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潔
【摘 要】思維品質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全面發展具有直接影響。教師立足英語學科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科學有效的組織英語教學,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敏性、獨創性、深刻性、批判性等,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核心素養;英語
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思維品質作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切入點。教師結合小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科特點,圍繞著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總目標,立足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思維水平,設計英語學習任務,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有意識、有策略的訓練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敏性、獨創性和深刻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一、結合內容設計學習任務,訓練學生思維靈敏性
科學的學習任務不僅為學生迅速的積累英語知識、鍛煉語言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學生的思維訓練創造了良好機會。英語教材中編排的知識內容是教師設計課堂學習任務的根本依據。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從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提升的角度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英語學習任務,激活學生思維,營造自由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敏性。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時,教師從這一單元有關“職業”的內容入手,聯系現實生活,在學生閱讀了Story time后,組織學生對不同的職業進行解讀。“As far as we know, there are many occupations in our daily lif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or you dislike? Tell us the reason.” 教師設計了學習任務。學生們快速思考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不喜歡的職業,并且說明原因。有學生說,“I dont like teachers. Because my mother and father are all teachers, they are all busy with their work, so they have no time to take care of me.”學生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思考,訓練了思維的靈敏性。
思維靈敏性作為一項重要的思維品質,不僅影響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且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探索實踐等方面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教師通過學習任務的設計,訓練學生思維靈敏性,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圍繞目標組織交流活動,增強學生思維獨創性
靈活多變的課堂交流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常態,為學生創造了語言交流的機會,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時間和空間,能夠引起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彼此激發,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強化訓練,形成具有獨創性的觀點認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條件,圍繞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立足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明確的課堂交流活動,讓學生之間盡情的交流、密切互動,增強學生思維活動的獨創性。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時,教師為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組織學生圍繞著“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進行交流活動,并且陳述自己對于周末生活的看法。“As usual,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first, after that I usually watch TV at home.”“I usually go to library to read some interesting books.”“I often do some sports on weekends.”學生們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同的度周末的方式。教師組織學生交換看法。“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ways of weekends life?” 教師問。學生闡述觀點,“I think watching TV is bad for our eyesight, we should do some sports.”學生們見解獨到,促成了對問題形成全面深入的認識。
思維的獨創性作為一種優秀的思維品質,不僅影響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成效,而且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突破口。教師通過有效的英語交流,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刺激,訓練思維獨創性,培養核心素養。
三、立足文本挖掘深層內涵,提升學生思維深刻性
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教材內容,挖掘文本材料的深層內涵,不僅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然選擇,也是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立足教材文本材料,通過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不斷深入,促使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和分析,透過表層信息,挖掘深層內涵,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觀念層面的教育,增強學生探索求知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時,教師在學生完成了Story time部分閱讀之后,首先,要求學生列出各種業余愛好。學生們很快給出答案:play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 read stories; play the piano; dance; watch films; swim。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繼續探討,“What hobbies are best? Why do you think so?”將學生對“業余愛好”的認識引向深入。“I think reading stories is a kind of good hobby. It could open our mind and enrich our knowledge.”學生們對于各種業余愛好進行了思考和判斷,形成了自己的認識,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學生學習新知識、認識新事物所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能夠促使學生高效達成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教師通過對教材文本內涵的深入挖掘,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實現認知的提升,增強學生核心素養。
四、聯系實際提出開放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發散性
課堂提問時設計開放性問題,并且選擇適合的時機提出來,用問題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學生不受約束的探尋問題答案,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奠定學生自主發展的基礎,形成優良的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聯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創設輕松融洽的交流情境,提出開放性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刺激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激勵學生給出多種答案,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教師考慮到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聯系教材內容沒有給出故事的結尾,組織學生續寫故事結尾。“Goldilocks comes into the three bears house, she drinks the right soup and has a good sleep on the comfortable bed.” 教師說,“What will happen between her and the three bears?”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發。“Try your best to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Goldilocks was scared away by the three bears.”“Goldilocks explains the reason, the three bears forgive her. At last, they are good friends.”學生們想象豐富,給出了故事的不同結局,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思維的發散性可以避免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也是學生優秀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教師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夯實核心素養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蘆梗楠.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19(37):178
[2]賈善才.淺談如何構建高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19(09):67
(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江蘇 南通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