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沖擊。在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一系列困境,所以,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優化教育方法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其次探討了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新媒體指的是借助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技術,經由互聯網、有線網絡等渠道及手機、電腦、數字電視等終端,向人們提供信息和資訊的傳播形態及媒體形態。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價值觀念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特別對于價值觀念正處在形成階段的大學生而言,新媒體儼然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并對他們日常生活、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然而新媒體中包含大量信息,不僅有最新的前沿知識,也有不良的、有待辨別的信息,因而探究在新媒體語境下如何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便顯得尤為關鍵。
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媒體傳播內容復雜。隨著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推進,新媒體傳播內容趨于復雜化。在這過程中,一些西方國家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進行文化霸權及意識形態強制滲透,惡意灌輸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西方意識形態中的不良思潮不斷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產生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信仰缺失等問題。其次,新媒體傳播方式隱匿。新媒體的推廣使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人們傳播信息已不再受傳統時空的限制。如今,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因為新媒體隱匿性的特征,使得其所發布的各種信息真假、是非難辨。所以,大學生每天接收的信息中不乏一些負面的、非法的信息。長期接收不良信息而未得到有效引導,必然會削弱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進而對學生思想人格塑造造成不利影響。再次,新媒體傳播對象年輕化。因為年輕人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強有力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所以年輕人是新媒體用戶主力軍,而大學生在其中更是占據極高的比重。如今,大學生廣泛運用新媒體進行信息采集、人際交往以及休閑娛樂。在大學生應用新媒體時,往往會被各式各樣新奇的信息所吸引,且表現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不足的問題,長此以往會感到思想迷茫,進一步使得理想信念缺失。
(一)優化整合新媒體教學形式
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求,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不斷探索利用大學生使用較為頻繁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作為思政教育工具的路徑,以此有效順應新媒體語境發展節奏,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2]。比如,高校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適時向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有機融合,為學生營造健康發展的成長環境。在此期間,教師應調整思路,確立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創新優化教育方法,建立科學完備的課程機制。
(二)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指的是人們有效檢索使用媒體信息的同時,還可對媒體信息進行正確的甄別、評價。因而,高校應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媒體素養,加大對大學生的媒體教育力度,提高大學生客觀公正解讀傳播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教師可適當引入媒體素養相關內容,以幫助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
(三)建設高素質的思政教育隊伍
為有效應對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育隊伍。首先,應采取各式各樣方式方法推進教師新媒體素養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促進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3]。比如,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新媒體能力座談、輔導員沙龍、校際交流等活動,加強對新媒體技術交流互動,提升教師的新媒體應用能力,并將其應用于思政教育中去。其次,應打造一支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能的師資隊伍。高校應提高重視度,完善硬件設施,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發揮激勵、促進作用。比如,可適時組織新媒體技能競技比賽,以賽促學,提升教師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發展推廣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諸多挑戰。教學工作者應正視新媒體的發展,結合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借助新媒體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切實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正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松,張旗,劉學茹.新媒體語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求知導刊,?2016,43(03):17-18.
[2]陳偉,胡德平.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轉變[J].思想理論教育,2015,13(01):88-91.
[3]王開淮.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20,11(09):224-225.
作者簡介
王曦婷(1990.0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