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山
摘 要: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而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來源和素材基礎,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內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探究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通過不斷加大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從而更好地實現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兩方面,以精神形態和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精神形態指的是我國在革命期間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以及共產黨建立新中國之后形成的創新精神和發展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的物質形態表現為過去的革命舊址、革命人物和事跡、革命故居、革命先輩遺物等。
高校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內的紅色精神,讓這種世代相傳的紅色精神指引當代大學生構建價值體系,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力量。
一、紅色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紅色文化資源是一部革命史,也是我國的一部發展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自創建以來,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不斷探索和奉獻的偉大精神與事跡。我黨帶著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又帶著中國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國后實行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貧窮落后的面貌,讓中國地位和人民生活得到了顯著提高;十八大以后,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創中國夢。紅色文化資源是我黨和人民一同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讓學生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加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與信任,提高自身的愛國情懷。在深入學習紅色文化資源后,能夠增加對我國發展方向的深入認知,從而深刻領悟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們走向民主和富強,幫助學生自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和方針,為構建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無一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和高尚的奉獻精神,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堅定立場,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堅強不息、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的美好品質。
大學生通過深入學習紅色文化,感悟其中的紅色文化精神,從而加深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在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潮泛濫時,學習紅色文化精神能幫助大學生樹立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緊密相連的正確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加對社會認知的深度與廣度,有助于鞏固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從而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這種高尚品格和價值觀念將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大學生的個人品格,幫助他們樹立高尚的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及實現策略
1.將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課堂相結合
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保證大學生思想觀念與我國社會主義主流觀念相符,而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我們要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成教學資源,豐富思想政治課堂,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養分,讓課堂變得更加富有特色,豐富教學內涵。在課堂上我們將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物事跡、精神理念貫穿到教學課程中,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思想政治課堂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把握教材整體,摸清教材內容,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進去,重新構建課堂體系,創新教學模式,牢牢把握住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價值和表現形式,找到紅色文化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關聯性與匹配性,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開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的大門,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和側重點,讓紅色文化資源和教學內容二者結為一體。要讓思想政治課堂成為紅色文化資源的主陣地,利用教學擴展紅色文化資源,重新彰顯思想政治課堂的魅力。
2.開辦以紅色文化資源為指導的校園活動
學生只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遠遠不夠,我們要在高校活動中創設紅色情景,利用實踐活動增加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加深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紅色文化資源可以讓學生在深刻感悟紅色精神、吸收紅色文化養分,使大學生不只在理論知識上得到學習,而且在生活實踐中也能自覺踐行。
例如,可以創辦追尋紅色記憶的活動,讓學生深入紅色情景,自覺找尋紅色記憶,在不斷尋找紅色記憶的過程中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還可以以紅色文化為內容開展校園活動。首先學校領導要加強學校內雕塑畫像等紅色景觀的維修與建設,營造紅色文化氛圍,用環境感染人。其次,開辦一些校史英雄事跡、紅色人物的展覽活動,增加學生校園榮譽感和自信心,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同時學校還要抓住各大時間節點,例如,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或各大賽事的賽前講話,通過宣傳紅色文化內容,潛移默化地將紅色觀念傳遞給學生,并在莊嚴盛大的場面上增加紅色氛圍,從而升華活動主題。
每個學校所處地區都有本土紅色資源,我們要把紅色文化資源的全國性和地方性結合起來,打造本地紅色育人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過去參觀學習,讓紅色旅游景點和學生課堂結合起來,依托紅色文化景點開展教育基地,讓學生在實踐環境中重溫歷史事件,感悟愛國情懷。學校在寒暑假也要開展延安行、重走長征路、井岡山之旅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革命圣地,學習革命精神,杜絕紅色文化活動流于表面的現象,要讓學生身體力行堅定愛國的決心。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創新模式,結合網絡學習紅色文化資源
全民網絡的時代,為了鞏固學生的思想領域,高校要利用網絡媒體開設思想政治教育新課堂,用紅色內容凈化高校網絡輿論空間。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5后”,都是網絡的“常住民”,“無人不網、無時不網”是他們的特質。因此高校要首先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領地,弘揚紅色主旋律,建設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紅色網站,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網絡,倡導網絡正能量。
想要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網絡,則必須要創新文化內容,結合當下流行的文化要素,尋找大家討論的文化熱點,吸引學生興趣,這樣才能讓網絡紅色文化課堂迅速走紅,讓其在學生中流行起來。
現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像過去那樣單純地宣傳高大上的政治內容,如果僅僅將紅色文化資源照搬到網絡平臺上,那么學生的接受度會很低,且不會在大學生之間流傳開來。我們要找到網絡規律,結合網絡特點,采用新形式、新手段、新方法創新紅色文化內容,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找到紅色文化經典,利用微電影、微小說、微直播的方式呈現出來,對紅色文化內容進行再包裝,增加創意,讓紅色文化資源舞動起來,在紅色文化資源中融入時尚元素、結合網絡語言,從而達到吸引大學生的目的。利用網絡無時無刻的影響學生,讓紅色文化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時間一長,在這樣的網絡氛圍熏陶下,大學生會自覺成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人。
三、小結
我們始終不能放棄利用紅色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利用好、傳承好、發揚好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支撐和主導力量。
參考文獻:
[1]孔祥慧.用紅色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人民論壇,2019(7).
[2]羅曉瑞.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作用[J].才智,2019(4).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