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森

【摘 要】
目的:通過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及干預方案,對比小兒流行性腮腺炎患兒中,應用西咪替丁的臨床治療效果情況差異。方法:在本院兒科所收治的小兒流行性腮腺炎患兒中,抽取80例作為研究群體,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除干預方法沒有明顯不同。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西咪替丁治療,對最終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情況進行觀察。結果:在最終結果對比分析時可以明顯看出來,觀察組治療效果和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更高一些(P<0.05),證明相關治療方法及干預措施對患兒影響更為積極。結論:為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在傳統治療基礎上采取西咪替丁治療,有助于改善患兒現有疾病情況。
【關鍵詞】 小兒流行性腮腺炎;兒科;臨床治療;西咪替丁;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9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04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imetidine in children with mumps by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and intervention schemes. Methods:80 children with mump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group except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imetidin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final clinical treatment was observed. Results:In the final Results:of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which proves that the relevant treatment Methods:and interventions have more positive impact on children. Conclusion:Cimetidine treatment based on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mump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urrent disease situation of children with mumps
引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見一類疾病,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一系列急性感染性反應的一類急性傳染病,一般臨床治療時都會采取抗病毒與對癥治療[1]。此類疾病可防可控,臨床治療時也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西咪替丁作為一類H2受體阻滯劑,臨床經常用于消化性潰瘍治療,但此類藥物也有較強免疫調節功能[2]。本次研究就此類藥物在該類患兒疾病治療時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受試者均取自本院兒科所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共計80例,并隨機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在觀察組之中,患兒年齡最小2歲。最大6.5歲,平均(4.8±1.5)歲,病程最短1d,最長7d,平均病程(3.4±0.7)d。在對照組之中,患兒年齡最小2歲。最大7歲,平均(4.9±1.7)歲,病程最短1d,最長7d,平均病程(3.5±0.6)d。所有患兒均明確診斷,并且采取隔離等措施,沒有治療藥物禁忌癥。進行資料對比時則可以發現,所有患兒資料不同之處并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兩種不同方法效果對比。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對癥治療,采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對照組單純應用喜炎平,0.2-0.4ml/kg/d,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西咪替丁治療,西咪替丁10mg/kg,每日一次,連續應用一周[3]。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兒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如72h內癥狀完全消失且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則為顯效,96h內癥狀體征好轉但實驗室檢查沒有較大改變為有效,如所有癥狀、體征和檢查結果均沒有改變甚至加重則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最終數據結果對比和分析則可以明顯看出來,觀察組治療效果方面顯著較好一些(P<0.05),證明干預方法更加可觀。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詳見表1.
3 結論
流行性腮腺炎高發人群為兒童,兒童也是此類疾病的高發人群,此類疾病會伴有明顯的腮腺重大和疼痛,并伴有發熱、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癥狀。目前一些病毒感染類疾病治療過程中,都會應用西咪替丁,作為一類H2受體阻滯藥物,雖然主要用于抗消化道潰瘍,但由于其自身免疫調節特點較為明顯,也在很多病毒性感染疾病中廣泛應用。通過藥物抗組胺作用,則可以令癥狀明顯減輕。
如上所述,此類藥物在小兒流行性腮腺炎中應用效果相對明顯,應用價值較為積極。
參考文獻
[1] 江平,洪山.西咪替丁聯合病毒唑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療效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2):1835-1836.
[2] 利巴韋林聯合痰熱清對流行性腮腺炎患兒臨床癥狀、血清TNF-α、CRP水平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8,25(1):85-87.
[3] 李寧雁.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的護理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98-98.
[4] 薛小萍,仵倩紅.西咪替丁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小兒水痘的臨床分析[J].藥物評價研究,2017,40(6):84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