口頭傳播或者上課形式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對培養文化自信的要求。文化實踐是充實文化知識、增強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輔導員隊伍發揮文化價值觀引領作用、提升大學生和自身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5]。新時代為了提高文化自信培養的效率和質量,高校應積極開展文化實踐活動,如定期組織輔導員到當地英雄紀念館、歷史館參觀,使輔導員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的歷史保持敬畏之心[6]。此外,高校還可以開展詩詞大賽、書法比賽,在比賽中讓輔導員真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實踐中培養輔導員的文化自信。
四、結語
培養輔導員的文化自信能夠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積極作用。培養輔導員的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思政部門長抓不懈。
參考文獻:
[1] 張九童.新時代文化自信:生成邏輯、價值定位、應然功能[J].長白學刊,2019(4):142-148.
[2]張小嬌,馬澤霖,劉家寶.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育人理念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9):45+47.
[3]陳明明.論文化自信視閾下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的工作創新[J].智庫時代,2019(20):41+43.
[4] 林超琴,黃民理.高校輔導員助力文化自信戰略實現路徑分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3):54-57.
[5] 李琢.基于文化自信培養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8+120.
[6]徐陽,高雅靜,鮑慧瑋.文化自信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之責[J].教育教學論壇,2018(47):27-2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