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祥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微課、慕課等課程形式成為了課程建設的發展趨勢,而模塊化教學也成為了師資隊伍建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形式。本文將就如何融合開展模塊化信息化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模塊化教學;信息化教育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成為了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的重點。教育部專門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等綱領性文件;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慕課、微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高職院校也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筆者和教研室的同事就全校性公選課程《大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課程信息化教學探索思路
教學改革與探索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教學改革解決現階段教學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增長知識、培養健全人格、樹立正確價值觀。因此,筆者和同仁們在充分分析了作為公選課程的《大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學生情況、教師情況后得出:高職公選課程《大學語文》受課時的影響難以系統性講授深層次的語言與文學知識,只能通過名家名賞析篇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語言能力和培養良好道德情操、樹立正確價值觀;學生來自全校各系院不同的專業,除文理科背景不同外,對待公選課的態度基本上只是為完成學習任務而來,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筆者和幾個上《大學語文》公選課程的教師都年輕教師,對《大學語文》涉及的教學篇目和其背后的文學領域尚未做到百分之八的熟練掌握,各有各的優勢所在,但大家都擁有相對較強的信息化教學運用能力。
因此,筆者和同仁們經過充分的討論和調查了學生的意愿后,決定采取模塊化教學的方式,運用學校云教學平臺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提高公選課程《大學語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教學水平的思路。
二、課程信息化教學實踐情況
1.教學模塊的設計。現行的《大學語文》教材是按單元為載體,分別設置了愛國、親情、友情、修身、自然等主題或相近的主體,再選取與主題相符合的名家名篇,這樣的編排能較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但人文的割裂了文學自身發展的脈絡,使學生難以全面的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學發展歷史。因此,筆者和同仁們組成的教學團隊在設置教學模塊時兼顧了愛國、親情、友情、修身、自然等名篇的育人功能和文學史自身發展脈絡等文學常識的育智功能,將教學內容按先秦文學、秦漢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民國與現代文學、外國文學6個教學模塊,然后把教材中相關名篇作為教學內容,在講授課文的同時也講授或解答釋疑文學發展的整體脈絡和各時期的文學知識。同時教學團隊根據“設計—選篇目—實施—反思—再設計—再選篇目—再實施”的流程,進一步優化了教學模塊和模塊教學內容。
2.教學團隊的建設。目前,講授公選課程《大學語文》的有三位教師,其每學年的教學任務相對固定,所以在教研室的支持下,筆者和另外兩位同仁就組成了《大學語文》教學團隊,在教研室主任的指導下,深入研究《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定位、教學導向,認真編寫《大學語文》教學大綱,開展集體備課,多采取公開課、示范課、專題討論、經驗交流等形式提高成員的教學水平。同時,通過參學院組織的微課、慕課建設培訓,團體集體研究信息化教學方式等,不斷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在這種注重“團體學習”的理念的指引下,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共進共贏,形成了取長補短、相攜互助的協作氛圍,也切實推動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3.教學過程的實施。模塊化教學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也必須遵循基本的教學規律,做到教學相長。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總體上來通過五個步驟來開展模塊化教學下的信息化教學探索與實踐。一是確定信息化教學主要載體平臺。教學團隊根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實際,確定了學校建設引進的“云教學平臺”作為信息化教學載體。該平臺能實現教師間教學資源共享、教學過程中隨時調閱相關資源、學生時時訪問學習等功能,還能實現學生學習答疑和學習反饋。二是確定模塊教學教師。教學團隊中三位教師對《大學語文》所要教授的內容各有所長,因此團隊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名教師講授2個模塊,確保了教學質量也使學生盡量保持了對教師的一個新鮮感和對課程的一個投入度。三是集體備課建設優質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探索與實踐離不開平臺,更離不開教學資源。團隊成員通過錄制一定的微課視頻、搜集反映文學發展史各階段情況的音視頻資料、制作模塊對應練習題庫與閱讀材料,建立了一定的教學資源庫。四是學生分組開展團體探究式教學。在學期開學第一周就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將下次課要講授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并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預習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并形成團隊的成果,上課時在課堂上分享小組的成果;教師在授課中利用平臺教學資源等手段進行相關內容的講授,在授課結束后對帶領同學們再次分析探究相關問題并對各小組的成果予以點評。五是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團隊將期末考核比重逐步降低,增加了學生平時在線學習情況分和小組團隊成績分,不斷鞭策學生開展主動學習。
三、課程信息化教學成效反饋
公選課程《大學語文》開展基于模塊化教學的高職大學語文信息化探索與實踐以來,不僅進一步改善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受到了學生歡迎,同時也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1.學生層面。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解決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學習,在課外也能開展時時學習;而且學生團隊互助式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集體研討學習能力;同時精心設置模塊讓學生較為完整地了解到文學發展史,提高了文學素養;也通過富含愛國、修身、親情等思政教育的篇目,讓學生進一步養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教師層面。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推動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幫助青年教師更好地掌握了高職人文課程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提高了信息化教學能力與水平,切實推動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