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蓓
摘? ?要:立德樹人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以此為宗旨對學生進行管理。文章針對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進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基于此,從實際出發(fā)提出一些建議:深入了解學生,科學制定管理目標;營造良好氛圍,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實施民主管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
作為一個班級的組織者,教育的服務者,學生的引路者,班主任在工作中應全面負責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與健康,既要關注學生當下的成長,也要考慮到他們今后的發(fā)展,用實際行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未來,肩負起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兼?zhèn)涞母咚刭|(zhì)人才。基于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應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整個過程,引領學生高效學習、健康成長。
一、深入了解學生,科學制定管理目標
要想落實管理工作,班主任首先要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眾所周知,管理目標起到引導作用,若是沒有目標,管理工作的開展就會無序、無效。而目標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實際情況之上,具體來說,班主任首先要知道學生有哪些方面的需求、不足,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目標。舉個例子,班上的學生都不愛讀書,立德樹人理念下,班主任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班上有部分學生不誠實,班主任就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誠信品質(zhì)。而要想知道學生有哪些需求、不足,班主任應深入了解學生。所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密切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與心理變化,比如和學生談心,或者與家長交流,通過這些途徑深入了解學生,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制定管理目標,為班級管理工作在立德樹人理念下的有效開展打好基礎[1]。
二、營造良好氛圍,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作為小學生學習知識內(nèi)容的主場所、主陣地,班級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根據(jù)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以及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營造良好氛圍,從而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作用。浸潤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情操得到陶冶,這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價值意識導向,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學習和生活[2]。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班主任可以在班上設立“好人好事”獎,鼓勵學生做好人好事,并根據(jù)學生做好事所產(chǎn)生的影響程度給予其獎勵,在這個獎勵制度的驅動下,班上會形成爭做好人好事的良好氛圍。又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努力、勤奮的良好品質(zhì),班主任可以在教室里留出一個小空間將其開辟為“圖書角”,定期提供并更新圖書,并且設置“讀書之星”獎,對于借閱書籍數(shù)量最多的學生給予物質(zhì)或精神獎勵,從而營造爭相讀書的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奮學習、認真求知的良好品質(zhì),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
三、實施民主管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立德樹人理念下,班主任應摒棄過去強制性管理的方式方法,即以“下通知”“下命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手段,而是響應新課改號召,給予學生主體地位足夠的尊重,在這個基礎上實施民主化管理,讓學生也參與其中,以此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例如,實施小組輪流值日制度,讓學生進行班級管理。具體來說,班主任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每個小組輪流值日,負責班上一個星期的秩序,包括學習上的秩序、衛(wèi)生上的秩序、紀律上的秩序等,并在每天結束值日后對當天班上學生的學習和活動情況進行記錄。這樣的管理方式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成為了管理者。一方面,他們親身體驗過管理者的付出與不易,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會積極配合同學、老師的管理,這樣既可以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又能鍛煉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另一方面,參與了班級管理,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的一份子,所以會自覺地為維護這個班級出一份力,這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因此,實施民主化管理,對于管理工作和學生成長均是有意義的。
四、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用說教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這讓學生處于被動位置,而且說教式的管理手段只能提升學生認知水平,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錯,什么是對,但是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與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立德樹人理念下,班主任應摒棄這一管理方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更要讓學生主動去踐行真善美,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這樣才是真正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競賽活動,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魅力,在促進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意識、合作精神等,這樣的實踐活動遠勝于言語教育。又如,班主任可以將實踐活動拓展延伸至校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學農(nóng)務農(nóng)活動,讓學生零距離接觸自然,通過學農(nóng)務農(nóng)感受到勞動的可貴,明白“付出就有收獲”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生活中尊重每一個勞動人民;如志愿者活動,包括“我是環(huán)境保護者”“我是小小交通員”等活動,通過這類活動培養(yǎng)學生奉獻社會的精神、遵紀守法的意識;如看望空巢老人、慰問敬老院老人等活動,通過這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無私奉獻的良好品質(zhì)。這類校內(nèi)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塑造學生健全人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德育是重要基礎,這直接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的塑造和思想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既要推動他們在每門學科上的發(fā)展,還要關注其身心健康狀態(tài)與思想動態(tài),在這個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既擁有優(yōu)異的成績,又擁有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李作林.信息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問題及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1(04):153-154.
[2]李維新.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探析[J].考試周刊,2021(01):155-156.
[3]周海燕.對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17.