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娜
(遼寧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隨著全球經濟的突飛猛進,國際貨物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單據的買賣,單證在進出口業務中的重要意義可想而知。交易中即使貨物再好,如果單據沒有處理好,照樣影響生意,嚴重的甚至貨物給了對方卻收不到貨款,造成血本無歸。反之,貨物有問題,但是單證做得漂亮,貨款照樣能夠收回來。所以,在進出口業務中能夠制作出一套完美的單證的意義不言而喻。單證實務課程正是承載了這樣的重要作用。
單證實務課是商務英語專業的重要技能操作課,也是一門實操課。該門課程主要介紹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各種單證的制作,尤其是出口業務流程中的單證制作。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外貿理論,還要掌握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各種單證的審核與繕制。要求學生在模擬崗位情境的項目任務中掌握各種單證的審核與繕制的方法和技巧。
學生學完本課程后,對各個環節的外貿單證能夠清楚其流轉方向,了解開證、審證、改證、制單、審單的方法與技巧;審單制單的同時,學生還應當學會較好地處理與單證相關的外貿業務問題[1]。
單證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涉外性。進出口業務中相關的單證大部分是以英文為主的,所以本課程對英語有一定的要求。不但對授課教師有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要求,學生也不例外,否則許多單證讀不懂,更別說填制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的模式,對于我們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雙語教學更適用一些。
在進出口業務流程中,每一個業務環節涉及到的外貿單證制作與其他業務環節的外貿單證制作都有一定的聯系,不能獨立分割開來制作每一環節的單證。例如時間節點、有效期、責任起訖等問題,必須要考慮整個崗位業務流程,懂得外貿工作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每個環節外貿單證的制作,更要清楚它和其他環節外貿單證之間的銜接關系,這樣才能準確地繕制每一個環節的外貿單證[2]。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好單證繕制工作。
第一,由于本課程自身特點,涉及到的相關專業知識較多,不僅包括基本的外貿理論、國際法規、商務知識等,還涉及相應的語言方面的知識。所以對于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雙語兼修,外貿業務知識要有,外語應用能力也要具備。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效完整地講授本課程。但目前很多講授該課程的教師要么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外貿、商務方面的知識欠缺,要么是外貿等相關專業畢業,英語水平低一些??上攵@樣的教師講授這樣的課程,學生學完之后可能會云里霧里。
第二,授課教師缺乏外貿單證崗位實踐經驗。許多教師可謂是“紙上談兵”,一直在利用書本學習、講授,這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一些單證操作的實際問題不能完整準確地去應對,對于學生的提問也不能結合崗位實際去回答[3]。這明顯與實踐脫節,尤其現在國際局勢發展變化比較快,不同國家的外貿準則及條款不斷地在推陳出新,教師如果不能適時更新自己業務知識,講授過程中不能結合當前國際上外貿方面的變化,這樣的講授永遠會落在時代后面。
外貿單證實務課是理實一體課,盡管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也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必須了解國際上不斷推出的新的外貿規則,熟悉進出口業務中常用的貿易術語,了解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等理論知識[4],當然更需要對進出口業務各環節中的外貿單證實操在模擬崗位情境的項目任務中進行不斷地訓練。而目前由于各種原因,該課程理論和實操的課時分配不合理,要么理論多,要么實踐多,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不能完整有效地完成這門課的教與學。
有的教師由于自身沒有實踐經驗,講授過程中就會偏重理論教學,大部分時間用來講授基礎概念、外貿規則、合同條款、貿易術語等,只是一味地直接講解知識,對制單與審單的操練較少,學生雖然記住了各種外貿理論知識,但對于單證制作和審核卻無從下手[5],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單證實務課程本身的特點。相反,教學中重視實操的教師則讓學生不斷地練習制單與審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強大,認為這樣就算完美地完成了這門課程的講授,根本不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一旦學生遇到一些復雜的單證制作的問題,往往束手無策,不能夠將所學融會貫通。
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實驗實訓設備投入較少,一沒實訓室,二沒模擬軟件,況且學生與外貿公司接觸機會極少,即使在崗位實習中,也不可能對進出口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能實踐到[6]。如果能在虛擬的崗位情境下進行單證操作教學,不但能解決現實問題,而且教學效果會更理想。但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單證實務課的教學,學生只能在紙質的各種單證之間暢游,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還缺乏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與實際工作脫軌。
單證實務課程雖然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但也要重視學生的外貿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在課程設置時,基礎課在前,實踐課在后。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國際商法等課程可以先開設,學生學好這些基礎課程[7],然后學習單證實務課會容易很多。講授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需要,合理安排好理實的比重,不但要向學生講解外貿理論知識,還要把重點和難點強調清楚;其次,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再通過不同的業務環節設置崗位情境,向學生剖析好制單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學生的制單、審單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夠扎實。當然,理實的比例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什么知識需要講解,什么知識需要一帶而過,都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來定,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基礎打好了,操作熟練了,學生繕制單證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會更好?;谀壳案鞔笸赓Q企業制作單證都是在電腦上進行,而許多院校所講授的單證實務卻在紙上進行,這很明顯已脫離了實際工作的需要,造成學校所教與企業實際脫軌,所以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如果能利用不同的平臺軟件,在虛擬貿易的環境下,教師根據不同業務環節下的單證制作設置不同的崗位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8],使學生有身在崗位、身在項目中的存在感,效果會更好。在模擬操作過程中,教師僅僅起一個主導作用,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練”,不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通過模擬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9],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以后的外貿實踐奠定堅實的能力基礎。
外貿單證實務課程具有涉外性、實操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對授課教師的要求很高,外貿業務知識、英語水平、實踐經驗三者缺一不可。而現在的授課教師要么缺乏外貿業務知識,要么英語水平有限,要么缺乏實踐經驗。改變這一現狀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培訓和進修。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迅速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語言應用能力也能得到強化,實踐操作能力也能快速加強,這也是改變現狀的一條捷徑。其次是校企合作[10]。學校可以邀請相關企業專家到校進行相關業務流程單證制作的專題講座或實訓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企業活動中去,在真正的單證員崗位上積累工作經驗。
由于單證實務課程的自身特點,強調業務流程的整體性,必須對整個業務的流程非常熟悉,而這個業務流程不是教師直接講授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知曉每一個環節下單證的具體操作。在操作過程中,以外貿業務為背景,以信用證為主線,按照外貿業務操作流程,設計若干個環節,教師根據不同的業務環節設置不同的崗位情境,在固定的項目下,賦予學生單證員的身份,分配任務讓學生帶著角色去處理,教師對學生的操作結果進行分析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中提到“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即我聽了會忘記,我看了能記住,我做了就能理解[11]。所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比老師在前面侃侃而談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門課的教與學,效果的好壞,不僅要看課程本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到所面對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用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