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華
【摘要】? 一個班級是一個學校最小的管理單位,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當中往往都是經驗積累的體現,為什么有的班主任會把班管理得得心應手,而有些班主任卻做得焦頭爛額呢?其實面對兩千年后出生的一批學生,作為班主任更要拋棄一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嘗試走近學生,運用“峰終定律”心理理論去指導自己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 峰終定律 學生教育 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4-116-01
峰終定律是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恩曼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的,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與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這一項定律基于潛意識總結體驗的特點:對一項事物的體驗之后,所能記住的就只是在峰與終時的體驗,而在過程中的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好與不好的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簡單歸納就是指人們對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記住兩個部分。一個是過程中的最強體驗,峰;一個是最后的體驗,終。過程中好與不好的其他體驗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這一定律被稱之為服務界最具有震撼力與影響力的管理概念與行為模式。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教育的管理對象是學生;教育的行為模式在于“教”和“育”。在對初中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運用這一定律,老師關注學生體驗“峰”值的時刻和需求以及教育過程的“終”點體驗。
作為班主任在開展學生教育當中免不了要給全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那么怎樣的思想教育才是有效的呢?只有在教育中留給學生最強的體驗“峰”或最后的體驗“終”,形成峰終定律。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那么如何留給學生最強的體驗呢?
一、實踐例子:微班會活動游戲《中指變長》
1.游戲步驟
每一名學生雙腳打開端坐在座位上,閉上雙眼,自然呼吸,右手自然垂下,平舉左手,掌心朝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彎曲,老師說三次“長!”“長!”“長!”。每次間隔時間大約為30秒,
2.學生分享體會,老師點評
開展這類型的小活動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明白到自己潛能的無限可能。因為確實是中指的變長了這個過程就是“峰”它帶給孩子最強的身體體驗,而最后的“終”就是原來自己還有潛能可以發揮出來的一種心理暗示。一個老師講道理不如講故事,講故事不如演故事,演故事不如做活動。通過活動來帶給學生身體上,心理上最強的體驗要比說一萬句道理要來得更有效果。
作為一名班主任,當你在學生面前已經到了講道理都起不到教育作用時,不妨把“峰終定律”滲入到小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體驗,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在的學生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體會,難溝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等行為。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最怕就是科任老師課后帶著學生走到你的面前說學生出問題了,然后生氣地把學生扔給你,學生滿臉憤怒、委屈表情站在你的面前。那么在學生跟科任老師起沖突時,作為班主任又該如何有效運用峰終定律,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呢?
二、實踐例子:師生沖突
(一)安撫情緒
在了解學生脾氣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體動作,比如微笑著拍肩膀、摸頭發、握手;這一系列肢體動作的施行就是營造一種鼓勵學生的氣氛,讓學生可以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流,而且使學生變得愿意接受老師的指正。盡管這個學生與老師發生沖突,但是班主任的這些動作就是一個“峰”,瞬間平復學生的情緒。后面的思想教育就容易開展了。在學生和你說話時,請別忘了看著對方,并不時地做出“嗯、嗯、好的、我知道、我明白、我理解”等反應來回應學生。這對于融洽師生關系、提升師生對話效果十分重要。
(二)創設環境
當孩子一吐而快后,情緒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在師生談話結束,事情得到解決之前,老師不妨送給學生一顆糖、一塊巧克力、一塊餅干,給學生一點最愛的零食。或許有人認為這樣做是非常不妥當的,學生已經引起這樣的麻煩事,還要老師主動去哄他,會助長學生的嬌氣。但是深入細想即使學生在談話過程中又出現被老師指正不足的時候,到最后有一個甜甜的結果,他對這個談話過程中的不好印象就不會那么深刻了。所以,一點小零食看似多余的,但是甜甜的結果帶給學生極佳的“終”的體驗。這個小心思成為學生記住這個班主任好的一個標記。當學生再回憶起這一次的經歷時,不會過分的耿耿于懷,反而會覺得這件事讓自己長大了,懂事了。
三、實踐例子:峰終難忘瞬間的選擇
制造峰終的難忘瞬間至關重要,作為老師在學生教育中如何抓住這些難忘的瞬間呢?一年里大大小小的節日尤其豐富,每一個節日都可以作為一次制造“峰終”的難忘瞬間。作為老師可以收集學生的生日時間,在學生生日的當天送上一份小禮物。在考試的前夕為學生們送上加油鼓勁的手環等。讓本來平淡的學習生活增添了趣味。學生們怎么能不記得呢!舉辦活動的同時也要增加活動的儀式感來突出其重要性,增加儀式感的目的就是形成“峰”的效果。而“終”的體現就在于班主任管理上往往會輕松很多,因為班級的凝聚力就在這些平凡的瞬間里積淀起來。
面對初中學生教育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老師既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又要適當運用一定的心理理論,如“峰終定律”,盡可能地讓學生體驗“峰”或“終”,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掌握分寸還有時機。盡可能地讓學生留下好的深刻的體驗,這樣教育學生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百度詞條.
[2]《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教育科學出版社).
[3]《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