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互聯網技術不斷提升,在信息化視域下,互聯網技術得到有效發展,在互聯網滲透每家每戶的過程中,高校教學也在普遍融入互聯網信息化技術。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發展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當中,高校思政教師既要抓緊互聯網信息技術帶來的機遇,又要積極應對互聯網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改變傳統思想教學觀念,提升互聯網教學能力,促使學生思政教育全面發展。
(一)建設思政自媒體平臺
高校如果想有效發揮自媒體教育的引導作用,就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自媒體平臺,使用自媒體傳播教育信息作為重要途徑,幫助思政教學和網絡教學相互配合發展,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其一,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建立互聯網思政教育平臺,將重要的知識內容,國家政策以及社會關注重點話題發放到網站當中,引導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關注國家與社會近期發展走向,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能力。其二,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知識過程中,要在班級建立思政知識交流平臺,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加快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認識與傳播速度。其三,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個人自媒體網絡平臺,促使每一位學生關注平臺,更好的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政觀念。
(二)培育學生積極型人格
積極心理學理論研究認為,培育個體積極型人格能夠幫助其獲得成功,增強個體的幸福感,對于個體實現自我價值同樣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由于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尚未定性,導致家庭狀況不良好的學生受到偏激觀念影響,認為求職中優秀的學習成績不如有較好的社會家庭背景,學生對就業求職的態度并不積極,出現消極心理狀況。為了使學生能更好提高就業競爭力,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型人格創造,利用積極心理學提出積極型人格理論,提高學生競爭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強對家庭困難學生的就業宣傳,提高貧困家庭學生頑強意志力,引導學生憑借能力改變自身命運。鼓勵貧困學生在不斷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勇于拼搏,敢于嘗試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提高自身行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領導能力,引導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積極性人格,發揚自身優良品德,提升就業競爭能力。
(三)構建完善應急處理機構
高校可以通過建設線上與線下自媒體資源機制,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學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不受外界干擾。在構建完善應急處理機制過程中,首先要做好線上工作,教師應及時監督學生自媒體使用狀況,了解學生思維趨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技術不斷收集豐富思政信息,分析信息可靠性,組建線上討論小組,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提出方案,通過與小組進行討論,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信息的傳播,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思想觀念。其次思政教師需做好線下工作,在生活中要積極與學生互相溝通,了解學生互聯網信息發布的原因,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將學生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有效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因素影響。
(四)組建高水準思政教師隊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懂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才稀缺,高校應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水平的提升,招聘高水準互聯網信息技術型思政教師,組建高技術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運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需要高水平、高技術型人才進行操作,因此高校應加對快高技術、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在培養高校思政教師教育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對思政教師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能力的重視。提高思政教師互聯網信息技術水平與素質的主要要求有兩點,其一,高校可以通過引進專業型互聯網技術人員培訓思政教師網絡技術能力,使教師能夠獨立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作用。其二,高校應開展教師經驗交流大會,通過傳授豐富經驗知識,從而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開展素質培養課程,提高高校思政教師文化素質,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能發揮自身能力,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質量。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受到貧困的阻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興趣愛好與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產生自卑感、自尊心,人際交往、個人發展等方面受到困擾。高校應及時根據貧困大學生實際情況,調整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引導學生加強就業競爭力,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能力,促使互聯網信息技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曉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現代媒體的影響與提升方法[J].?高教學刊,2019(10):164-166.
[2]高金超,曹晶晶.?自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1):122-125.
作者簡介:
劉春媚,漢族,1970-4,天津人,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思政部部長,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