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濱
【摘? 要】本文根據高中新課程標準,通過筆者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探索,闡述對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培養與提高的探索與思考。文章分析高中階段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遵循的理論指導——過程體裁法與合作學習,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可適用于日常教學的“寫”的教學策略。提倡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特點,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寫作活動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個人智能的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體系,鼓勵學生通過其揚長避短、形成有個性的學習來達到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關鍵詞】過程體裁;合作學習;輸入假說
在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寫”相對而言難度較大,它能體現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客觀地反映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更能展現其辯證思維的能力?!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也對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根據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語義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這一要求在每年的高考試卷中也得以很好的體現。
一、高中階段英語寫作教學中遵循的理論指導
過程體裁法(Process Genre Approach)倡導改變傳統的單純的寫作技巧的訓練過程,而是將寫作的各個要素調動在一起(語言知識、語境知識、寫作目的和寫作手段)。過程體裁法強調整個寫作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發現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涉及語言方面的知識,各種學習策略的運用,積極情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涉及交際能力要求的文化溝通。過程體裁法中強調交際的目的決定體裁的存在,強調體裁的常規性和制約性,而體裁則是語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社會交際工具。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上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便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并成為一種主流教學理論和策略。在我國,《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也提及并倡導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是同伴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目標導向性的活動??偨Y起來,就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上述的教學理念,這也要求教師有深厚扎實的教學功底,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輸入,通過討論降低寫作難度。這符合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在他的第二語言學習習得理論中提出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論。他認為,語言學習的輸入必須是大量的,其目的是為了使習得者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們小組合作,每人負責一個版塊,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作文的寫作。每人負責一部分,既避免有小組成員存在偷懶的現象,也因為每人寫作的難度較小降低學生對于“寫”的畏難情緒。
二、經驗總結
當下,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在于教師總停留于低層次的詞、句層面,很少提高到高層次的段、章高度,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學生“厭寫”,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差。因此,旨在提高英語授課教師對于“寫”的重視及對于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的“讀寫訓練課”這一全新概念有了其深遠的現實意義?!白x寫訓練課”目的在于每節課教師留出最后的10分鐘時間,設計“寫”的練習,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將寫作練習放在課內,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對于“寫”的關注,可從簡單的縮寫、仿寫開始,逐步推進,層層提高,從非畢業年級做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基礎知識的訓練雖然關鍵,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由此,筆者總結出一些高中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了解到許多學生對于英語寫作表現出消極態度。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平日教學中,除選擇高考應試作文的文體外,可在非畢業年級創造性地設置不同的寫作體裁,如詩歌、劇本、歌詞等,寫作內容也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可以對新聞的評論,也可對新鮮事的描述,總之,以鼓勵學生的創作為目的,創造性的教學模式打破以往教學的單調性,教師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二)引導學生完成寫作
作為語言輸出的寫作必須建立在充足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之上。非畢業年級的讀寫訓練課就是在閱讀課的基礎上,通過寫作的方式對閱讀的內容進行鞏固。足夠的輸入能較低學生的認知壓力,使語言輸出更為流暢。因此,教師必須更新寫作教學觀念,優化寫作教學過程,通過一系列課堂活動的設計幫助、引導學生順利地完成英語寫作。通常,教學可以在寫作前設計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尋求答案,并在思維碰撞中找到寫作的靈感。教師還可以設置貼近學生生活與思想的情境,讓學生做到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教師還可給出類似的寫作范文,讓學生從仿寫開始,逐步提升寫作能力。當然,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也應進行監控,對完成寫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單獨輔導,使每位學生都能從寫作中找到成就感。
(三)培養良好寫作習慣
筆者在教學中調查發現,很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也造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停滯不前。學生通常不會有意識地將所學的單詞、短語、句式用于書面表達,也很少會模仿課文中的表達,甚至有學生直接運用翻譯軟件糊弄差事。針對此類現象,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帶領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除運用“過程—體裁教學法”指導英語寫作教學外,還需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閱讀文章中經典的語句、段落,提醒學生收集各類文體的格式和篇章結構。寫作的時候,為讓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還需不斷根據學生的能力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四)即時提供寫作評價
學生寫作完成后,即時給予評價也尤為關鍵。教師可采取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自我評價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自我認知的重要因素,互評能夠促進學生相互學習,進行高水平的思維學習活動,師評則能從教師的角度看待學生的習作,在評語中指出其優點及有待提高的地方,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應進行面批。在作文講評時,除表揚、朗讀、張貼優秀作文外,還應鼓勵有所進步的同學,對于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讓所有同學都能從每次習作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三、結束語
誠然,我的英語寫作的課堂教學設計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其局限性。但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教師用心的課堂設計也可以換來學生用心的學習,也讓我們認識到關注英語課堂中提高“寫”的能力的重要意義。教師在平日教學中貫徹“寫”的教學活動、創造性地選擇“寫”的題裁與內容,在“過程體裁法”、“合作學習”理論指導下,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完成寫作,培養學生寫作習慣,即時給出寫作評價,這對于從根本上提高高中階段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頗具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Badger,R & White, G. 2000.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2]Stephen Krashen. 198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3]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 2013. Looking in Classroom 10th edition.
[4]吳錦,張在新.英語寫作教學法新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