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康
【摘 要】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切實的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發展的根本需要。本文主要圍繞提高學生閱讀中醫古籍文獻能力為主題,在《醫古文》教學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中醫學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研究中醫古籍和文獻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培養為具有扎實理論功底的中醫高級人才,滿足社會對中醫人才的需求。下面就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的論述下基于能力導向的《醫古文》多元化教學實踐。
【關鍵詞】醫古文;能力導向;多元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R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引言
中醫源遠流長,中醫古籍和文獻中蘊含著中醫的基礎理論、各家學派的思想及豐富的臨床經驗,閱讀研究中醫古籍文獻是繼承發展中醫藥的必要途徑,是每一個中醫專業學生的必備能力,而《醫古文》的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閱讀研究中醫古籍文獻的能力,所以《醫古文》是中醫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通過目前對高職學生學習《醫古文》的現狀分析可以知道,目前的很多高職學生閱讀中醫古籍的能力較弱,自主性學習能力也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獲取到發展的基礎以及前進的方向。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其教學方法是特別重要的,是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傳統教學理念下,《醫古文》的教學方式并未得到很大改變,基本上都采用灌輸式教學、注入式教學等教學方式,這并不能很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在《醫古文》的教學中,新課改比較提倡的是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性的學習,逐漸的改變學生被動式學習,不斷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1 在《醫古文》教學中要多開展研究性課堂教學法
有教育學家提出,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通過少量課程的學習從而進行更有深度、更加廣泛的探究和實踐。目前,課程教學并未從以灌輸古漢語知識為主要任務的慣性中走出來,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體驗,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很多學生在學習《醫古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對課文內的一些知識理解錯誤,這反映出有些學生的知識結構并不是很完整。所以,在《醫古文》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學會用已經掌握好的古漢語知識和中醫知識來閱讀理解中醫古籍文獻。教師在課前要給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課前自主性的預習,并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文獻和書籍,多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性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儲備去解決古書籍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分配學生查閱不同的古籍文獻去考證疑難點,然后組織交流討論。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2 《醫古文》教學中需合理的使用微課及翻轉課堂教學法
目前,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給大家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制作一些教學視頻供學生在課后學習。例如,在學習《醫古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古漢語基礎知識以微課的形式制作成為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課后可以隨時的觀看和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其所學習過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清楚自身的教學地位,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醫古文》的教學課堂上,要多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要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斷的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這個教學理念。從教學效果上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還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逐漸培養學生形成“我是學習主體”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從被動性的接受知識轉變成為主動性的吸取知識,實施好個性化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完成教學目的。
3 運用慕課優質教育資源完善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結構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醫理論形成的基礎,所以,如果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比較廣泛的話,將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并且學習中醫。目前,慕課作為一種根植于學校教育并且由信息技術催化而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將更加方便學生的學習。現在很多高校,都在推廣“慕課”這種教學方式,其因為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從而受到了高校的廣泛歡迎。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慕課”給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學生有機會直接的聽取著名教師的講課,從而可以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并且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所以,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上課之外,還可以多向學生推廣“慕課”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了解“慕課”,并且多鼓勵作學生運用“慕課”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線學習名師開設的和《醫古文》相關的課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
4 總結
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對人才的需求量是逐漸的增長。高職院校需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不斷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在中醫類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加強醫古文的教學,這不僅是對中醫教學的繼承、發展,還可以進一步的豐富學生的基礎性知識結構。教師在給學生講述《醫古文》時,需要開展研究性課堂教學法的實踐,多讓學生主動性的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用微課教學法,不斷的促進學生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讓學生主動性的學習知識,而非只是被動性的接受知識點,讓學生逐漸的養成自主性學習的良好習慣。最后,教師可以倡導“慕課”這一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慕課”的方式學習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的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王蓓,周路紅.基于能力導向的《醫古文》多元化教學實踐基礎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11):2756-2757.
李具雙.優秀傳統文化在醫古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初探[J].中醫教育,2019,38(02):77-79.
李新玉.衛生學校醫古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