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關鍵詞:新常態背景? 企業內審工作? 應對策略
新時期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越來越高,為保持良好的競爭實力,企業必須要在時代的驅動下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理念,加強內審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依托于企業的相關經濟活動基礎之上,才能實現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嚴格監督,確保其實際審計效果的應用與發揮,進一步提升企業能夠獲取的市場經濟效益。新常態對企業的運營要求是多個方面的,財務管理的審計工作格外重要,相關管理者應在當下時代提高重視、強化管理。
企業運營中所需要的審計部門應按照一定的規范來設置。在當下市場經濟中,一些內審工作存在問題的企業通常在部門的設置上不夠科學,這也造成相關工作的審計力度不夠,設置缺乏合理性。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應是相對獨立的,才能夠具備一定的監督能力,若缺乏良好的獨立特性,那么審計部門將無法實行其應有權利。關于審計部門的業務工作,企業其他部門是無權干涉的,企業要給予審計部門足夠的監督職權,才可以保障該部門的管理工作有效進行,否則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將形同虛設。
基于我國新時期的社會背景,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供應,國內目前的大部分審計人員通常是來自于其他機構的,盡管這些人員曾在財務管理部門任職,但就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要求,仍與相關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一些企業為節省人員成本,在招聘審計人才是并未設置合理的上崗指標,在崗人員的專業素質也未能得到細致的考察,這就使日常的審計工作存在漏洞,專業性與持續性是人才資源能力的重點考核內容,若這兩方面的人員素質存在不足,日常的審計工作也就有可能存疏漏。伴隨國內經濟市場的空前繁榮,企業內部與外部發展之間形成的巨大資源差異,會在人員的能力上顯現出來,現有的審計人員若不能及時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則會對新常態下的工作出現困境。
在審計工作方面,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要將重點放在預防政策上,其中的不足會得以顯現。部分企業在內審工作安排的思維理念上存在滯后性,致使實際工作安排與企業的發展存在空檔,而企業的經營活動也會因此缺少保障,許多問題不免暴露出來,為企業的日常運轉造成困擾。如表1所示,部分企業在相關預防政策的設定上存在明顯的缺漏。
從事企業內審工作的相關人員需要對工作具備責任意識,將內審工作的內容作為核心業務,并自覺遵守企業內審制度的相關標準,建設良好的風險預知思維,才能持續、有效提升人員的職業素質,為企業日后的發展鞏固堅實的人才資源基礎。當代市場中的企業競爭既是多方面實力的競爭,也是人才資源力量的競爭,人力資源水平既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又是為企業創造市場利潤的根本。這一概念對于企業的內審部門依舊適用,具備較強職業素質與能力的人員,能夠為企業的內審工作質量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從而減少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所承擔的經濟風險。
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應通過相應的內審條件來保證工作的有序開展,才能切實提升企業內審工作的實際效果。對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所形成的財務管理運行系統,企業要采取動態化的模式對運營情況予以監管,因此內審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對企業管理層的發展戰略充分明確,將思維模式轉變為更加全面化的形態,以提升企業管理層對內控及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視程度。故企業的內審業務需要設置一定的標準,并確定未來的戰略目標規范審計流程,盡可能地避開預計風險,擴大企業的市場收益。
企業的內審制度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會逐漸發現不完善的地方,并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進行必要的改革。通常來說,內審工作能夠有效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但少數的風險仍屬于潛在隱患,需要企業不斷重視內審工作來予以避免。企業的工作人員在思維上要具備風險意識,通過表象尋求根源,才能將風險問題的本質作為評估事實的基礎,使整體的審計流程有據可查,具有說服力,能夠為人所信服。企業的審查工作也是培養內審人員素質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提升人員的風險意識非常重要。
當下企業的發展更重視內部監管工作的質量,審計工作既是對企業運營情況的保障,也是合理安排企業財務資源的方式。根據企業的業務特點與工作需求,內部審計工作可以適當的調整,以提升實際的工作效率,減少審計工作的限制與障礙,強化其審計力度與實效性,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新常態下的審計內容與目標應根據市場的發展進行時代性的轉變,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使其業務更具有獨立性與主觀性。
參考文獻
[1]朱培德.新常態下企業內審工作的應對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3):155-156+179.
[2]王新芳.新常態下企業內審工作的應對策略[J].經貿實踐,2018(11):110.
[3]安娜,劉雨.新常態下企業內審工作的應對策略[J].中國市場,2018(3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