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云
摘 要:現代金融業發展呈現的網絡化、工程化特征對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本文在分析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了現階段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校內專業實訓、校外企業實踐、資格證書考試、學科競賽、綜合實踐五方面構建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傳統金融業態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金融業的變革與創新勢在必行。近年來,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金融科技發展迅速。金融工程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以金融學為基礎,運用工程化的分析方法,解決金融實際問題,在新金融環境下為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金融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高校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于地方與區域經濟發展,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培養實踐性人才。辦好應用型高校的關鍵是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實習實驗實訓條件。
金融工程專業綜合了數學、計算機和金融學等學科內容,以金融產品設計和金融創新為核心,利用工程學的手段,運用數理工具和現代金融理論,創新性地解決金融問題。金融工程專業主要培養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定價、設計和開發人才,以及運用相關軟件和金融數理模型分析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復合型人才。作為應用型高校開設的金融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更應注重其應用性和實踐性。
二、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為區域金融發展輸送人才
應用型高校畢業的學生在就業時通常考慮留在本省就近就業,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金融業態創新發展而來的是區域金融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增加。金融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進入地方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金融機構和投資公司,或服務于地方企業從事投資管理、風險管理、市場預測及證券相關等工作。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當然希望所招聘的人才完全符合崗位需求,能夠隨時上崗操作,技能嫻熟。因此學生在學校除了通過理論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功底之外,更要注重培養的是實踐動手能力,而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專業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之上,并讓學生付諸實踐。
(二)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在我國大學教育日益成為普及教育的背景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就業壓力持續增加。畢業生的競爭力日益體現在實踐能力的差異上,能迅速上手,實操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成為人才市場的搶手貨。市場的需求理應指引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它提出了應用型高校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緊迫性。隨著開設金融工程專業高校的增多,應用型高校迫切需要建設完善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提升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三、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投入不足,軟硬件設施落后
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首先依賴于高校相關實驗室的建設,由于投入經費不足,許多應用型高校實驗實訓軟硬件設施陳舊稀缺,不能滿足開展全面實踐教學的條件。例如金融工程專業主干課程的課內實驗需要購置各種模擬軟件,并且定期更新;為提高學生實證研究、項目研發能力,需要建設金融計算建模教學平臺。從就業的角度看,一些網絡金融服務公司需要大量金融數據處理分析人員,這需要在校內實訓中通過學校購買的金融數據庫強化鍛煉學生的數據檢索分析、軟件應用、金融計量等能力。
(二)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教師自身師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從現有的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師資水平來看,大多數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雖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沒有金融行業相關從業經歷,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中只能紙上談兵,很難對學生展開對接企業需求的實踐操作培訓和行業經驗的傳授。
(三)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金融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校企深入合作,雖然應用型高校在金融工程專業建設中都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困難。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由于提供實習崗位的數量、性質和成本的限制,單個金融機構能提供的實習崗位數量有限,實習的崗位內容單一淺薄,接觸不到主要業務,也沒有專門的師傅指導學生實習,造成實習效果不佳。從學校和學生的角度來看,短期內大量學生外出實習,帶來了學校交通安全等方面管理的難度;學生到了金融機構實習,由于沒有專門的指導和實質性的崗位內容,普遍存在茫然無措,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的想法,降低了實習的積極性,最終使校外實踐流于形式。
四、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內容與實施建議
實踐環節對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構建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并提出實施的建議。
(一)校內專業實訓
專業實訓是對理論課的實踐和鞏固,構建以實驗課和校內實訓相結合的實訓模式。在實驗課程系列里可以開設如商業銀行業務實訓、證券投資分析、外匯模擬交易等實驗課程。校內實訓通過建設專業實訓平臺對學生進行建模量化實訓和仿真實訓,達到對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諸如金融產品設計與創新、量化投資和提供金融服務等崗位技能進行實操培訓的目的。
校內專業實訓需要借助金融實驗室來完成,金融實驗室建設主要包括軟件和硬件兩方面,應用型高校要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力度。軟件方面要建立能夠開展金融學科教學、實訓、科研于一體的金融實驗平臺,主要包括各類應用軟件、數據庫、模擬教學軟件等;硬件方面是指購置最新高性能處理服務器。
(二)校外企業實踐
推行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學校應整合各方資源與地方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和其他企業密切合作,建設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擴大實踐基地的數量,拓寬其范圍,為學生鍛煉符合企業需求的實操能力提供有利的環境保障。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雙方應尋求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進一步融合提升,以期達到人才定向培養、人力資源和實踐資源共享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定期到金融機構進修鍛煉,另一方面聘請金融領域的專家到學校授課。
(三)資格證書考試
將資格考試引入實踐能力提升范疇,在專業培養計劃中可設置證書學分。取得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如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從業資格證、金融理財師、壽險管理師、理財規劃師等)成為金融工程專業學生完成證書學分的主要方式。
(四)學科競賽
學科競賽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金融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以競賽的方式將課堂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能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金融工程專業相關學科競賽主要有全國性的賽事和省級賽事,如全國大學生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管理決策模擬大賽、EPR模擬經營大賽、大學生證券投資競賽等。應用型高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在參賽資金上予以支持,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
(五)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項目包括創新創業項目、市場調研、科研活動、課外實踐等。參與綜合實踐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各年級學生參與綜合實踐的項目和具體要求。創新創業項目是指參與各類大學生創業設計賽事;市場調研是指參與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科研活動是指學生申報各類科研項目和撰寫學術論文;課外實踐是指學生參與的校內外其他實踐活動。
總之,應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需要各個環節相互配合,學生在課堂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校內專業實訓,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把學習與考證相結合,再到校外企業實習,逐步提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輝民,徐運保,李遠輝.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探索[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02):72-77.
[2]周玲芳,張之秋,扶桑.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J].黑河學院學報,2019(12):140-142.
[3]施明華,周本達,黃日鵬.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滁州學院學報,2018,20(5):126-128.
[4]唐恩林,華小全.科技金融視角下金融工程專業“四實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04):135-138.
[5]張麗華,沈沛龍,張文龍.金融工程專業“四實”貫通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2):29-31.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