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玲
摘 要:國家大力重視職業教育,隨著各行各業的產業升級,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的不再單單是勞動者或技術工人,更要培養出具備“工匠精神”的職業人。本文對如何在汽車維修課堂中塑造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探討分析,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中職教學 汽車維修 工匠精神
How to Shape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lasses
Song Xiuling
Abstract: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all walks of lif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required to train workers or skilled workers, but also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craftsman spiri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how to shape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lassroom,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raftsmanship
1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是老百姓眼里手藝人,他們熟練掌握某一領域技術。“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職業品格,其核心是:不只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渠道,而是具有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的內涵包括職業操守、思想態度、素養品德、文化氛圍等,具體表述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在工匠們的心里,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制造的一絲不茍、對完美的極致追求,專業、專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2 職業教育現狀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這不僅是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每一個社會人、每一個行業的需要。龐大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踏實專業的工匠隊伍,為各國制造業的發展積蓄著力量。
目前,在全球一體化,各行業推動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國家加大力度發展職業教育,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的不再只是勞動者或技術工人,更要培養出具備“工匠精神”的職業人。我們倡導“工匠精神”回歸與重塑,是對于當下現實的精神召喚。那么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學的各方面,轉化成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如何為社會輸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這一課題的探索和實踐非常有現實意義。
當前,中職學校的學生主要來源于沒考上高中的初中生,他們是應試教育下較為失敗的一群,他們被迫來到中職學校,他們不愛學習,行為習慣不好,抱著“混畢業證”的態度混日子。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優先保證升學率(對口本科和大專院校)和就業的辦學理念,太重視傳授理論知識、技能,忽視了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和技能大賽的成績。因此,我們中職學校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將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納入課堂教學中,使“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在中職學生的行為習慣中,為企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實用人才。
職業教育與普高教育不同,其目標是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卻也是中職教育經常忽視的一個盲區。通過對企業的調研,發現答部分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是不僅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還需要有一定的職業精神,認真、踏實,愛崗敬業。因此,應該適時改進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也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給與高度重視,想方設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工匠精神”是汽車維修企業員工的靈魂,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定要有這一項;“工匠精神”的培育。
3 塑造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
3.1 改變對人才認可的觀念
長期以來,中職學校的培養模式就是與高考接軌,只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學生素養的培養,普遍學生職業素養缺失。因此,中職學校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從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內容設置,到學生評價體系的重建,各個方面都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將工匠精神培養全面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其次,轉變觀念,工作無高低貴賤,擺脫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見,形成肯定技能人才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氛圍。
3.2 推行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
全校要形成良好教育環境,才能夠使教育收到預期的效果。全校師生崇尚工匠精神,形成好的文化氛圍,積極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以校園文化為引領,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來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內心、行動上來。
3.3 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的培養
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只是學習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但不可能成為一位大國工匠。只有在日常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工匠精神”觀念的注入,使學生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學習、工作,以一種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職業,才更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養。
3.4 培育教師的“工匠精神”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但目前職業學校的教師存在一些問題,雙師型的教師匱乏,缺少企業的工作經驗,不能很好地滿足職業學校的教學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沒法談及工匠精神。那如何解決師資問題呢?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拓寬教師來源渠道,不止在高校招錄教師,也要重視從企業聘請優秀的員工來中職任教。其次,通過校企合作,教師下企業,培訓在職的專任教師,特別是對教師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的培養,同時,建立教師職業素養標準和評價體系,把“工匠精神”作為教師職業素養評價內容,規范和提高教師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和培育具備工匠精神的學生。
4 以汽修專業為例,讓“工匠精神”培養貫穿課堂
4.1 中職汽修學生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的人均保有量不斷提高,推動了汽車維修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新技術更新快,很多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制度快速的應用,雖然中職學校中汽車維修專業有很好的實訓設備設施,很好的網絡教學平臺,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汽車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
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生源素質也原來越差,一方面,高校擴招嚴重影響了職業學校的招生,導致中職學校生源出現短缺現象,招生已經從“考試擇優錄取”變成了“零門檻錄取”,很多學生初中還未畢業就上了職業學校學校。另外,有的學校為了招生數量,嚴重忽視了教學與學生的質量。于此同時,汽車維修市場的快速發展,汽車維修行業對維修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們不再是簡單的拆裝機械維修工人,而是要精通機電一體化技術、掌握汽車的原理與結構以及現代檢測與電子維修技術、熟悉傳統維修技術與現代相關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等), 為了更精準、快速地找出汽車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提供有效的解決策略,這又要求汽車維修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的操作技能。另外,汽車維修專業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專業基礎知識以外,還需要認識英文、日文等多國外語知識以及多種符號標志。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職業學校中汽車維修專業培養的學生還不能達到這種水平。在相關的調查研究中發現, 滿腦子的零件和電路圖,汽車維修工的知識儲備不亞于一個機械工程師。可見,現在汽車維修行業需要的維修人員素質越來越高,這就給我們職業學校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跟高的要求。
4.2 中職學校汽修專業工匠精神培養的具體措施
4.2.1 確立適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學理念
辦學理念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職學校的責無旁貸的任務,所以首先必須確立適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學理念。
4.2.2 努力建設一支有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體,學校要重視汽修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構建專業教師為主、企業兼職聘用教師并重的師資隊伍,滿足中職學生“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需求。
4.2.3 逐漸形成適合工匠精神培育的課程體系
汽車維修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要圍繞著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展開,將工匠精神培育的具體內容融入到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中去,并且貫穿于專業課教學的各個環節,逐漸形成適合工匠精神培育的課程體系。
4.2.4 努力搭建適合工匠精神培育的平臺
中職學校應改通過校企合作、校企共育、技能競賽等載體,努力為工匠精神培育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
4.3 工匠精神培養,具體落實在課程中
4.3.1 課前,教師按汽車維修企業崗位要求設計課程內容,包括學生的工裝要求,分組要求,實際操作步驟要求,團隊協作要求,工作態度要求等等。
4.3.2 課上,一切按照汽車維修企業的各個崗位的要求和工作流程,指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高標準,嚴要求,培養學生一種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4.3.3 課后,教學評價,要引入素養評價,把學生的職業精神、工作態度作為課程評價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職業精神的塑造,把認真、敬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當成一種習慣,“工匠精神”不只是喊喊口號,而是成為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這才是職業教育的成功。
5 小結
中國有句古訓:做事先做人。優秀的職業素養是人生最可貴的資本,是事業的奠基石。培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的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勞動者,是我們職業教育的責任。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我們正致力于探索一條具有“工匠精神”人才培養的成功路徑,供同行們參考。也希望兄弟學校都能懷著一顆“工匠”之心,以培養“工匠”為目標,培養更多優質畢業生,為“中國智造”添磚加瓦,讓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進步的新引擎。
參考文獻:
[1]胡戰.論文: 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有效融合工匠精神教育的探索與研究.《現代職業教育》2016.6.
[2]任寰.論文: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研究.《湖北工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