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要】隨著數字出版的勃興,數字作品版權利益失衡問題日漸突出,借助區塊鏈技術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文章在系統梳理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利益失衡的現實表現基礎上,闡述借助區塊鏈技術平衡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可行性,探討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版權;平衡
【中圖分類號】G2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2.008
版權交易制度以平衡產權個體與大眾利益為目的,當前國際通行的著作權法與國際公約均高度重視保障不同出版主體權益。隨著數字出版的勃興,傳統的出版交易格局逐漸轉向創作去中心化與傳播去產權化,打破了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平衡:一方面,數字出版技術允許出版商和社會公眾匿名對數字作品進行多輪傳播,可能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數字出版商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以合同方式打包獲得版權人的批量授權,從而使版權人陷于不利地位[1]。
具體而言,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失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失衡,即由難以追溯版權人所產生的確權難、維權難矛盾;二是版權人與出版商之間的利益失衡,即由出版商話語壟斷所導致的侵占版權人利益矛盾;三是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失衡,即由數字出版背景下版權法合理使用原則失靈所引發的讓渡公眾利益矛盾。鑒于此,文章在系統梳理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利益失衡的現實表現基礎上,闡述借助區塊鏈技術平衡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可行性,探討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實踐策略。
一、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失衡的現實表現
1.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權益失衡
與傳統出版的高傳播成本、一元化傳播渠道所不同,數字作品可進行多輪匿名大范圍傳播推廣,既難以追溯傳播責任主體,又無法對數字作品的流轉路徑實施全時監控。由于數字作品的版權登記流程不甚合理,版權人逐漸喪失對數字作品部分內容、功能、價格的知情權,同時居高不下的版權登記成本也影響了版權人的版權登記意愿,從而加劇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2]。數字作品交易力度過大亦是加劇二者權益失衡的重要原因,目前的交易機制無法保障社會公眾對數字作品特定內容的選擇權,這不僅不利于提振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而且損害了版權人參與數字出版的合法權益,不利于數字作品傳播。
2.版權人與出版商之間的權益失衡
就傳統出版產業而言,出版商置身于完全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因此鮮有版權人與出版商之間的權益糾紛。但數字出版權具有寡頭壟斷特征,即每個細分產業領域由為數不多的行業巨頭主導數字作品的發行媒介與發行鏈條。正是由于行業巨頭長期占據行業大部分資源,且往往采用打包協議方式來一次性獲取數字作品版權人授權,將版權人排除在數字作品分發與運營體系外,導致出版商有機會偽造數字作品營銷數據,從而使版權人蒙受巨大的權益損失[3]。這種缺乏可信監管機制的數字出版發行模式,讓版權人長期處于利益博弈的弱勢地位,出版商則可攫取遠高于版權人的商業收益。
3.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權益失衡
當前通行的出版產業法規均將合理使用作為保障利益相關者權益的重要原則: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社會公眾享有使用出版作品的許可豁免權。而數字出版對合理使用原則產生了極大沖擊[4]:一方面,由于數字作品具有虛擬化、可復制、易傳播等特點,如何確定合理使用邊界成為學術界與業界的爭議焦點,且容易在出版商與社會大眾之間產生版權糾紛;另一方面,當前數字出版商通過使用在線認證等數字版權管理技術控制數字作品的使用、修改和分發,使公眾難以實現作品的合理使用,事實上損害了公眾權益。
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失衡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具有如下幾方面可行性。
1.平衡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權益失衡的可行性
區塊鏈本質上是分布式的記錄數據庫——以密碼學的方式保障記錄內容不可篡改與偽造,依托區塊鏈技術提供數字作品和創作者認定服務與版權轉移公示服務,不僅能簡化版權登記流程,降低版權登記成本,保障數字作品的確權與維權,還可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對數字作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有效遏制數字作品過度消費與非法傳播,進而找到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權益平衡點。
2.平衡版權人與出版商之間權益失衡的可行性
哈希算法是區塊鏈技術的精髓,通過對每項交易數據進行不可逆向的哈希賦值,在區塊空間中創建“工作量證明機制”,可有效解決第三方交易信任問題,促進交易數據的泛在化共享。因此,打造基于哈希算法的數字出版發行通路,不僅可改變傳統出版交易中版權人的弱勢地位,也能在減少流通環節基礎上增加數字出版發行的公信力。
3.平衡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權益失衡的可行性
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不僅能實現靈活的數字作品版權管理,有效維護合理使用原則,還可提高數字出版交易的操作效率,防止由技術綁架導致的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權益失衡的情況。如英國科技公司Digital Science于2017年研發的數字出版智能合約交易機制,創造了基于Decent(―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自運行組織)的數字出版生態系統,使數字作品交易內容實現可追溯可查看,并引入區塊鏈貨幣捆綁與共識機制,實現了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收益共享式分配。
三、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實踐策略
