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科婷
摘要:當前我國的社會狀況下,投資熱潮早已興起,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選擇哪種投資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方便了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投資理財觀念,人們更偏向于這種簡便的投資理財方式。本文主要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的特征進行分析,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優缺點,并對互聯網金融對投資者投資理財的觀念的具體影響進行分析。最后針對于當前互聯網金融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措施,以更好的促進理財市場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觀念
前言:
隨著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平臺作為交易媒介的投資理財渠道也應運而生,投資理財的類型也不斷豐富,潛移默化間改變著人們的投資理財理念。而微信、支付寶等手機軟件的出現,為人們投資理財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途徑,也推動了互聯網金融更好地發展。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比較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必將影響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以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穩定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一)理財更為簡便
以往人們沒有理財的觀念,因為那時候科技不發達,人們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去銀行柜臺辦理,不僅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手續比較麻煩,尤其是當人們想要購買高收益的信托產品時,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還需要進行繁瑣的面簽,久而久之人們都不愿意購買理財產品。而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購買理財產品變得簡便,理財方式更為簡單,拋棄了以往繁瑣的手續,人們只需要在互聯網平臺進行操作就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不受地點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非常方便。
(二)受眾廣、發展快
互聯網金融極大了方便人們投資理財,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投資理財中,使得互聯網金融獲得了非常龐大的客戶群體。互聯網金融理財模式推出之后,相應的理財產品種類也豐富起來,針對不同的人群都制定了相應的理財產品。此外,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的時間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這主要歸功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更好地對各項數據信息進行處理,簡化了理財產品的辦理手續,人們能夠第一時間購買理財產品。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較高
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1.信用風險。雖然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正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較短,很多機制還未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也未得到完善,沒有建立起健全的信用監管體系,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信用風險的情況非常多,經常會有惡意騙貸和非法集資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前段時間盛行的P2P網貸,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機制,給很多的不法分子行騙的機會。2.網絡安全風險。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大大豐富了人們的視野,很多事情都能夠在互聯網平臺上完成,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互聯網環境非常復雜,木馬病毒的入侵是影響互聯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我國的互聯網環境來說,安全度是比較低的,給予了網絡金融犯罪的機會。
(四)成本低、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購買理財產品的雙方在網路平臺上就可以進行資金的交易,拋棄了以往繁瑣的辦理手續,不論是對投資者本身,還是對金融機構來說,都是非常方便的,節約了很多的成本。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構建互聯網平臺,不需要在各地建設營業網點,也不需要派遣工作人員去駐點,減少了設施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另一方面,投資者只需要在業余時間打開電子產品瀏覽理財產品即可,不需要前往當地的營業網點進行辦理。此外,互聯網金融效率是非常高的,很多程序都是通過計算機高速處理的,投資者不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排隊就可以快速辦理。
二、互聯網金融對我國民眾投資理財觀念的影響
(一)人們的理財意識不斷提高
在互聯網金融出來之前,人們的投資理財觀念是比較淡薄的,人們對于投資理財研究較少,而且很少有渠道去接觸理財產品。傳統的股票或是基金等理財產品,不是風險較大,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不符合大部分的投資醫院。自互聯網金融出來之后,理財產品種類豐富起來,如P2P、手機APP理財軟件等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理財產品的準入門檻較低,辦理非常簡便,大部分人民群眾都可以通過電子產品進行快速辦理。理財產品可以為人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收入途徑,人們對投資理財的研究更加深入,理財意識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二)具有更加科學完善的理財觀念
在互聯網金融未出來之前,人們普遍的投資理財觀念就是,工作掙錢本來就少,加上日常的開銷基本所剩無幾,根本沒有剩余的資金去投資,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玩的東西。而自互聯網金融問世之后,針對于普通民眾也推出了好幾款理財產品,人們只需要投入較少的資金就可以進行理財,不僅可以獲利,還能感受到投資理財中的樂趣。
(三)人們的理財結構得到了優化
傳統的理財產品都是一些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產品,普通人群是不適合購買這些產品的,因此也無法參與到投資理財過程中。但是自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大大優化了人們的理財結構,多種理財產品出現,既有適合高資金量人群的高風險高收益理財產品,也有適合低資金量的低風險低收益的人群。完善的理財結構能夠讓更多的人都參與到投資理財中,學會對自己的資金進行合理支配,為自己增加一份額外的收入。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促進我國理財市場發展的措施
