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劉蓉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青年德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闡釋了新時期青年德育工作的目標、任務、方法、原則、途徑,為今后大學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要求,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應在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不斷完善德育工作體系,創新德育方式方法,建設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德育工作隊伍,提高德育工作時代性與實效性,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修德觀;高校;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2-0142-03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青年工作,尤其是對青年修德的重視。習近平在一系列的重要講話、座談會、書信中闡述了青年修德的內涵及意義,由此逐步形成了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本文從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理論內涵、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路徑。
一、把握與領悟:習近平關于青年修德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發表講話時首次提出了青年修德觀,希望青年人能夠勤學、修德、明辨、篤實。2014年,習近平在五四青年節講話中對青年修德觀做出更為具體的闡述,他提出當代青年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遵守規范,錘煉品格。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高校的各個環節建設要圍繞德育展開,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1]。2018年,習近平再次提出,高校要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希望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做“信仰型”青年;錘煉高尚品格,做“修德型”青年;勤于學習求真,做“學習型”青年[2]。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對我國現階段社會現狀的反映,是對我國社會道德體系和倫理規范的積極思考,更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理想的豐富和堅持。這一思想理論全面闡釋和規定了新時期青年德育工作的基本方針、目標、任務、方法、原則、途徑,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學指導思想。
青年修德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命運、關乎個人價值觀的確立和形成、事關青年的健康成長。青年如果沒有良好品德作為思想基礎,即使再有遠見卓識,也可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迷失自我[3]。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科學的理論思想,堅持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指導對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習近平青年修德觀下的大學生修德教育是結合時代特點對大學生思想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深度探索。大學生是傳承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載體,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否過硬,足以影響社會今后的發展走向。當前,只有不斷加強大學生修德教育,才能使其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4]。其次,習近平青年修德觀下的大學生修德教育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堅實基礎。在高校不斷擴招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尤為重要。習近平修德觀對青年修什么德和如何修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當前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總之,要堅持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指導,不斷優化高校德育工作理念、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式方法,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回首與思考: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德育目標不明確、德育工作實效性不高、德育教師職業能力不足、德育教師理論基礎不扎實等問題。
(一)德育目標不明確
近些年,黨和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提出了符合當代青年發展實際的育人理念。但是,在具體育人過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缺乏對黨和國家在青年培養方面的育人目標的深刻把握,未能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思想引領。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參加座談會時提出,希望當代青年能夠愛國、勵志、求真、力行,要時刻忠于祖國,立下高遠志向,求真務實艱苦奮斗[5]。當前高校應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及黨和國家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明確德育目標。其次,德育工作受到人員、資金、場地和自身業務水平的限制,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完全實現既定的育人目標,這使 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各高校管理者缺乏對德育工作的正確認識,對該項工作重視程度還不高。德育T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應在教育體系中處于統帥地位。然而當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重智育輕德育,對于大學生智育的重視程度遠大于德育,缺乏對德育-作的充分支持,未能形成明確的德育目標,使得工作落實不到位。
(二)德育工作時代性與實效性不強
按照要求,當前德育-作應突出特色優勢、完善切合辦學定位以建立知識結構完備、方式方法創新的德育體系。首先,創新育人內容,制定合理計劃,根據不同的受教育對象制定教育內容。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層次性,未能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特點。以下是筆者對幾所大學學生關于高校德育課程感染力的調查。
根據調查發現,有48 .4%的學生對于高校德育課程效果反應一般,認為當前德育內容陳舊,無法激起自身的學習熱情。此外,學生認為當前德育形式呆板固化,缺乏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未能拓寬育人途徑。
對于利用何種形式開展大學德育教育,大多數學生希望學校能夠通過多樣化的社會實踐和網絡媒體的宣傳教育形式開展德育工作,推動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智能技術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創新育人方式方法。然而,當前德育工作未能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和社會熱點,未能充分滿足國家育人要求和個體發展的需要,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對新的教育途徑的深度探索。按照習近平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最新指示,當前德育工作要著力改變德育工作中學生“聽不到”“聽不進”和“聽不懂”的局面,精準“滴灌”“靶向”供給,確保工作的實效性[6]。概而言之,作為高校管理者應著重思考,如何進一步形成系統性的德育體系、符合學生成長特點的德育方法,如何拓寬育人途徑,利用新興科技手段擴大德育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以增強德育效果[7]。
(三)德育教師職業能力不足,理論基礎不扎實
加快建設理論扎實、業務熟練、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師資隊伍是進一步提升高校德育T作水平和效果的基礎。然而當前在德育隊伍建設方面,對德育教師前期的選拔、工作中的引導與培養、隊伍結構的科學布局方面還存在疏漏。德育隊伍中許多年輕教師未經過系統性培訓,其理論功底不深,業務能力偏低,組織的活動質量較差、影響力小,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低,影響德育工作的進一步落實。以下是針對學生對思政教師滿意度的調查。
