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芳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開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落實,尤其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國歷史教材的編制要依據我國歷史進程而進行。當前,在歷史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倡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中,應積極地響應號召,不斷地開發歷史教材,構建全新的歷史校本課程體系,并落實在實際的教學中,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改革家王莽》為例進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課程;開發;實施
引言
核心素養的建立,是幫助學生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于歷史的理解與學習,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在當前的歷史學科教育中,歷史教育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相關知識的培養與滲透,同時還要對歷史教材進行有效的開發與利用,基于歷史學科的教材內容,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歷史教科書在教育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通過歷史教育,學生可以接受系統化的教育,這種教育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具有較大的影響。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可以體現國家的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念,因此需要加強歷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斷推動我國歷史教育課程的改革,進而實現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出綜合素養能力較高的學生,因此對《改革家王莽》校本課程進行開發與實施,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1.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重要意義
1.1依據學校教育資源開發實施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其主要為滿足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并且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導向,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對學生歷史意識、文學素養以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歷史課程的開發可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最終受益者為學生,因此,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將實現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方向。
1.2把握歷史校本課程的重點內容
課程的落實是歷史學科教育教學中的主要途徑,在《改革家王莽》的學習過程中,要通過課文的學習,理解民族交融的原因與途徑,進而幫助學生產生對華夏的認同感、對民族的認同感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隨后,在《改革家王莽》中,學習到“五均賒貸”和“六莞”的城市經濟政策,以改善對工商業和財政的管理。“五均賒貸”,六筦指政府管理的六種經濟活動,包括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征收山澤稅與五均賒貸。王莽希望通過這樣的經濟管理方式,限制商人與高利貸者對農民的剝削,以完備國家的經濟制度,調整社會的經濟關系。是政府對城市工商業經營和市場物價進行管制并舉辦官營貸款業務。而在民族關系的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當時的制度變更,以及在戰爭的影響下,各個民族之間的布局被打亂,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等方面,逐漸發生民族之間的交融,實現民族的統一。因此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充分地運用這一課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2.核心素養下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2.1厘清歷史觀念與觀點
在歷史文化的學習中,要重視歷史概念與觀點的培養,同時也可以以此作為歷史校本課程學習的出發點,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開發。當前,歷史概念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處于薄弱地位,長期滯留在灌輸水平上,未能掌握歷史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無法有效的學習歷史文化。學生對于歷史概念的理解差強人意,主要就是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出現了問題,制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改革家王莽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位學生明確民族概念,加深學生對民族的理解與認可,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化的民族體;命運共同體;中華文明等內容的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上述內容,才能算得上學生真正的理解了中國歷史校本課程,明確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從而將歷史校本課程的教育質量加以提升。歷史校本課程的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對史學新結果進行審視和取舍,即檢查歷史史料運用的正確性,以及了解史料新成果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充分地利用史料實證方式進行歷史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使學生辯證的看待歷史,通過對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豐富了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渠道,促使學生全面的發展,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的認同感,凸顯出歷史校本課程開發的現實意義。
2.2時空觀念的培養
時空觀念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和空間的順序,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歷史現象之間相聯系。學生可以運用大事年表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發生時間順序進行確定,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通過對歷史校本課程中歷史事件的學習,其可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高中的《改革家王莽》教材中,教材的內容就是按照時空觀念順序進行編寫的,教師按照歷史教材對學生展開教學,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時空觀念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3基于核心素養構建歷史課堂教學
隨著學生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要注重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當前,在實際的歷史教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基于教材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學生只需要將歷史校本課程所呈現出來的教學點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始終得不到提高,從而導致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歷史學習質量相同,無法實現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要注重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創新歷史教師教學方式,促進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立足于當前我國歷史課堂教育水平低的基礎上,不斷的探索用得上、有實效的歷史小本開發途徑。從歷史校本課程教育的現狀來看,歷史知識點的學習與理解是歷史校本課程開設的基礎內容,也是核心內容。在歷史校本課程建設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創新,從而實現對歷史校本課程傳統教學方式的升級與改造。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秉持著對歷史相關知識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要注重歷史教學課程活動中不斷地深化。
2.4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為了增強歷史教育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在實際的歷史教學課程中,注意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并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加強學生對于歷史教學知識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歷史校本課程學習中,教師要注重歷史史實的學習,分析和理解歷史史實是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的基本內容。在歷史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要遵守“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在歷史校本課堂基礎上進行劃分,將歷史校本課程分為三種情況,最佳者為擺事實講道理者;其次是擺事實不講道理者;最后一個是不擺事實只講道理者。因此在歷史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基于歷史史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提出問題、實證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史料實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歷史教育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新時期學生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強對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同時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梳理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重要意義,即明確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把握歷史校本課程的重點內容等,并基于此提出核心素養下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策略,即厘清歷史觀念與觀點、基于核心素養構建歷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等措施,實現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參考文獻】
[1]伍文莊.基于核心素養的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課程設計——以《乘Scratch號列車認識百年香洲》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290(02):54-56
[2]張天羽.利用國學文藝校本課程開發培養學生國學素養研究——以谷建芬《新學堂歌》進課堂為例[J].文化月刊,2017(24):90-91
[3]魏依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校本課程開發——臺灣日南中學“日南壯游”特色課程的啟示[J].學周刊,2019,398(14):63
[4]陳艷茜.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職校本課程建設——以《保險人傷理賠實務》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14+16
[5]王斌斌.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小學核心素養下的校本課程構建——以沈家門第四小學為例[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9):18-19
(浙江省蘭溪市第一中學,浙江 金華 3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