(一)將傳統的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充分融合
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各有各的優點,為了更好地為投資者理財進行服務,可以將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充分融合,已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傳統金融由于發展時間較長,相關的機制比較完善,所擁有的的客戶群體也比較龐大,資金總量較多。而互聯網金融的網絡用戶數量較多,而且還擁有者大量的資信和大量的交易數據,所存在的第三方交付功能也具有一定的高效性,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將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相融合主要有三方面的優勢:1.促進金融行業發展,并積極進行創新,傳統金融可以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子公司進行發展,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理財產品。2.各取所需,不論是傳統金融,還是現如今的互聯網金融,都是有著自身的優勢的,為了更好地促進兩個發展,可以各自借鑒他人的長處,互聯網金融可以借鑒傳統金融的經營經驗,傳統金融則可以融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帶動自身業務的發展。3.傳統金融可以對自身龐大的用戶群體數據進行挖掘,充分發揮受眾廣這一優點。那么傳統金融也可以創新此方面的功能,深度挖掘自身所擁有的龐大用戶群體,通過尋找數據信息內在的價值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進行知識培訓
從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現狀來看,參與投資理財的人數雖然眾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資者是沒有任何投資理財專業知識的,他們僅僅是認為投資理財可以增加額外的收入,這部分人群往往會因為自身專業知識不足,而經常深陷一些非法機構的圈套之中,最終投入的金錢打水漂。因此,為了讓投資者對金融行業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提高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辨別度,降低投資風險,有關部門有責任對投資者進行知識培訓,從各方面對投資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以便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投資。此外,投資有風險,對于這一點相關的責任人員也不要對投資者進行可以隱瞞,要在投資者投資理財之前就事先向他們說明,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教育。
(三)提升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性
自律是一個行業良性發扎的基本條件,自律性的行業能夠引導各企業之間進行良性競爭,使得各企業都能夠獲得長久的發展。為了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性,必須要有關部門履行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職責,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內出現的一些非法行為進行有效打擊。同時,建立起專門的監管組織,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避免發生一些不正當的行為,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提升行業的自律性要歸一化零,從提高各金融機構的自律性著手,要求各金融機構對自己的經營行為進行約束,切勿做一些不合法的經營,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只有各機構之間進行良性競爭,才能保障金融行業更加穩定發展。
(四)打造更專業的咨詢服務平臺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進行投資理財,但是大部分的還是比較盲從,沒有任何的專業知識,完全都是看別人投資有所收益之后也開始投資,對投資理財的了解比較少,其他人往往也不能給他太多好的建議。對于這種情況,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理財市場發展,相關部門可以建設一些專業的互聯網投資咨詢服務平臺,并配備專業的投資理財咨詢專家,專業為投資者解答相關的疑問,讓投資者對投資理財有一個更加直觀清晰的了解,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讓他們慎重投資。
(五)培養專門的業務人才和行業精英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于相關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專業人才匱乏是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撐。目前從事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人多數時之前從事互聯網、通信和電子移動等行業的工作人員,對于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專業知識還不是太了解,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工作會顯得比較吃力。因此,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穩定發展,必須源源不斷輸入專業的人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戰場,必須設立互聯網金融相關專業,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以提升學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便能夠勝任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工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此外,需要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以便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保證每項業務都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
小結:
總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投資理財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不僅推動了金融行業的發展,而且改變了人們的投資理財觀念,讓人們對投資理財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很多機制還未完善,因此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為了促進金融行業有序穩定發展,必須對現有的機制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機制加以完善,以便更好地對金融行業進行約束。
參考文獻:
[1]吳征. 互聯網金融對大眾投資理財觀念的影響[J]. 時代金融, 2018(24).
[2]戎鑫. 互聯網金融對大眾投資理財觀念的影響[J]. 卷宗(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