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 陳曙星
摘 要:近年來,籃球教學課程受到越來越多小學生的歡迎,但由于那就教學課程起步較晚,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尤其是經常發生踝關節損傷現象。基于此本文對小學生籃球運動踝關節損傷成因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了預防小學生籃球運動過程中踝關節受傷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踝關節損傷;預防措施
1.引言
由于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身體機能的運動,一旦運動不當就會造成小學生受傷,所以降低籃球運動造成學生損傷問題十分關鍵,當前小學生對籃球課程的喜愛度較高,也非常熱衷于籃球運動,但是在籃球運動中經常發生小學生踝關節損傷現象,所以對小學生踝關節損傷成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針對踝關節學生進行預防。
2.踝關節的解剖學特點及損傷的成因分析
2.1踝關節的解剖學特點
眾所周知,人體踝關節尤其容易受到損傷,其主要影響因素是解剖結構。踝關節囊前后壁薄,兩側均有韌帶。內側三角韌帶和三條外側韌帶構成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內側三角肌韌帶較強,外側韌帶相對較弱,韌性相對較小,容易骨折。同時,內踝高外踝低,內翻踝關節的范圍比外翻大。因此,在踝關節損傷事故的發生中,踝內翻相對較多。
2.2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分析
2.2.1籃球運動特點分析
小學籃球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投籃,由于籃板球是小學生籃球運動制勝的關鍵,所以小學生經常會為了勝利竭盡全力的去搶籃板球,這一過程競爭性較大,對抗也非常激烈,在搶籃板球過程中小學生難免會發生多人肢體接觸,這一過程很容易造成損傷,在搶奪籃板球過程中腳步力量是主要的體能消耗點,所以在這一運動過程中會容易導致踝關節損傷。
2.2.2踝關節損傷的類型分析
踝關節損傷的主要類型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內側韌帶損傷。在籃球運動中,由于對抗性較強,根據足部的結構特點,并從骨骼結構、神經、肌肉等方面對踝關節結構進行分析,得出踝關節韌帶的強度是不同的。損傷發生時外側韌帶弱于內側韌帶,外側韌帶損傷更為常見。
2.2.3籃球運動過程中小學生受傷的原因分析
在籃球運動中,小學生經常會由于碰撞而發生身體擦傷、破皮以及摔跤等行為。無論是何種程度的損傷,對小學生的身體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也會影響個小學生學習的心情,如何預防踝關節損傷,以及對受損踝關節進行及時的治療非常關鍵。
(1)踝關節力量不足
根據相關醫學研究踝關節的負重為400 kg左右,但是這只是成人的負重,小學生年齡較小,身體骨骼發育還不完善,所以負重值還要比這更低,那么也就是說,小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的起跑以及跳躍的運動中更容易造成踝關節損傷。小學生對籃球運動的關注度較高,起跳跑步速度非常快,也需要利用靈活的步伐進行運球以及投球,這一過程也會使得小學生踝關節損傷風險加重。
(2)課前準備活動不充分
造成小學生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的原因還與課前準備活動,相關通常在體育課進行之前,體育教師會帶領小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活動,但是有時由于課堂需要講解的內容過多,就是可能會忽略課前準備活動,只是簡單地進行局部運動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設施。
(3)自身技術水平不高
由于踝關節損傷是籃球運動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損傷現象,所以預防踝關節損傷已成為一項常識點,但是很多小學生缺乏自身技術水平,也沒有按照人體結構和規律去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會使得小學生難以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生理能力,在進行籃球運動時沒有掌握避免踝關節受損的技能,所以容易引發踝關節損傷現象。
(4)缺乏安全教育
很多小學生只顧著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沒有注重對踝關節損傷現象的預防,在教師講解安全教育過程中也沒有認真聽講,造成自身難以掌握預防踝關節損傷的動作要領。由于處于學習籃球運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于籃球運動還了解不夠透徹,很多動作等只是即興發揮,沒有標準動作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這也會造成髖關節損傷風險的加重。
(5)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經常在學校發生受傷事件,在小學籃球運動過程中踝關節受傷風險很大,這對于學生的身體安全是非常危險的照射個小學生踝關節受傷的重要原因,也是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體育教師在上課時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而有些活潑好動的學生身心不愛聽講,也沒有領悟到就是教師講解的安全防范要領,造成小學生踝關節受損現象多發。
3.預防措施分析
3.1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小學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任何運動都可能導致受傷風險隱患,所以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尤為關鍵,在籃球運動中小學生應該認真領悟動作要領,加強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提高,在籃球運動之前應該加強對保護踝關節穩定性等動作要領的把控,并認真鍛煉和復習,避免踝關節損傷而影響身體健康。
3.2加強踝關節的力量訓練
踝關節是籃球運動中需要運動的主要關節加強對還關節力量的訓練,可以避免籃球運動中踝關節受損風險的出現小學生應該多加強單腳站立的訓練,并學會用半圓體來幫助自己進行平衡掌握好平衡,就很容易了解踝關節運動的要領,就可以避免踝關節受損現象的發生。
3.3加強技術動作
籃球運動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運動,他看似簡單,但需要很多技術的練習,才能夠真正掌握籃球運動的要領,比如運球技術、握球技術以及投籃技術等,小學生在籃球運動中,一定要加強對技術動作的掌控,這樣不僅能夠規范的進行籃球運動,還能夠避免關節損傷現象的發生。
3.4訓練前做充足準備活動
在上課和訓練課前,小學生要做好熱身活動,使身體迅速達到活動狀態,使身體活動更好,防止踝關節損傷。由于課程安排的原因,小學生上課時要考慮周圍環境、天氣等因素,在備課活動中做出相應的調整。
3.5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籃球課上,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導致他們無法發揮正常水平。因此,應加強體育心理素質的實踐,鼓勵學生大膽上課,進行心理暗示、自我激勵和隊員、教師的鼓勵。
3.6科學安排運動負荷
小學生在訓練中,應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負荷,注意中間休息。如果練習時間過長會導致身體疲勞,身體機能下降,在投籃和籃板球時,很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運動負荷的安排要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體能狀況進行,科學地安排訓練負荷強度。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踝關節損傷現象是籃球運動中經常發生的損傷問題,很多學校對籃球課程不夠重視,造成設備老化,失修以及體育教師沒有加強對學生防范踝關節受傷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準備活動不足等都會造成小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導致踝關節損傷現象的發生。
4.2建議
學校必須加強對籃球教學的重視程度,應經常派人對籃球設備和場地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小學生可以安全地進行籃球運動。體育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小學生準備活動的引導,多講解踝關節損傷避免的理論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小學生也應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認真聽講加強鍛煉,對踝關節進行專門的動作掌握,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小學生平衡性的練習,讓小學生感受到踝關節的韌帶特征,根據自己的身體結構合理的進行籃球運動,避免踝關節損傷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王越.籃球運動教學中的踝關節損傷及預防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3):6+10.
[2]吳建輝,呂園.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分析與預防研究[J].運動精品,2019,38(12):117+120.
[3]劉子瑞.籃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分析及預防[J].青少年體育,2017(02):95-96.
第一作者簡介:
白陽,男,1997年生,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2021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
通訊作者簡介:陳曙星,男,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體育分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師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體育分院 ?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