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逐漸不能滿足就業市場的新要求。因此高職學院需要從教學思維到教學實踐做出多方面的調整,順應互聯網時代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本文對高職會計專業在“互聯網 +”新形勢下面臨的變革以及工匠型會計人才培養進行研究,為當前高職會計的教學活動開展與創新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工匠型
一、“互聯網+”對傳統會計行業的影響
在傳統的會計領域中,會計師主要通過手工記賬,進行原始的信息收集與整合,利用其長期積累的經驗對企業相關會計信息進行判斷,并給出建議與意見。傳統的會計工作存在信息傳遞速度慢、傳遞途徑單一、數據與信息來源有限、人為操縱會計數據的空間大等一系列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下,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對會計數據信息進行科學的處理,財務信息的傳遞速度大幅提升,傳遞途徑呈現多樣化特點,財務管理方式與計算機技術有了更加緊密的結合,在更為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作用下,財務數據將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從而幫助企業更科學的對未來發展進行戰略布局,并有效避免一些由于經驗判斷失誤造成的風險與損失。
由于互聯網技術對會計工作的滲透,會計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互聯網與計算機操作能力、數據整理與分析能力與相關職業素養,更好的適應當前就業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好的服務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
二、培養工匠型會計人才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在制造行業與技術領域為人推崇的美德。工匠型會計人才,即具備堅持、專注、踏實、勤奮、嚴謹、精進、創新的工匠精神,適應當前“互聯網+”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才。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需要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有效發揮自身崗位職能,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職業能力,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保有嚴謹專注的態度。
新時代的工匠型會計人才應樹立新的會計思維,能及時更新擴充自己的會計知識庫,不斷提高和掌握新的會計方法,讓自己的思維與意識走在時代發展變化的前列,牢牢地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同時,工匠型會計人才要具備大局意識,不僅僅是公司與企業的記賬員,更能參與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決策,能從公司的財務信息中看出公司的潛在問題,幫助公司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在職業能力方面,工匠型會計能不斷根據時代與經濟社會的變化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兼具綜合實踐能力與信息素養。
目前的高職會計教育沒有很好的與時代接軌,在工匠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上達不到勞動力市場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片面獲取使其專業能力不夠精進,無法深入理解會計專業的精髓,不能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學生不能在學習中領略到會計專業的魅力,在往后的職業生涯中也不愿意長久的從事財務工作,無法成為長期扎根于會計行業的工匠型會計人才;學生在機械性、重復性高的實訓中沒有形成創新性思維,在未來企業的實務工作中也不能勝任高層次的決策性活動。
三、“互聯網+“時代高職工匠型會計人才培養思路
(一)幫助學生制定未來職業規劃
要培養工匠型會計人才,幫助學生樹立工匠精神,需要開展相關的專業知識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對自我建立有效認知、對就讀專業、未來發展方向有清晰的認知與充分的認可,從而在之后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與實踐,能夠認清方向,充滿動力。這樣對學生成為專注、堅持的工匠型會計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樹立工匠精神。
(二)與時代接軌,創新教學方式
現如今,大部分高職的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主要采用的傳統的課程教育方式,以粉筆、黑板、PPT、教材作為課程教學手段,互聯網技術尚未在高職的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當中得到廣泛實施,這種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更難以培養出新時代所需要的工匠型會計專業人才。教學方式上,學校應積極探索“互聯網+會計教學”的新模式,讓會計專業的學生們接觸最前沿的會計知識,了解互聯網時代工匠型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讓教學環境與實際環境更貼合、讓學習內容與工作實操更貼合。新模式下應專注綜合素養的提升而非單一技能的學習,不僅解決就業問題,同時更關注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創新培養學生們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的 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保持與時俱進的職業專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沒有老師的引導與監督,也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三)與企業合作,加強就業的實踐指導
會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需要在一次次的實踐經驗中得到打磨和積累。而“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實操同樣需要學生帶著更佳專注、嚴謹的態度,投入更多的努力進行學習和運用,從而能夠在未來的就業中快速達到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實操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重要性不亞于對會計理論的學習。學校需要及時更新最前沿的會計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建立專門的實踐場所,在實踐中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進行有針對性、實際性的實訓,讓學生們了解到當前企業需要怎樣的會計人才,在“互聯網+”時代會計人員是如何參與到企業的經濟活動當中的,從而能在未來以嚴謹、精進的面貌進入就業市場,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工匠型會計人才。
四、結語
工匠精神是現代人在職業領域取得長足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職業素養。堅持、專注、踏實、勤奮、嚴謹、精進、創新的工匠型會計人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面對互聯網技術發展給傳統會計工作帶來的沖擊與變化,順應時代的要求,深耕于會計領域,實現自身價值。當前高職的教育教學當中,應該注重工匠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與時俱進,立足長遠,幫助學生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學習前沿的會計知識,更好的投入工作實踐,從而保證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潮下能夠適應變化,成就自我。
參考文獻:
[1]武曉穎.基于互聯網視角下高校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 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11):0068-0068.
[2]王曉冬.“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20(17):0050-0050.
作者簡介:
王亞麗,1974.05,女,漢族,湖南省津市市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專職教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職業教育。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