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對思政教師的滿意度較高,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占到了標本數量的56.4%。但是,也有38.4%的學生對于思政教師的滿意度一般。這些學生認為學校思政教師理論素養高,但授課內容過于理論化,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專業差異和個體差異,學生無法將所教內容吸收掌握。習近平提出,要明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這一原則。當前,要著力打造出支懂理論、懂學生、懂方法技巧的師資團隊,打造一支懂得因時而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師資隊伍,進一步提升德育T作的實效性,提高工作整體水平。
三、創新與發展: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創新路徑
(一)以習近平關于青年修德重要論述為指導,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全面闡釋了新時期德育工作的目標、任務、方法、原則、途徑,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學指導思想。要堅持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指導,積極利用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主動向學生宣講國家當前的發展情況,使學生能夠正確把握社會發展大勢,明確人生的道路一定要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結合,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爭做新時代的堅定者、奮進者和搏擊者[8]。
此外,高校要不斷更新育人理念。大學德育T作是一項長遠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遵循德育工作的時代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原則下,立足于黨和國家治國理政要求,尊重學生個體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引導學生。要加強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教育、法紀和廉政文化教育,使廣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加深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9]。在此基礎上,還要積極吸收西方優秀的教育思想與方法,不斷革新教育理念。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引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鍛造高尚品格。
(二)以創新德育方式方法為基礎,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要在遵循方向性、滲透性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德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創新話語方式。首先,在德育內容方面,要深入研究學生的新特點、新變化、新需求,在具體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制定分層德育法,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案,用分層教學為學生傳授符合其自身發展需要的知識。大一開展適應性的德育教育,大二和大三學生接受成人成才教育,對大四學生進行社會誠信和法制教育。此外,要充分貫徹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德育內容需加強以黨史國史為重點的教育,使學生全面掌握黨的新理論,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在德育途徑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案例教學、實踐活動、行為訓練,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前,課堂教育仍然是德育的主平臺,不可因噎廢食,應持續加強德育課堂建設,加大德育課程在學生學業中的分量。其次,增加線上教學在整個育人過程中的比重,積極運用新興科技手段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提升德育工作的深度與廣度。此外,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要輔以必要的社會實踐和行為訓練。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從實踐中獲得真知,白覺錘煉品格。
在德育方法方面,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挖掘德育隱性教育資源。不斷創新求變,順應時代發展、適應學生特點,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積極利用互聯網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白媒體形式,如抖音、微信、微博等,將黨和國家最新理論及時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深入領會精神,做到入腦、人心、人行。與此同時,要謹防不良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媒體的過度使用,引導學生提高網絡素養,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10]。此外,習近平提出,在育人過程中要重視榜樣的作用。高校應通過邀請各行備業中品行高潔的人士、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等參與到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來,樹立典型,激勵廣大學生,發揮榜樣的力量。
(三)以構建整體德育體系為任務,提高德育工作整體水平
當前,要逐步優化大學德育管理機制,構建整體德育體系,確保育人效果。首先,加快整體德育體系建設步伐,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遵循,包括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機制、德育隊伍工作機制、學生白我教育自我監督機制、獎勵與懲罰機制。其次,培養一支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德育師資隊伍是關鍵。高校要為德育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學習機會,提高教師素質能力。此外,在重視校內德育隊伍建設的同時積極利用社會德育力量,挖掘各方面積極因素,加強多方協同。讓包括家長、法律專業人士等加入到德育工作隊伍中來,通過家校聯合彌補學校德育工作在校外的缺位。再次,高校應著力優化學校德育環境,加大包括教室、圖書館、活動中心等人流密集地區的德育宣傳,積極開展宿舍德育文化活動,幫助學生營造和諧宿舍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風清氣正的學習環境,助力學生成人成才。
四、結語
高校德育工作要以樹人為核心、立德為根本,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根本任務,明確德育目標;以優化整體德育體系為基礎,為高校德育丁.作提供明確的制度遵循;以創新德育內容,拓寬德育途徑和話語方式創新為切入點,提高德育工作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以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多方協同,充實德育隊伍,完善德育工作網絡,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鍛造高尚品格,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8.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3]余雙好.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J].求索,2017(10):38.
[4]陳亞峰.論習近平青年教育觀及其對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的啟示[J].教育評論,2018(4):22-23.
[5]陳中建.高校德育系統工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畢業論文,2008.
[6]趙保全.習近平關于高校學風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84-85.
[7]陳秀明.青海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問題研究[D].西寧:青海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5.
[8]王瓊.習近平的青年觀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啟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5):169.
[9]金向華.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與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2):74-75.
[10]石書臣.論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青年學生德育工作思想[J].教學與研究,2017(1):34-35.
[責任編輯:陳明]
[收稿時間] 2019-03-18
[作者簡介]李根(1991-),男,陜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劉蓉(1984-),女,甘肅蘭州人,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學工辦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