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都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比較少,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感染,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有針對性地進行素質教育,將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鑒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滲透策略
小學階段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比較明顯的特點,他們的貪心與玩心比較重,缺少定性,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知識積累,注重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有限,德育工作的開展會受到限制。因此要促進德育教學工作不斷完善,尋找更加完善的德育方式,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讓德育教學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1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閱歷也比較少,缺乏對是非善惡的判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影響學生的心靈成長,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會逐漸扭曲,道德與思想也會產生偏差,做好小學語文德育教學,在學習好基礎知識、掌握基礎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文字里蘊含的傳統文化,讓學生體驗優秀的傳統文化,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讓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作風。
1.2 塑造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小學生對社會上的一切還不具備抵抗能力,一些低俗的社會風氣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另外還有很多學生嬌生慣養,缺少人文道德的相關知識,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德育的滲透,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學生,逐漸讓學生明是非,辨善惡,讓學生健康的長大。
1.3 為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
德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對語言文化進行最大程度的補充,德育教學讓學生面對單一語文課程的時候不再枯燥乏味,滲透德育教學可以讓一篇看似普通的文章延伸出優秀的傳統文化,運用課本知識的延伸為學生組織出更加良好的教學活動。
2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
2.1 挖掘情感元素,完善學生品質
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良好品質的重要力量,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需要在正確的認知下,利用情感調動學生美好品質,讓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語文學科的角度來講,學生學習的文章都是通過藝術表達的形式呈現一定的生活,文章中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不斷感化學生,樹立學生的良好品質,例如在學習《司馬光》這節課的時候,文章中司馬光雜行救小伙伴的例子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司馬光沉著、穩定、善于思考、勇敢的品質被描寫的非常生動形象,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生深入閱讀與理解以后,教師結合文章中的細節描寫,特別是對司馬光的描寫,讓學生去思考,例如,司馬光有怎么樣的品質,在面對緊急事務的時候會采取什么樣子的行動,你喜歡的是司馬光性格中的哪一點,在類似這樣問題的引導下,對文章進行對比與分析,挖掘文中中的細節,讓情感感染學生,完善學生的認知,養成學生沉著、冷靜面對事物的習慣,逐漸建立學生的良好品質。
2.2 聯系生活實際
良好的教學應該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知識與認知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初步對事物、是非、善惡有一定的判別能力,但是沒有辦法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知道、了解卻不能夠運用的情況,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僅僅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將良好的品質踐行到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因此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習《棉鞋里的陽光》這節課的時候文章講述的是媽媽和“我”分貝給奶奶曬被子,家人之間的關心、關愛非常的溫暖,家人之間傳遞著美好的情感,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的時候,需要聯系到生活實際,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主要人物對老人的尊重與孝敬,并且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怎么樣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是要在實踐中具體可行,例如,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與長輩,學生自己理解的孝敬又是什么意思?教師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覺得孝敬就是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幫助父母洗碗、打掃房間,減輕父母的負擔,有的學生認為孝敬是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有的學生認為是和父母一起交流,在大家的討論中,對于孝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意識到自己生活中要如何孝順父母,回饋父母。
2.3 加強學生的堅韌品質教育
小學生年紀比較小,意志力不夠堅定,教師需要結合這一特點,開展意志教育,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贊美,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積極鼓勵,激勵學生勇敢面對困難與挫折,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養成學生的堅韌品質,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勵志教育的時候,要在言語中滲透對學生的期望,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更好,樹立學生信心,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到更高的水平,讓學生具有更堅韌的品質。
2.4 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德育滲透
舉辦多種類型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接受優秀品德洗禮,因此需要利用實踐活動中蘊含的思想道德教學的有關元素,順水推舟,讓語文實踐活動變成給學生提供良好德育機會的載體。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組織課堂實踐活動,《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中描繪了優美的景色,以這些景色為切入點,桂林山水壯美,我國景色優美的山水等著我們去一個個欣賞,這樣的美景存在我們自己的身邊,希望同學們跟著家長到附近的旅游景點去觀賞美景,然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瀏覽美景以后的感受,讓學生以“我眼中的美景”為題目進行寫作,最后,讓學生給自己寫完的作文配上畫畫,形成文字畫面一起的作文,學生之間相互傳閱,一起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總而言之,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滲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且不斷挖掘情感因素、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堅韌品質教育、在實踐中加強德育教育,逐漸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慧.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9(35):71.
[2]代芳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4):187—188.
[3]李品.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7,25(25):77-78.
[4]王萬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2019(1):227.
(黑龍江省綏化經濟開發區寶山鎮中心小學 ? 1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