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項目以電大開放教育為范例,分析了網絡環境下電大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繼續教育網絡育人質量的提升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的融入網絡育人各個環節的建議。并從網絡教學、管理及服務支持多方面探討了探究網絡環境下電大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電大開放教育
網絡教學是當前電大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未來繼續教育的改革方向。隨著國家開放大學實行的“網絡學習空間、網絡核心課程、網絡教師團隊、網絡學習支持、網絡學習測評和網絡教學管理”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繼續網絡育人體系也在逐步建設和形成。在網絡環境下怎樣加強電大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怎樣建立高質量的網絡育人體系將是當前繼續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本文將從對地方電大學員的調研實際出發,結合網絡教育實際,探究網絡環境下電大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網絡環境下電大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網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電大學員提供了個性化學習和服務的可能
通過問卷調研我們發現和普通高校生相比,電大學員來源廣泛,在教育經歷、素質修養、年齡構成、文化基礎、心理結構、等多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學員的差異化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差異化,針對不同的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應該有所區別。而網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化服務提供了可能。
2.網絡的交互性和時效性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交流平臺
如今我們身處信息時代,而網絡的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無論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先進人物事跡還是其它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資源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迅速傳遞給學員,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網絡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得以大大提升。例如2020年的這場新冠疫情我國的防控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許多電大學員都在網絡中接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而網絡的交互性特征,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時空和地域的影響,受教者可以同時作為為傳授者和疏導者,通過網絡互動,形成共振。
3.網絡的海量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資源
網絡的海量性拓寬了電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領域。比如許多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都可以進行共享。利用網絡的搜索功能還可以方便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這些都極大地擴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并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海量資源。
4.網絡的雙重性也對電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戰
網絡教育在提供快捷高效的學習模式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遠程網絡教學中師生長期處于準分離狀態,缺少實時互動和直接的交流;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缺少有效的監督。此外,開放的網絡在提供海量信息和資源的同時必然會夾雜著一些負面和消極的信息。怎樣引導學員遠離低俗文化和腐朽思想,培養學員正確的是非判斷能力也是當前電大網絡教學中面對的重要挑戰。
二、電大思政教育網絡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1.缺少全方位立體化的網絡教育體系
在電大開放教育的重要環節如學習、管理、考核、服務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設置和體現。原有的電大思想政治教育只集中體現在對核心思政課程的學習中,而要發揮網絡課程教育作用,僅有思政課程還是不夠的,需要在所有課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電大網絡教育體系的各個學科、各個環節。
2.對網絡技術和利用和網絡資源的開發都有待加強
隨著國家開放大學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電大網絡教學、管理、服務體系都已成形,但目前存在著網絡移動終端功能開發不足、網絡資源利用不夠、網絡管理中互動性、個性化欠缺、網絡融合性差等諸多缺點,這些都是目前電大網絡建設中及需解決的問題。
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教育的主要路徑
1.充分利用和挖掘網絡信息技術
通過問卷調研我們發現,隨著手機的普及和應用,越來越多的開放教育學員主要使用網絡移動終端進行網上的學習和互動。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越來越成熟的移動終端網絡技術的應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有可能取代電腦成為最為普遍的學習工具。在電大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開發針對性的手機APP,充分利用手機交互性強、時效性強及學員更容易接受的優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開展學情分析,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個性特點,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監測和實時反饋,并根據學員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推送和個性化的支持服務,對思想行為出現偏差的學員及時干預和引導。
2.將原有的思政類課程做精做細,
充分利用短視頻等媒體資源開發高質量的精品思政課程,增強課程互動性和趣味性。目前電大開放教育開設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必須課程。這兩年課程進行了許多改革,如目前都是分專題,以短視頻的形式講授,同時也更加注重故事性和時效性。在思政理論網絡核心課程的建設中應該繼續加短視頻、直播課的比例,同時利用網絡時效性,緊抓抗災抗疫等重大事件發生的契機,選取能夠引起情感共鳴的新聞事跡融入教學,做到實時更新課程內容。
3.學科類課程融入思政元素
學科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是電大網絡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電大學科專業課需要將專業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相結合,在知識傳授中融入價值引領。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學科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鑒于電大專職教師的教學力量有限,應充分發揮網絡的共享性和開放性,將高校中優秀的課程資源進行共享和利用,
4.加強地方電大學習支持服務平臺的網絡建設
目前地方各級電大的平臺主要為電大教學提供學習支持服務。要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滲透。在地方電大網絡平臺的建設中要注重核心價值引領,全面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如在地方網絡平臺中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傳播正確價值引領的信息。開設名師講堂、專題講座、網絡競賽等網絡特色欄目,將平臺建成學員陶冶情操,增強思想政治素質的精神家園。
5.建設多元化考評系統
加強網絡考評系統的建設,探索多元化考核評價機制,將思想政治素養作為考評點,建成網絡信息評價管理系統,完善激勵機制。可嘗試在電大學員的考核中增加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項目,對學生進行信用評價管理。根據大數據生成學員誠信檔案,對積極參與各類思政活動,積極學習和傳播正能量信息的學員進行學分獎勵,對有誠信問題的學員進行學分減扣等。
6.培養網絡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充分發揮教師在網絡教學和管理中的引領作用,培養強思想素質過硬、網絡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網絡思政育人環境中,尤其要加強教師遠程教育技術和網絡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對學員的服務與管理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微信、QQ、釘釘、博客、論壇等網絡交流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和心理疏導。通過網絡平臺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員真實的思想動態,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障礙進行疏導。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會議、網絡直播等形式組織學員進行交流和分享。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員之間的帶動作用,例如以地區、單位等為依據成立學習小組,建立學習小組微信群,引導組員互相交流、互相鼓勵、互相討論、共同進步。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趙惜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 2012:23-27
[2] 秦振澤.開放大學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04):9-12
[3]張楊楊.探究電大成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0(04)
[4]王海,謝斌,李守可.“互聯網+”視域下超融合繼續教育支持服務體系創新與實踐 [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19(04)
作者簡介:
宋丹,女,(1978.8-),漢族,吉林磐石,碩士研究生,講師.
論文來源:“山東廣播電視大學2019年繼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專項課題”立項課題課題編號:2019SZ017
(威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