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數字出版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出發點是重塑互聯網環境下數字出版交易的規則體系,增強數字出版場景的安全性與高效性;著力點是構建實現數字出版可追溯登記、極簡化流轉與智能化監管的交易平臺;落腳點是切實解決數字作品市場化流轉過程中存在的惡意侵權、維權受阻等問題。
1.降低版權登記成本,實現版權利益合理分成
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權益失衡的癥結在于數字出版著作權人認定服務滯后,且不具備權利轉移公示服務能力,從而導致產權追溯與利潤確權等問題。利用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技術創建數字版權登記平臺,可確定版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權益邊界,增強版權登記過程中權利轉移的信息透明度與操作公正度,實現版權人知情權與社會公眾選擇權的雙向增益。
(1)憑借P2P網絡分布式站點確認技術提供數字出版作者認定服務
可借鑒區塊鏈數字出版平臺“億書(Ebookchain)”的做法,創建集版權登記、版權驗證等功能于一身的數字版權確認系統,通過賦予每位著作權人專屬“時間戳”實現海量數字出版數據分布式存儲,便于版權人實時追蹤作品流轉交易路徑[5]。
(2)提供數字作品所有權與使用權打包轉移公示服務,以實現版權人與社會公眾利益的最優配置“贊賞”區塊鏈IP平臺所實踐的融合權利轉移公示與產權收益分成做法值得推廣:用戶在使用平臺瀏覽數字作品時會生成軌跡記錄,以及與之對應的散列值“指紋”,用戶若將數字作品轉發到其他自媒體平臺,將會得到平臺的返現獎勵,版權人亦可獲得相應的版權使用費用。
2.創建版權人與出版商共同主導的出版發行鏈條
鑒于當前數字作品版權變更及交易發行技術過于煩瑣且不可靠,版權人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微乎其微,難以按照自己意愿出租或轉售數字作品,因此應在優化健全數字出版發行渠道的基礎上,構筑版權人與出版商共同主導的數字出版生態格局,推動版權人與出版商之間的權益平衡。
(1)建立數字出版發行的可信監管機制,完善以版權人為主體的數字出版發行體系
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產權交易平臺MBAex,正是依托區塊鏈哈希算法技術為版權人提供一套去中心化信用監管機制,確保版權人最大化獲取數字出版交易傭金。具體而言就是版權人向買方發行哈希令牌,每筆買方與平臺之間的數字作品交易均會記錄在哈希令牌中——哈希令牌所累積的點值既決定了版權人的版稅收入,也決定了第三方可獲取數字作品副本的數量,平臺方只提取較低額度的服務傭金。
我國可借鑒這一做法,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利用哈希算法對數字作品的創作時間、交易次數與授權頻率進行動態記錄,將其作為版權人與出版商利潤分成的重要依據;其次,擴大版權人在數字出版發行體系中的權限,讓版權人通過發行與數字版權相對應的哈希令牌來決定數字作品交易的價格與規模。此舉既可激發版權人持續創作動能,又能規避數字作品過度消費問題。
(2)優化數字出版發行鏈條,提高數字出版交易的公開透明度
Orvium區塊鏈出版發行平臺,打造了出版商與版權人共同主導的出版發行鏈條:基于哈希算法技術為數字出版交易的全部節點標記個性化哈希字符串,版權人可根據哈希字符串的變化情況來查看數字出版交易全過程,有效制衡出版商的出版發行壟斷行為。
我國可嘗試利用區塊鏈哈希算法打造數字出版發行管理平臺,在簡化數字出版流轉周期,降低數字出版全流程發行成本的基礎上,發揮哈希算法記錄透明公開的優勢,增加版權人在數字出版全周期中的話語權。
3.明確版權使用邊界,完善二級市場交易機制
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權益失衡的焦點在于出版商超越了數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邊界,從而間接剝奪了社會公眾對數字作品的二次傳播利用權力。當務之急是要科學劃定數字版權使用界限,建立數字作品二級市場交易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公眾使用數字作品的法定權限。
(1)確定數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邊界
Zloadr出版發行平臺將智能合約技術應用于數字出版交易的全流程,當交易對象為社會公眾時,平臺將為每份格式合同的用稿聲明創建“公鑰”賬戶,智能合約將自動搜尋授權記錄的回應情況,保障社會公眾的合理使用權限。若交易對象為出版商,平臺將為交易系統產生的記賬數據創建“私鑰”賬戶,以降低雙方的對賬成本[6]。我國應利用智能合約技術為不同的數字作品量身定制權責條款并自動執行,出版商只需明確約定版權的使用范圍,社會公眾便能免費獲取和使用數字作品。
(2)實現數字作品的二級市場交易
Steemit數字出版內容分發平臺正是利用二級市場交易模式來平衡出版商與受眾者權益。版權人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可事先限定數字作品的價格上限與下限,并明確出版商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收益分配比例,當出版商轉售數字作品時,其他利益相關者亦可獲得收益。這種“智能合約+數字版權監管”的二級市場交易模式,在加快數字作品使用權流轉的同時,亦可高效地對數字作品收益進行分配。
(3)自動執行數字作品收益分成
在現行的數字出版市場交易過程中,由于簽約前的授權范圍確認成本、授權條款談判成本與授權后的監督履約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數字作品交易效率偏低且版權收益分配失衡。此外,單個作品版權的拆分交易也成為版權糾紛的重要隱患——拆分后每個版權的授權時間、權力范圍與約束條款都存在較大爭議,使得出版商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收益難以實現高效交割。
百度區塊鏈原創圖片服務平臺“圖騰”的做法不失為明智之舉:版權人可拆分轉讓數字作品版權,但“圖騰”始終擁有數字出版產品內容、交易行為的審定權與監管權。“圖騰”還與全球多個國家的版權管理組織合作,使用智能合約依據版權份額自動分配收入。
參考文獻
[1]劉楨,馬治國.利用區塊鏈開展版權保護的局限與應用路徑[J].出版發行研究,2019(9).
[2]張冰清,李琳.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版權利益平衡[J].中國出版,2019(11).
[3]石丹.論區塊鏈技術對于數字版權治理的價值與風險[J].科技與出版,2019(6).
[4]王清,陳瀟婷.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著作權保護中的運用與法律規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
[5]俄羅斯區塊兒.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版權保護工具——億書舉行區塊鏈產品發布會[EB/OL].(2017-05-24)[2019-12-28].https://www.jinse.com/news/blockchain/25562.html.
[6]區塊鏈之家.Zloadr——區塊鏈流行新聞媒體出版發行平臺[EB/OL].(2017-10-23)[2019-12-28].http://www.5bite.com/post/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