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要: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內在的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外在的要求轉化成內在的需求。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全體參與,啟發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增添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
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一直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忽視了對他們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 “樂學之下無負擔”。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藝術化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各種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 傾注關愛,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首先,我認為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就能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圓的周長與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半徑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交流后,我發現班里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舉手發言的一學生把手舉了起來。我高興的把她叫了起來,但她卻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從她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連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卻了。我走過去,輕拍了一下她的肩,親切地說:“沒關系,你在課堂上舉手,老師特別高興,這證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了,別緊張,即便是錯的,老師也要表揚你的勇敢!”當時,她結結巴巴的講出了自己的觀點,居然是對的!我高興的說:“掌聲鼓勵。”教室里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想:我們多給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么困難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愛心送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
二、創設情境,引入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一些數學家故事的情景,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8的認識》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8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8由幾和幾組成,并列出相應的算式;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運用生活,體驗學習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學習素材,并由此來開展我們的學習,為了使這一過程生動化和形象化,可以將其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例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大家能測出咱們學校的教學樓有多高嗎?”這樣的問題顯然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但同時也可以引起他們極大的求知欲望,在此時我們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過講解,學生會對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關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濃厚的興趣,可以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加深了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開展游戲,領略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知識,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他們的認識規律。如在教學一位數除法時,可以設計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一蘋果樹,在又紅又大的蘋果上分別寫有不同的算式,樹旁畫上表示不同結果的各種籃子,讓學生將算式與結果對應的平果摘到各自的籃子,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
游戲是兒童酷愛的一種活動。在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可以把教學內容寓于游戲之中,變靜態的課堂教學為動態的數學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取知識。活潑多樣的游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動腦、動手、動口,學中有玩,玩中有學。
五、課后實踐,增添學習的興趣
課內知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同樣能增添學習的興趣.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們對π 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我就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做實驗。找5個不同的圓,用繩子圍量的方法測出他們的周長,量出它們的直徑,再求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二天上課,學生們都拿著他們準備好的幾個圓,在課堂上都講出了他們求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的方法。最后得到了圓周率的取值都接近3.或大或小。并不是書上的3.14,作為教師應該看到由于測量有誤差,所以結果不同,其實孩子們的方法都是正確的。因為π本身就是一個近似數。為了方便計算我們才統一在3.14的。聽老師這么一說,孩子們可開心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興趣是一種動力,一種催化劑,可以成為學生探究實踐的的助動力。在課堂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因材施教,靈活多變,把握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有意識地給教學注入一些興奮劑,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培養和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素養,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吉磊.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芻議[J].江西教育,2017(21):81.
[2]何夏云.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