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廣州市駿景中學秉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風,堅持以優秀引領優秀,優秀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打造優秀教師團隊進行的實踐探索成效明顯。
一、黨政工團合力,和諧生態
1.培育高尚師德
黨支部開展《牢記教師職業使命,書寫精彩教育人生》《守住底線,不踩紅線——紀律教育學習活動》等主題師德教育;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天河區教育系統師德考核負面清單》,簽訂廉潔從教承諾書等,牢記教書育人職責,筑牢思想防線。
工會、婦委會通過名師成長報告會、讀書沙龍、教師論壇、好家風評選等多種活動形式引導老師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提升師德修養,夯實教育教學能力。
我校先后請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到校開設名師報告會;工會為每位老師購買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包括巴班斯基的《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皮連生的《學與教心理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等書籍;近40位老師登臺在“教師論壇”和讀書沙龍中先后圍繞“高效課堂大家談”“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等主題暢所欲言,獻言獻策。
2.行政率先垂范
駿景中學確立以優秀引領優秀的思想——以干部的優秀引領教師的優秀,以教師的優秀引領學生的優秀。行政干部在專業發展路上率先垂范,李薇校長獲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匡紅華副校長成為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骨干教師,蘇勤副校長評為“羊城最美教師”;8位中層干部中產生1位廣州市百千萬培養對象,2位廣州市骨干教師,1位天河區骨干教師。
二、搭平臺助發展,各美其美
1.立足課堂,錘煉師能
一是發揮市區骨干教師、名班主任的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專題教學公開課以及班會課觀摩研討、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二是教導處與德育處聯手實施“青藍工程”,以“綜合實踐課例創新工作室”和“駿馬班主任工作室”為平臺,加強市、區、校三級骨干人才梯隊建設。
2.科研引領,培訓助力
鼓勵開展教育科研。教導處設立一位副主任分管教科研工作,制定了《廣州市駿景中學校本課題指南》以及《廣州市駿景中學教科研獎勵條例》。近四年,完成市級規劃課題3項,區級規劃課題2項,省教育學會小課題8項,取得廣東省教育成果獎1項(排名第二),市教育成果項目1項。
精心策劃校本培訓。系統設計分成師德修養、高效課堂、教科研、信息技術等專題, 請來各領域的大學教授、市區教研員、名師來校講學,例如:“名師成長故事”“基于科學取向的教學目標編制”“導學案的編制與應用”“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微課制作與設計”……
3.開發校本,競賽添彩
學校構建了以國家課程為主的學科基礎性課程;學校特色項目的經典、輪滑、外語、駿馬為主題的拓展性課程;以綜合實踐課程和德育活動課程為主體的實踐性課程的“格物教育課程體系”。尤其是采取菜單式走班制形式,以社團活動為平臺構建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每學期20多門校本課程,近50多位教師參加實施,既培育學生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也為教師多元發展提供了空間。學校在保持原有輪滑球和健美操傳統體藝優勢項目的同時,科技競賽也異軍突起。教師也在教師技能大賽、課例、論文評比等頻頻獲獎。
4.開放交流,增強信心
走出去,分批選派班主任、骨干老師前往青島、長沙、上海、貴州、成都、杭州等地培訓學習,拓寬視野,見賢思齊。
學校在每年接待江蘇、江西、河南、廣西、海南、貴州等省和省內多地教育部門及學校到校跟崗、考察交流、結對幫扶省內外學校7所的過程中,統一要求做到推門聽課,隨機訪談。科組長、名班主任、骨干教師對外介紹教育教學管理經驗,老師在對外接待中鍛煉師能,總結反思提升。
三、完善激勵機制,多元發展
修訂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力求更好地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試行《廣州市駿景中學教學質量獎評比方案》以及《廣州市駿景中學優秀科組評比方案》《廣州市駿景中學優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評選方案》,進一步完善了《廣州市駿景中學專業技術崗位競聘實施細則》,用制度約束并導向教育教學行為——合作分享,爭優創先,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